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倩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嘔吐是腫瘤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稱為化療誘導惡心嘔吐(CINV),其發生率可高達40%~80%以上[1]。嚴重的惡心嘔吐不僅會增加患者身心痛苦,還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甚至造成機體的危害使病情加重,如導致患者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等。我科收治腫瘤患者化療多采用中高致嘔方案,化療療程8-15次,甚至更多,隨著化療次數的增加,惡心嘔吐發生率也隨之增多。為提高控制患者惡心嘔吐質量,2018年10月我科建立胃腸腫瘤無嘔病房管理模式,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前(8—9月),首次化療患者共45例設為一組,為對照組;2018年10-11月首次化療患者45例為一組,為試驗組。兩組人員在年齡、性別、腫瘤分期、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1.1 無嘔病房的建立
2.1.1.1 無嘔小組成員的建立
無嘔病房的建立的模式為醫生-護士-患者。小組成員共17人,核心成員包括1名化療組醫生,2名責任護士以及化療患者組成的團體。明確各自分工與工作流程,邀請專業相關人士參照美國 2014 版腫瘤治療相關嘔吐防治指南[3]及中國腫瘤治療相關嘔吐防治指南(2014版)以及國內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護理的經驗,進行授課。以了解無嘔病房的模式,CINV的風險評估,嘔吐的分級,以及CINV用藥預防與干預等情況。
2.1.1.2 無嘔病房建立的規范流程
對高致嘔方案的化療患者進行規范管理,出院以后進行延續性隨訪,制定CINV護士、醫生工作職責、CINV治療護理規范化流程,設立化療患者出院隨訪登記本。在化療前評估患者情況,針對性的使用預防嘔吐用藥,教會患者填寫及完善CINV患者關愛手冊,出院后一周由責任護士進行電話隨訪,以了解患者化療后惡心嘔吐等情況,并針對具體的情況展開相對應的措施。如患者飲食、活動、用藥等的宣教。在患者下次化療時,反饋其惡心、嘔吐的情況,醫生進行相應的藥物調整。
2.1.1.3 建立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
我病區為化療患者設立獨立的化療房間,并進行相應的布置。給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熱情服務,減輕患者不安的情緒。
引起化療患者惡心、嘔吐包括多種因素。因此,了解掌握這些因素,對于預防和控制患者嘔吐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患者建立CINV(惡心、嘔吐)風險評估表(如表)。包括:藥物因素和非藥物因素。
所有化療患者入院時,進行嘔吐評估。評估后,根據患者實際評分,制定相關止嘔方案。針對嘔吐高危人群,近年來,多項研究報道指出阿瑞斯坦聯合5-HT3拮抗劑和地塞米松的三聯療法對急性和延遲性CINV療效顯著。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已推薦該三聯療法用于高、中度致吐性化療的止吐治療,因此,我病區采用三聯止嘔(地塞米松+阿瑞斯坦+司瓊類),化療前后口服阿瑞斯坦+司瓊類,靜脈注射地塞米松。

注“具有 3項或者以上為高危人群”
在高危患者床旁掛 CINV 高危標識牌,發放《CINV 患者關愛手冊》,做好各項護理措施。因為本病區化療患者均為24小時出入院,所以教會患者填寫關愛手冊,告知患者記錄嘔吐物的性質、顏色、量等。患者返院進行下一周期化療時,護士根據患者主訴和關愛手冊內容情況,向醫生反饋患者情況,醫生根據CINV 控制情況決定止吐方案。
3.4.1 心理支持
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向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樹立信心,多陪伴患者等。同時,開展講座,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3.4.2 飲食護理
腫瘤患者需要正確認知自身營養狀況,主要原因,在于其處于高代謝與高消耗狀態,對營養的需求更高,及時補充營養,方可提高抗癌能力[4]。因此,指導飲食時要膳食均衡,既要保證清淡,又要富含營養,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指導患者多食用新鮮的果蔬,多飲水,保持大便暢通,多攝取含鈣量高的食物。化療期間,患者易出現口唇干燥、食欲下降以及味覺減弱等情況,應當結合患者的情況指導。
內容包括化療嘔吐風險分、嘔吐的類型、化療藥物引起惡心嘔吐的原因,三聯止吐方案等,護士對化療所致惡心嘔吐認知水平的得分。問卷一共10題,共10分。
本研究評價指標主要參照按NCI-CTCAEV3.0版本0級:24小時內無嘔吐;1級:24h內發生1次嘔吐;2級:24小時內發生 2~5次嘔吐,需靜脈補液<24h;3級:24h內發生>5次嘔吐,需靜脈補液或全胃腸外營養>24h;4級:出現危及生命的后果。本病區化療患者為24小時出入院患者,因此,只能觀察患者24小時之內有無嘔吐以及嘔吐發生的情況。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在無嘔病房開展前后,護士對化療所致惡心嘔吐認知得分分別為(2.58±1.08)和(6.42±2.67),t=-7.16,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無嘔病房開展前后護理人員對化療所致惡心嘔吐認知水平提高。
通過護士的觀察和護理,以及患者的自述情況,收集的是患者化療當天、化療后1天嘔吐發生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發生嘔吐的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
因為科室化療患者的特使性,本研究只討論了患者化療24小時內,及24小時后的嘔吐情況。但經過化療患者的反饋,可以得出該模式能改進對化療患者的管理,提升護士對無嘔知識的了解,減輕患者嘔吐的情況,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所以,可廣泛運用在臨床中。

患者發生嘔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