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江元
摘要:通過多年對港口機械類專業學生教學的經驗,制作港口機械模型來對課本知識地直觀認知,總結了如何講授《港口裝卸機械》這門課的切入點,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港口機械的結構及操作方法。
關鍵詞:門座起重機;教育;結構;操作;直觀認知
十九大以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給現代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特別是給中職職業教育教師提出了全面挑戰,現在的中職學生上課,特別是專業課,除了睡覺、玩手機,聽課的少之又少,這時怎么辦,其實我們的老師都是很負責任的,往往不讓學生玩手機,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跟老師對著干,甚至與老師發生語言沖突。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嚴峻的挑戰,教育模式要改革,教育模式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的中職教學面臨相當大的困難,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重要性逐步顯現出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使之能更好為專業技術服務,實踐教學尤為重要。
一、中職港口裝卸機械實訓設備現狀
隨著港口和公路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港口機械和公路施工機械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各種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不斷出現,對本學科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口機械》課程的任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港口裝卸機械各零部件的拆裝的操作要領,熟悉港口裝卸機械的養護技術,為走上工作崗位,參與港口裝卸機械的操作和維修、管理打下一定的基礎。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針對不同的港口機械,科學地拆卸和操作裝卸機械的基本工作能力,即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如何保養港口機械,確定港口機械組成及原理,以便達到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其利用率。學生畢業后能在各港口企業、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及物流企業或其它類型企業中從事裝卸機械操作和維護等工作。
港口裝卸機械都是大型機械,價格昂貴,多則幾千萬,少則幾百萬,還需要寬闊的場地、高大的廠房和較高的基建要求,所以要有建這樣一個實驗室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說,學校可以借用港口專業的實習基地來完成實訓計劃,但是港口裝卸屬于高危行業,安全管理很嚴格,碼頭上要開辟一塊場地、放置幾臺閑置的裝卸機械供學生實訓,也不切實際,所以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港口裝卸機械學生實習就業現狀
近幾年港口機械對港口吞吐貨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港口裝卸機械的效率直接影響港口的經濟效益,所需港口人才也非常緊缺,需求量也非常大,我們就僅僅以營口港為例。營口港獨特的區位和港口優勢,短短數年間,營口港已發展成為以水運中轉為主,集大宗物資中轉儲備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五點一線。外港和大型船舶服務基地于一身的深水良港。“世界少見,全國一流”的港口資源優勢,已經轉化為現實優勢和經濟優勢。初步建設集裝箱物流、能源中轉儲運、礦砂中轉配送、煤炭加工配送、鋼鐵生產和糧食中轉加工等六大基地,打造全國重要能源物資儲運中轉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對外貿易物流基地、市域臨港工業物流支撐基地。
隨著營口港的建設,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了,各港口對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了,從學校這幾年就業調查來看,營口港企業對有意從事港口裝卸機械操作與維修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港口裝卸機械》課程結構設置更要貼近企業需要。
三、中職港口裝卸機械模型對課程改革的作用
調整實驗內容和創新實驗模式。在這眾多的裝卸機械中選好學生實訓項目,關系到培養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從目前的課程設置、培養方案要求、學校實訓條件和營口港實際需要來看,選出兩個實訓項目較為合理,內燃裝卸機械部分選用液壓式挖掘機或柴油發動機叉車;電動裝卸機械部分選用集裝箱裝卸橋或門座式起重機。
實訓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和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樹立自信心。在實訓過程中,突出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從叉車的基本操作到叉車的日常養護,從龍門起重機的基本操作到龍門起重機的日常養護,從門機的基本操作到門機日常養護,從裝卸橋的基本操作到裝卸橋的日常養護,每一模塊都應有自己的要求,并且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做到逐步提高技能培訓的層次,達到實踐教學內容與考證同步。
建設同比例縮小的岸橋或門機模型,供學生參考實習,把港口作業場景搬遷至學校,從而在學校階段就接觸這些設備及結構。并且能夠更加深層次的了解港口機械的結構原理,同時也能方便同學們操作。
經過這一系列調整后,實踐課程部分的設置比以前更合理、更貼近企業需求,但課程目前仍存在著不足:實驗條件不夠充裕,能供實訓的選擇很有限。隨著學校對專業的建設,實訓條件會不斷改善,學生的實踐能力會進一步提高,真正做到與企業零距離接軌。
參考文獻:
[1]李谷音.《港口起重機械》.人民交通出版社.
[2]蔡昱.《建筑企業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淺談.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4):24-25.
[3]吳二嬌,劉璟.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創新教學法研究.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 (20):271-273.
[4]黃堯孝.構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理論思考[J].職教論壇,200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