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思疑,賀 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失血量大于1000ml或血容量下降20%,該疾病發病危及,病情發展速度較快,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舒適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健康理念,可通過多方面護理服務讓患者處于最佳狀態,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本文為分析舒適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有效性,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治療的6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為觀察對象。
隨機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治療的6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為試驗組(30例)、對照組(31例),試驗組男患13例,女患17例,年齡在24-70歲之間,平均年齡(47.0±1.6)歲,對照組男患15例,女患16例,年齡在23-68歲之間,平均年齡(46.8±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對無統計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舒適護理,(1)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間溝通,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心理負擔,消除其內心孤獨感;(2)協助患者抬高下肢,保證患者心腦血管供血充足,保持呼吸道暢通,如患者出現嘔血癥狀,使用吸引器吸出口腔內殘留血液,做好口腔清潔工作,保持口腔處在清潔、舒適狀態,定時協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現壓瘡;(3)對同一病房的患者使用落地式布簾進行間隔,確保患者處在較為舒適的空間,做好保暖工作,合理控制病房溫度與濕度,調低各種監護器聲音,避免打擾患者休息[2]。
(1)止血時間、住院時間;(2)并發癥發生概率,并發癥指誤吸、吸入性肺炎、壓瘡、再出血等;(3)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3]。
使用軟件spss21.0對數據行統計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對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單因素對比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意義。
試驗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對比(d)
試驗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為3.33%,低于對照組的19.35%,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并發癥發生概率對比
護理后,試驗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S D S評分為(23.12±1.17)分,對照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SDS評分為(27.78±1.43)分,試驗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SAS評分為(21.10±1.48)分,對照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SAS評分為(26.56±1.55)分,有統計意義,P<0.05。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多種,如急性胃黏膜細胞受損、消化性組織潰瘍、胃細胞癌變等均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引發因素。傳統護理將挽救患者生命為主要護理目標,但未對心理支持及社會支持等需求給予高度重視,使患者需求未得到滿足[4]。舒適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一種新型護理方法,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以患者負面情緒為切入點,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有助于改善患者身心狀態,并注重環境護理,為患者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充分給予社會支持,全面提高患者舒適度[5]。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并發癥發生概率為3.33%,低于對照組的19.3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比對照組低,有統計意義,P<0.05。綜上,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有效縮短康復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值得大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