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酒桌上,遇見新朋友。聽口音,像是老家人。敬酒之前,先問一句:貴姓?對方起身,握手:免貴,姓yú。
自以為文化人,半是賣弄,半是疑問:于成龍的“于”?還是虞姬的“虞”?
yú總直搖頭,“搖”動我的好奇心:咦?怪了,你是什么“yú”?
有人乘機起哄:你猜!猜對了,獎一杯;猜錯了,罰一杯!
我有點自以為是,早年就在酒桌上獨家發(fā)明“下酒字”的文字游戲,許多次把尋常的酒宴整成高端的“漢字聽寫小會”,常常將那些容易寫錯的字一一“挖”出來,讓朋友們親筆手書,同時有約在先:錯了他喝,對了我喝?!懊啊卑 熬摺卑 岸Α卑≈惖?,屢試不爽,準確地說,一般都是他們錯得“不爽”。小小一個“yú”姓,能難得住我?
開動腦筋,繼續(xù)作答:多余的“余”?俞敏洪的“俞”?比喻的“喻”?文娛的“娛”?一次次被否決,競猜的熱情更加高漲,大家已經(jīng)不能愉快地喝酒了,都想“yú”樂一下,有人接著又報出兩個:尉遲恭的那個“尉”?郁達夫的“郁”?
yú總提醒說:請不要低估我的普通話水平,是yú,第二聲。提示一下,這個字超過10畫,繁體的寫法。再提示一個線索,我們家族,每年都要到北京房山去祭祖。
突然地,我十分篤定地大聲宣布:有了,有了,臺灣歌手庾澄慶的“庾”!yú總一臉得意,依然笑而說不,只是含糊其辭地說:接近了,接近了。
忽地想到大學(xué)同學(xué)虞某,隨手撥打他的電話,試圖從他那里找到有效線索,豈料那家伙一問三不知。想到電視臺同事,她主持過益智類節(jié)目,可能有所耳聞,隨即場外求助,哪知她的回復(fù)基本上“重蹈”我們的“覆轍”。而在酒桌上,有人早已在手機上展開多元搜索,盂、愚、渝、榆……都給扒出來了。請注意,每一次猜錯,都有人被罰酒,也都有一輪新的起哄。
兩箱啤酒喝下去,yú總不得不亮出身份證,解開謎底:我是魚XX。好一個漏網(wǎng)之“魚”!大家崩潰了,那么多讀“yú”的漢字,偏偏沒有想到“魚”也是一個姓。
酒醒之后,搜索發(fā)現(xiàn):魚姓在中國雖不常見,但也算是較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5位。得姓始祖是宋襄公的弟弟公子眱,字子魚。子魚的后世子孫有一支以先祖的字為姓,稱魚姓。唐代亦有鮮卑族人改姓魚氏等。喝酒兼學(xué)知識,可以說是“寓教于樂”的新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