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時定額是制造型企業管理過程中耳熟能詳的概念,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工時定額管理是制造型企業的一項基礎管理工作,中小型制造企業在運用這一管理工具獲得成效的同時也遇到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關鍵詞:工時定額;中小型制造企業;管理;應用
一、工時定額的定義及作用
工時定額在制造型企業中是個耳熟能詳的概念,通過工時定額可以反映一個企業的產能、生產效率,跟員工薪酬、企業成本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該指標為管理者高度重視和深度研究。
這里說起工時定額就不能不談勞動定額,勞動定額是指在正常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條件下,為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規定的勞動消耗量,是衡量勞動(工作)效率的標準,它有“時間”和“產量”兩種表現形式,是"工時定額"和"產量定額"的合稱。產量定額是指在技術條件正常,生產工具使用合理和勞動組織正確的條件下,工人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合格產品的數量。工時定額是指在一定的技術狀態和生產組織模式下,按照產品工藝工序加工完成一個合格產品所需要的工作時間、準備時間、休息時間與生理時間的總和,是完成一個工序所需的時間,它是體現勞動生產率的指標。工時定額和產量定額互為倒數,在制造業里都有廣泛使用,但對中小型制造企業而言,面臨單件小批生產的組織形勢,"工時定額"更靈活、更具操作性,更能滿足管理者對生產管理、經營核算的管控要求。
“工時定額”研究是一門以工藝流程、工序、操作過程、設備、環境、操作者等要素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運籌學、系統工程學為理論基礎具有鮮明工程屬性的工作。
二、工時定額的構成及制定方法
理論上講,工時定額的構成主要有作業時間、作業寬放時間、休息寬放、準備結束時間等幾部分構成。所謂作業時間,是直接用于產品加工,完成生產或工作任務所消耗的時間,之中還可分為基本時間和輔助時間。作業放寬時間,是員工進行工作活動的過程中,因工作現場臨時調整所發生的間接工時消耗。休息放寬時間,是員工消除疲勞和緊張的必要休息時間。而準備結束時間,顧名思義是指在工序開始前和結束后生產的備料、送檢等活動時間。此外,工時消耗當中還會存在一種由于組織或個人造成的非生產時間或停工時間,這一部分對工件加工過程是毫無意義的,是要全力消滅的“非定額工時”。上述工時按照生產過程還可以分為:產品工時、輔助工時、返修工時等幾部分,是日常管理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在工時測定過程中,常用的測定方法有以下幾種:一現場實測法,就是根據產品加工工藝,由專人到制造現場,跟蹤加工過程,進行實際測量并記錄數據;其二是經驗估工法,由工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有經驗的師傅,在一定的設備、材料、工具及其他生產條件下,根據產品圖紙、工藝文件結合過去的生產經驗,直接估算定額的一種方法。第三種是統計分析法,這種方法是利用企業最近一段時間同一類加工過程產生的數據,對其進行統計分析整理,計算出平均的工時消耗情況,以此為依據制訂勞動定額的方法。
開展工時定額工作時,企業要堅持以下幾項基本原則:首先,在運用測量或統計數據時要充分考慮加工環境、技術難易度、勞動強度等外在因素,合理調整放寬率,讓員工感受到工時定額既有壓力又不是遙不可及;其二,要做好工時定額的宣貫,讓相關的員工了解、理解、參與到工時定額的推行過程中來,進而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工藝改進,工時定額修訂的工作中來;第三,工時定額制定過程中要務必做到標準統一,覆蓋要全面,工序分解的時候不能有漏項,否則將會導致工時定額失真;第四,工時定額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隨著設備狀態變化、工藝改進、加工手段的進步,工人技能的提升,工時定額需要進行適時調整和修正。
三、工時定額管理的作用
工時定額作為勞動定額的主要構成是制造型企業編制生產計劃的基礎,是科學組織生產的依據。企業的許多指標,都同勞動定額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在制定生產計劃時,管理者需要根據工藝過程、工時定額進行產能的編排、人員的匹配,各生產環節之間的銜接平衡,進而達到最優狀態,盡可能的避免等待返工工等增加工時的狀況出現。
“工時定額”作為管理控制工時利用率的主要指標,是各級生產管理者關心和關注的焦點。從“工時定額”的測定過程中不難看出,工時定額與生產組織過程、工藝的水平、設備的狀態、特點、完好率,員工操作方法等方面密切相關,修訂工時定額,提升工作效率也正是需要從以上諸多方面入手。
工時定額為合理設定車間崗位提供了理論依據。就生產崗位而言在一定的生產組織和作業模式下,勞動定額是決定人員配置的主要因素。在標準工時定額下,一個部門或者崗位的員工每天工作都是滿滿的,超工時情況經常出現,這就反映出該部門內部作業流程或者崗位設置存在一定問題;相反,如果一個班組額定工作工時經常安排不滿,則也說明部門工作或崗位設置需要調整。
工時定額也是衡量員工技術水平高低,工作量多少、貢獻大小,進行合理分配的重要依據,無論是計時還是計件工資制度都是基于勞動定額,對員工實際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工作效果的一個客觀評價,配合薪酬制度體現“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基本分配理念。
激勵員工提升個人能力。額定工時或者叫標準工時,好比一把尺子,從事同一工作的員工都要用這把尺子進行衡量和測評,通過比對,優秀的人會脫穎而出,同樣能力相對較差的員工也會就此找到差距,會有清晰的努力目標,輔之以必要的獎懲機制,員工內在提升的動力將被激發。
四、勞動定額在中小制造企業中應用的難點與問題
1、中小企業開展工時定額工作的基礎薄弱。工時定額管理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跨學科的系統工作,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一定的技術背景,還要有豐富的現場經驗。而實際上開展工時定額的中小型企業,少有專職的定額管理人員,工時定額工作多半以工藝人員為主導,以工藝、工序制定和粗放的工時統計為基礎,定額制定總體比較粗放,對休息放寬和準備、結束時間考慮有限。
2、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及生產組織形式影響工時定額的制定。中小型制造企業,受規模限制其生產組織以多品種小批量產品為主。實踐表明,在多品種小批量零件加工過程中,同工種、不同工種、不同車間之間的工時定額平衡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同時由于多品種產品工時定額制定速度較慢,而批量較小應用效果不明顯。
3、工時定額跟不上產品加工和工藝改進速度。現實生產過程中還經常會出現由于工序、工藝調整導致實際加工過程已經改變,但是配套工時卻無法及時進行修訂,此時為了保證生產的繼續,車間多以實際使用工時為以記錄依據,從而破壞了工時定額的均衡性。
4、工時定額的不平衡,造成派工困難。工時定額是現行車間績效工資分配制度的基礎,理論上工時多,績效多。但工時定額在同工種、不同工種之間存在不平衡,這給負責派工的人帶來困難和阻力。有的人看著干活不多,但月底績效工資并不比被人少的情況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這種情況會直接打擊員工的勞動積極性,讓其喪失公平感。
5、非常規生產的輔助性工作、臨時性工作缺乏工時衡量標準。我們常提到的工時定額通常是針對產品的主要加工過程,而對轉運、工件修繕、調試等生產輔助過程缺少衡量標準,實際操作過程中多實際用時為依據,難免造成工時的人為波動與失真。過多的以實際操時間為工時依據,在單位工時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將削弱員工技能水平的價值,產生不好的導向。
五、結語
工時定額管理是制造型企業進行生產組織、生產計劃編制、合理設定崗位編制、員工績效分配的重要依據,中小型制造企業在運用這一管理工具的時候可能遇到上述諸多問題,但這并不是放棄使用這一科學管理手段的理由。中小企業規模有限,業務相對零散,要用好工時定額這個工具,將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但首先企業要做好定額管理人員的培養,構建高效的定額管理組織和工作程序,有計劃、系統的開展工作,確保工時定額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方禮霞.淺談工時定額管理的意義與困惑[A],科學管理,2018年第1期.
[2]余磊.淺談車間工時管理[B]工業技術,2014年第22期.
[3]范龍祥.淺析工時定額的制定及作用[B],2014年第1期
[4]霍雪蓮,新形勢下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作者簡介:宋燕(1977—)女,遼寧大連人,現就職于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事業部人力資源及運營管理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