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禮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我國當下面臨的嚴峻挑戰,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加劇,導致社會保障基金支付能力與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協調,為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帶來了巨大挑戰。本文立足當前國內人口老齡的現狀,分析了在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各種風險,提出了強化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有效途徑,借以保證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化水平的提高,養老問題已不單單是個人問題,它已成為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重要全球性問題之一。在當前人口老齡化深刻影響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積極探討強化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措施。
一、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問題
(一)隱性養老債務不斷加劇
關于養老金隱性債務的定義,學者們有著不同的爭議。但是在對造成養老金隱性債務原因的觀點上已經達成一致,認為養老保險制度轉軌是產生隱性債務的直接原因,而間接原因是則認為是人口的老齡化。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歷史欠賬較多,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只覆蓋總人口的15%。同時,由于已退休和將退休人員無過去積累,在制度轉軌時便產生了額外成本,這就是隱形養老債務。而人口老齡化問題又直接導致了退休人員絕對數量急劇增長,又擴大了隱性養老債務的規模,給國家和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帶來巨大壓力。
(二)養老保險金替代率急劇增長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退休者的人均養老金收入與在職者的人均工資收入的比例。通俗一點來說,如果退休后能夠每年領取和退休前一樣數目的工資來養老,那么生活水平就完全沒有發生變化,我們稱這個比例為養老金替代率。當前,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促使我國養老金替代率急劇增長,比國際公認標準高出20%-30%,養老金替代率的劇增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例如會引發提前退休熱潮,這不但給國家財政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沖擊,而且使在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亟需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范圍有所擴大,但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主要局限于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這種做法收益相對比較低,通貨膨脹又使得基金發生隱性貶值,沒有達到基金有效保值增值目的。雖然近年來國家的政策有所調整,試圖盡快彌補養老保險制度現存的問題,但這些政策對于低效運行的養老保險基金而言收效甚微。因此,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收益率,促進其保值增值是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的必要選擇。
(四)基金的投資運營風險
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是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部分積累制當中,養老保險基金從征收到支付時間跨度大,沉淀資金多,資金的投資運營至關重要,也面臨諸多風險。1.投資模式單一,基金難以保值增值。我國目前基金投資過于集中于銀行儲蓄和國債,無法規避通貨膨脹和風險和利率風險,并且制約了多元化投資,不利于風險的分散。2.投資運營管理水平滯后。從事基金投資運營人員的管理和投資能力與基金運營需求不相適應,極少進行積極投資,嚴重影響了基金的平衡流向,大幅削弱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3.投資環境不完善。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尚不夠不健全,投資環境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養老保險基金法規缺位現象嚴重,這些因素都為基金的投資運營帶來巨大風險。
二、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在職員工的退休年齡的改革
延長退休年齡可以增加養老基金的積累,減少領取養老基金的時間,進一步緩解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壓力。根據預測推算,在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減少支出160億元,增加收益40億元并可減緩養老基金缺口200億元。我國目前的退休政策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確定的,當時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不到50歲,如今,我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已達70多歲,顯然,我國現行的退休政策是不符合基本國情的。要嚴格控制提前退休,進一步規范提前退休的辦理程序,加大監督和審查力度,杜絕提前退休的不道德行為,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將退休后的平均剩余壽命控制在15-20年內。
(二)適當降低基本養老金替代率
當前,我國基本養老金替代率所占比重偏高,達到了70%-80%,誘發了提前退休,加重國家養老負擔。因此,要結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狀況,兼顧養老保險基金的剛性特點,在適宜的時機,適當降低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調整養老金給付標準和養老保險費率應多渠道創新籌資模式,實現基金來源的多元化,提高公民自我保障意識,鼓勵個人參加儲蓄養老保險,促進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的發展,將降低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與發展第二、三層次的養老保險基金互相結合。注重世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實踐分析,借鑒優秀經驗和可行性做法。如日本在應對此問題時,通過建立全國統一的預算和管理財務體系的做法就值得借鑒。
(三)多渠道拓寬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
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不足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基金缺口還應當創新養老金籌集模式,拓展資金渠道,使養老保險基金來源實現多元化。首先要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我們應該降低社會養老保險的企業征繳率,使更多的企業加入到繳納養老保險的行列中來,從而使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擴大,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養老保險;要嘗試設立養老金專門運營投資機構,健全相關投資管理制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培育高效投資經營項目,不斷拓展投資的廣度和深度,實現積累養老基金的合理利用,從而有效提高其收益率,確保養老金保值增值。
(四)發展企業年金,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基金體系
從目前國家改革的方向來看,養老保障體制改革的重點和趨勢,是以企業為載體,推動和發展養老保險制度的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目前我國企業年金發展尚屬起步階段,企業年金的規模還很小,截止2000年底,參加企業年金的職工只有560多萬,積累的企業年金只有192億。從實際情況看,只有一些經濟效益好的行業或企業集團建立企業年金。在國家養老保險基金因人口老齡化加劇而面臨收不抵支危機的關鍵時期,多措并舉,加快發展企業年金,發揮企業養老基金的補充、調劑作用,是緩解資金壓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總之,養老保險基金的科學、有效管理是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保障,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石。目前,我國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不斷的攀升,與老齡化加速推進相隨的是社會轉型轉軌的考驗,因此,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應立足國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可持續、科學高效的管理路徑。(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