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雨


資本結構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眾多學者關注,稅收作為一項宏觀調控手段,對債務融資所產生的利息允許進行稅前扣除,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會考慮債務融資利息支出的抵稅作用,而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所表現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差異。本文以2012-2017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回歸結果表明:企業的所得稅與其資本結構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在區分產權性質后發現所得稅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中更顯著。
一、引言
企業的經營發展離不開資金,因此融資決策的制定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債務融資作為企業融資決策的重要分支,受到眾多學者關注。由于債務所產生的利息支出可在稅前扣除,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傾向于發揮債務的抵稅作用,從而使企業融資成本降低。基于我國產權的特殊性,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在所得稅與債務融資的關系上存在較大差異。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說
(一)企業所得稅與資本結構
所得稅對資本結構產生影響的相關理論最初是由西方學者針對MM理論完全資本市場的局限性進一步提出的,在我國所得稅對資本結構產生影響的依據是我國稅法對于合理且不予資本化的相關債務利息允許進行稅前扣除。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傾向于具有抵稅功能的債務融資,從而影響企業資本結構。朱瑩(2014)通過相關實證研究指出企業實際稅率會影響企業對于融資決策的選擇,企業資本結構與稅率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企業所得稅將對企業資本結構產生影響,二者呈正相關關系。
(二)不同產權性質下所得稅對資本結構的影響
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動機存在差異,因此所得稅對資本結構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國有企業基于與政府的密切關系使得國有銀行更傾向于向其提供貸款,但國有企業通常不會利用債務融資進行抵稅而放棄政府給予的稅收目標。相比之下,非國有企業產權明晰,且管理者薪酬通常基于企業績效,因此無論是所有者還是經營者,其目標均是使企業利潤達到最大化。謝建(2016)在研究中指出,非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具有較強的動機實施盈余管理進行避稅,減少稅費支出,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2。
假設2: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所得稅對資本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弱。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2-2017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作為實證研究對象,有關數據的選取主要來自于CSMAR數據庫,并刪除了存在財務困境的ST,*ST類公司和財務核算較為特殊的金融保險類公司,以及為了確保獲得有效數據,對樣本中的殘缺值或不符合標準的數據進行相應剔除,最終選取了5266個觀測值。
(二)變量設計
1.因變量與自變量。參考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本文使用資產負債率衡量企業資本結構;選取企業實際繳納的所得稅與稅前利潤的比值衡量實際稅率。
2.控制變量。為避免所得稅與資本結構的關系受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本文分別對非債務稅盾、企業的規模、盈利能力、資產擔保價值和成長性進行控制。
(三)模型建立
根據以上分析,為了驗證所得稅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建立模型1。
LEV=α+β1ETR+β2NDTS+β3Size+β4Roa+β5CV+β6Growth+ε ? ? ? ?(1)
四、實證研究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由表1可知上市企業資本結構(Lev)的均值為0.51,且企業間存在一定差異。實際稅率(ETR)的均值為0.20,小于我國稅法對眾多企業規定的法定稅率,由此可知我國大部分企業均存在避稅現象以及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較為廣泛,其中極值相差較大,表明我國上市企業的稅負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在區分產權性質后可知,國有企業資本結構(Lev)高于非國有企業,主要原因是國有銀行在對其進行貸款業務時的相關要求較為寬松。但國有企業的實際稅率遠高于非國有企業,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動機較弱。
(二)相關性分析
由相關性分析結果可知,實際稅率與企業資本結構的相關系數顯著為正,對假設1進行了初步驗證,而且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大體上均遠小于0.5,因此認為模型中的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限于篇幅原因相關結果不在此列示。
(三)回歸分析
通過回歸結果可知企業實際稅率(ETR)確實會對企業資本結構產生影響,二者在1%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即隨著企業實際稅率的提高,企業在融資決策上更傾向于進行債務融資,充分發揮債務利息的抵稅效應,為企業帶來節稅收益,假設1得到驗證。
基于產權性質分析的回歸結果顯示企業實際稅率與資本結構的正向關系在非國有企業中更顯著,即面對較高的實際稅率,由于國有企業的盈利和稅收均歸屬于政府,且對于管理者的評價多與相關政績和稅收的實現程度掛鉤,導致國有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動機減弱,相比之下非國有企業的盈利歸股東所有,且管理者薪酬多基于在職期間企業的績效,因此非國有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具有一致的目標,更傾向于選取債務融資來進行避稅,假設2得到驗證。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篇論文以資本結構相關理論為基礎,對企業實際稅率與資本結構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并基于產權性質對二者關系進行回歸分析,最終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企業的實際稅率與其資本結構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在區分產權性質后發現所得稅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中更顯著,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所有權的不同使企業與政府的關聯度存在差異,且企業內部相關的治理水平和薪酬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別。
(二)建議
通過本篇論文的研究針對稅收征管和企業資本結構的選擇提供相關的建議。
首先,經研究發現,我國部分公司由于享有國家不同幅度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導致稅率降低,但上市公司整體均表現出了偏低的實際稅率,因此政府在稅收征管方面應加大力度,提高檢察人員的能力與努力水平,針對實施優惠政策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查,對于一些判定界限模糊的優惠政策應加以詳細描述或進行去除。
其次,企業應結合自身經營發展需要以及相關現狀,參考行業內各企業的融資方式,選擇適合自身經營及戰略規劃的融資方式,尤其對于非國有企業,應避免為了發揮債務融資的抵稅作用而采取激進的融資策略,為企業帶來較高的風險。(作者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