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本蘭
摘 要:雙重預防體系的創建是實現工貿行業安全生產風險管控治理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安丘市應急管理局在縣級工貿行業實施的雙重預防體系創建的經驗,歸納總結出縣級工貿行業雙重預防體系創建中的重點措施。
關鍵詞:雙重預防體系;安全管控;重點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8.177
1 背景
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是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也是實現縱深防御、關口前移、精準監管、科學預防的長效機制。近三年來,尤其是今年安丘市應急局把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作為全局的首要任務,加強指導,精心組織,全面培訓,通過條抓塊管,打造安丘模板等形式,有力的促進了雙重預防體系的開展。到目前為止,安丘市已經建成并運行的企業已達300多家,在濰坊市占領先位地位。在具體工作中,安丘市應急局主要抓好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 優化企業安全管理結構
(1)企業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企業要搞好雙重預防體系創建必須一把手親自抓。一把手是創建雙重預防體系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雙重預防體系創建工作,確保雙重預防體系創建所需要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企業切實把雙體系建設作為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一把手親自抓培訓、抓落實,確保創建的實效和質量;一把手有權利用好考核獎懲這個手段,以有效推進雙重預防體系在企業落地運行。
(2)團隊建設是關鍵。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團隊。一個團隊就是一部完整的機器,部件完整機器才能正常或者有效運行,少一個部件就會出問題。團隊的每個成員要明確分工,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職責,知道自己在雙重預防體系創建中擔負的責任,互相配合,相互支撐,在各自的權限領域內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務。
(3)全員參與預防體系建設。全員發動全員參與。企業通過動員會議、專項會議、專題培訓等各種載體,宣講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意義、目的任務,實施方案,逐級傳達落實到所有員工。安丘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分階段、分層次組織培訓會議400余場次,參加培訓人員5000于余人次,大大提高了企業從基層員工到最高管理層的思想認識。將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風險單元、各工作崗位,發動全員深入開展查找崗位安全風險活動,并使全員參與風險辨識、分析、評價和管控。形成全員找風險,查隱患,人人都是安全員的良好氛圍。
3 強化企業安全管控
(1)嚴控重大風險。重點關注企業的重大風險點。企業的重大風險是企業管控的重點,重大風險要辨識全面,不能有落漏,因為重大風險一旦辨識不清管控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出現群死群傷或者重大財產損失。根據《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和《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辨識出重大風險后,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依據管控層級重點管控。
(2)明確企業管控具體措施。重視管控措施的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崗位員工、安全員、安全專家三者探討、研究、磋商,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管控措施,克服套話空話,做到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籠統的用“按照操作規程”,“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加強教育培訓”等程式性的語言描述,力求做的簡練、易懂,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為準則。
(3)非常規作業重點覆蓋。加重非常規性作業活動的管控。企業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90%是由作業活動引起的,特別是非常規的作業活動。非常規作業活動由于平時應用較少容易在管理上出現紕漏,操作上生疏,所以,做好非常規性作業活動的管控至關重要。安丘市應急局對各企業非常規作業活動中的動火作業、檢維修作業、臨時用電、裝卸、有限空間、登高、場內運輸等都作為重點拿出辨識,細致分析,重點管控,做到作業活動全覆蓋。
(4)重視隱患排查治理。隱患排查治理與風險分級管控措施相對應。隱患排查治理清單分為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和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安丘市在隱患排查過程中,把現場類隱患作為排查重點,以風險點為基本單元,以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中危險源或者潛在的事件和設備設施檢查標準的控制措施為排查內容,按照適合企業的隱患排查類型確定排查級別和排查周期。
4 預防體系運行與更新
(1)發揮隱患排查治理效果。確保隱患排查治理的有效運行。雙重預防體系創建完成后,是否將工作落到實處,這就要看體系的有效運行情況,這套體系是否適合企業實際,就看運行后是否有效避免了或者大大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安丘市高度重視隱患排查治理系統的使用情況,前期信息資源庫和風險分級管控模塊已錄入相關資料,把隱患排查系統充分利用起來,按照隱患排查頻次和排查要求及時、如實的錄入隱患排查治理情況。
(2)雙重預防體系需要持續更新。持續更新是企業保證雙重預防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企業要定期、適時的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運行情況進行評審或者更新,以確保其持續性、適應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如:企業非常規作業活動發生變化,新增功能性區域,新增生產、儲存裝置或者設施等,要適時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規定隱患排查治理有關內容,企業要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進行一次評審或者更新。同時,法規、標準等增減、修訂變化引起風險程度的改變;發生事故后,有對事故、事件或者其他信息的新認識,對相應危險源再評價;組織機構發生重大調整;補充新辨識出的危險源評價;風險程度變化后,需要對風險控制措施的調整,及時針對變化范圍開展風險分析,及時更新風險信息。
(3)風險點公告無死角。較大以上風險點上墻和公告。確定出重大、較大風險點后要及時向崗位人員和管控人員進行公告公示。企業可以設置公示欄、公告牌,告知卡以及印刷小冊子等形式通知員工。每個崗位的風險點、風險類別、風險等級、管控措施等,要全面公告,讓每個崗位的員工都了解風險點的具體情況、防范措施以及應急對策,全面掌握本崗位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預防及應急措施、報告電話等相關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有效防范。
5 結語
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持續運行的工作,是安全生產工作理念、方式的轉變,我們要高度重視,認清形勢,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雙體系持續有效運行,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整體預控能力,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