唐婷婷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由于病程遷移和反復發(fā)作,使其不斷出現(xiàn)焦慮和煩躁等情緒,最終對病情治療造成不利影響。因放松療法能夠保證患者的身心愉悅,使其不良情緒得到明顯,所以,穴位貼敷結合放松療法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當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效果[1]。下文主要研究穴位貼敷結合放松療法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護理效果,如下所示。
選取符合本次研究納入標準64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時間為2016年-2017年,納入標準:滿足西醫(yī)林診斷標準(《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規(guī)范的意識共識》),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等,同時經(jīng)過腸鏡檢查滿足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同時劃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均32例患者),實驗組19例為男患者,13例為女患者,平均年齡為42.5歲。對照組16例為男患者,16例為女患者,平均年齡為41歲。兩組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比較時,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對照組患者中,均是以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方法進行,如飲食護理和心理護理等。而實驗組則是在此基礎上,主要采取穴位貼敷結合放松療法的治療。(1)穴位貼敷藥劑:炮姜、木香、吳茱萸,在對藥劑研磨成面后,添加蜂蜜形成粘稠狀液體,將藥膏放置貼敷貼中,主要貼敷部位包括中脘和關元,以及足三里和神闕穴[2]。操作方法包括:選擇濃度為75%的乙醇進行貼敷皮膚清潔,在對貼服藥附于選定穴位后持續(xù)4小時。每日對藥劑進行更換,以7天為一個治療周期。在進行穴位貼敷時,需要對皮膚是否出現(xiàn)紅腫等癥狀進行觀察,避免敷貼的脫落,完成敷貼固定后,按照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保證力道的均勻性,以此對穴位進行局部刺激,并禁忌辛辣刺激類食物[3]。在對患者實施放松療法的時候,可以采取情志護理方式進行,具體方法包括:第一,和患者取得有效溝通,引導患者表述內(nèi)心想法,在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后,結合相關臨床資料的收集判斷其焦慮情況[4]。
選擇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示,計量資料x±s進行表示,同時對其進行x2和t的檢驗,如果P<0.05則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實驗組H A M A評分為(6.05±4.26)分、SDS評分為(34.01±4.77)分,對照組H A M A評分為(8.8 5±4.0 4)分、S D S評分為(38.19±5.87)分,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HAMA、SDS評分對比[n、±s、分]

表1 兩組患者HAMA、SDS評分對比[n、±s、分]
組別 例數(shù) HAMA評分 SDS評分觀察組 32 6.05±4.26 34.01±4.77對照組 32 8.85±4.04 38.19±5.87 t 2.6978 3.1261 P 0.0090 0.0027
實驗組有效率為96.8%,對照組有效率為75%,當對兩組患者展開臨床療效對比時,其數(shù)據(jù)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屬于非特異性炎性反應,該疾病的病變位于直腸和結腸黏膜等,呈現(xiàn)膿血便、腹痛和黏液便等臨床癥狀,并成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難治病的一種。對于穴位貼敷療法來講,其主要似乎將中醫(yī)理論為基礎,按照整體觀念與辯證治療的原則,結合經(jīng)絡學相關原理進行,以此實現(xiàn)穴位、藥物的結合應用。
根據(jù)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采取穴位貼敷結合放松療法,其有效率為96.8%,較高于對照組75%,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穴位貼敷結合放松療法,可以有效提高其臨床療效,實現(xiàn)患者生命質(zhì)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