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顯
面對日本對韓國實施的出口管制,韓國政府與各政黨首次表明跨黨派合作立場。韓國總統文在寅18日與朝野五黨黨首發表聯合聲明稱,日本對韓出口限制措施違背自由貿易秩序,呼吁日方立刻撤銷不當的經濟報復措施。此前,日本拒絕了韓國針對出口限制展開談判的請求,并計劃在WTO總理事會上表明日本限供的正當性。在一些韓國企業轉向中企尋找替代原料之際,韓國媒體開始關注日韓貿易風波中中企扮演的角色。
原料訂單開給中企
面對看不到轉機的“限供危機”,韓國企業正開展自救。根據韓國KBS電視臺18日的報道,韓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謀求供應渠道多元化。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企業近日派出高管前往中國,尋找新供貨商,并陸續向中國濱化集團等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今年1至5月,韓國從中國進口的氟化氫占總進口量的46.3%,略高于日本(43.9%)。
《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稱,三星電子已著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試驗,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大陸、臺灣或韓國企業。SK海力士也正在研討使用非日本產氟化氫的方案。三星電子更換供應商并制造與現有質量相同的半導體產品需耗時2-3個月,雖然需要較長時間,但韓國半導體行業還是會嘗試“脫離”日本。據悉,濱化集團從去年7月實現高純度氟化氫量產。
汽車、機械行業將被波及?
“韓日自殺式貿易戰很有可能讓中國成為最大贏家”,韓國《每日經濟》18日的報道稱,韓國經濟研究院趙慶燁研究員表示,韓日貿易紛爭將使中國GDP增長0.5%-0.7%,有望成為最大受惠國。特別是現在韓日占據主導地位的電子和電機產業,韓國和日本產值將分別減少20.6%和15.5%,而中國生產則會增加2.1%,這將形成中國在上述產業的壟斷地位。
韓媒擔心,日本政府的下一步對韓貿易限制措施或將很快出臺。韓國《中央日報》18日援引首爾大學日本研究所副教授南基正的分析稱,日方未來可能拿文在寅政府一直大力推動的“氫經濟”開刀。韓國發展“氫經濟”必需的石墨纖維當前幾乎全部從日本進口。不僅如此,日本占據優勢地位的機器人等行業也可能也會對韓國施加限制。目前日本是世界三大太陽能產品進口國之一,如果日方限制韓國產品進口,那么不排除韓國太陽能產業發生萎縮的可能。
除此之外,韓國的汽車和機械也可能成為日本報復的目標。韓國相關產業對日依存度(日本進口比重)為:汽車11.8%、特殊用途機械32.3%、一般用途機械18.7%等。而半導體產業的對日依存度為8.3%。這就是日本將汽車和機械作為下一個目標的原因所在。還有分析認為,比起國際影響更大的半導體,汽車和機械對全球供給鏈造成的影響較少,日本可以借此避開國際社會的批判。
核心技術是硬道理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對韓國采取原料限供的舉措是效仿美國在貿易戰中的一些作法,這樣的行為可以看做是對國際貿易秩序的破壞。
霍建國認為,韓企訂單轉向中國對中企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但不論此次中國企業是否會在日韓貿易爭端中獲利,都需要注意繼續發掘產業潛能,開發核心技術。即便不能通過自產替代全部關鍵部件,也要在產業鏈部分領域擁有自己的強項,這樣才能達到制約。
韓聯社18日稱,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廳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韓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8.8%,為日本的2.4倍。其中出口依存度為37.5%,在二十國集團中排名第三。日本的出口依存度為14.3%,在二十國集團中僅高于美國、巴西和印度。從進口依存度來看,韓國為31.3%,日本為13.8%。韓國貿易協會研究員分析稱,日本的貿易規模大于韓國,但內需市場穩定,對外依存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