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鳳梅
歷史原因,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扶貧是粗放扶貧,而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用系統論的思維,從精準扶貧的主體、客體、環境條件之間的關系,來構建市場需求驅動、國家政策保障、農戶意愿精準激勵、資源再生“四力聯動”的動力機制,實現精準脫貧。
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精準脫貧要堅持現行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攻堅力度,提高脫貧質量。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精準扶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貧困地區與貧困群體。
什么是精準扶貧?是相對于粗放扶貧而言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流程,針對貧困地區環境和貧困農戶現狀,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
一、扶貧現狀
我國現階段扶貧雖然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歷史原因,扶貧補助資金和具體項目的幫扶對象指向不準確;沒有建立一整套標準規范的扶貧信息系統,在具體工作中哪些是貧困居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幫扶?幫扶效果如何?這些問題都很抽象,都是紙上談兵,都成為了扶貧工作的瓶頸與盲點。
過去的扶貧偏向于粗放扶貧。有些基層干部并沒有向農戶宣講國家扶貧政策,也沒有腳踏實地去摸排走訪,扶貧對象大多由村干部主觀推測決定,真正要扶貧的貧困戶很可能沒有列入;還有些基層干部本身素質不高,推行人情扶貧,關系扶貧,甚至自己強行占有扶貧款,造成影響不公,社會影響非常惡劣;有些重點貧困縣風氣不正,弄虛作假,謊報材料,占用國家扶貧資源。
二、精準扶貧動力
精準扶貧是一項聯動的系統工程,政府是扶貧活動的實施者,是主體,貧困群體是接受扶貧的對象,是客體,但是如果貧困群體有了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產生內動力,貧困群體是脫貧的主體,環境就變成脫貧的客體。
從系統論角度著眼,以系統的方法,從精準扶貧的主體、客體、環境條件之間的關系,來構建市場需求驅動、國家政策保障、農戶意愿精準激勵、資源再生“四力聯動”的動力機制,精準扶貧。
(一)市場需求驅動
農村電商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武器,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外推力。目前,農產品電商有 B2B、B2C、C2C、O2O、C2F 等多種模式,農產品網上批發與零售將成為一個新的業態,無論是農村網民數量還是近年來的網絡零售成交額都不斷增加,以“互聯網 +”思維方式使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所以,要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綜合配置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并進一步驅動提高脫貧質量。
(二)國家政策保障
國家政策能夠有效整合相關資源,全面推動精準扶貧進程。
針對扶貧,國家政策保障作用主要有:
1.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
落實就業扶持政策。2019年4月起,對招用農村貧困人口、城鎮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的各類企業,3年內給予定額稅費減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報考高等職業院校,,政策上加大對職業院校的財政補貼支持,為國家培養各種類型的技術型人才,同時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興辦職業教育。
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政府圍繞企業、園區、職業院校、現代農業等來整合培訓資源和項目,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用于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
2. 進一步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
為鼓勵創新創業,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其中,針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
3.建立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
依托貧困戶就業信息平臺,核實并建檔立卡,進行客戶關系管理。充分運用扶貧再貸款等政策,支持和培養貧困戶的創業意識,并進行SYB創業培訓,通過創業脫貧。真正脫貧致富,要敢于創新,要因地制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扶貧,這樣才不會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形而上學。
4.跟蹤問責
政策上要建立監督機制,對扶貧項目加強紀檢督察,尤其對資金投向問題、項目進展等,跟蹤調查,,對瀆職零容忍,嚴格問責,確保政策貫徹執行。
(三)農戶意愿精準激勵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位農民都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可從農戶各種層面的需求,找準農戶意愿,推行如下精準激勵:
1.扶志。扶志就是扶持志向、改變貧困群體落后思想、樹立先進觀念與脫貧致富的信心。有些貧困戶等著政府救濟款,缺乏“開源”思想。要切實幫助貧困戶樹立創業創新的斗志,塑造脫貧成功典型。
2.治愚。貧困群體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有的讀書看報都困難,更不要說進行成本核算、網絡營銷,脫貧能力普遍缺乏。對此,扶貧工作組通過宣傳和教育,增強貧困群體的主體意識。
3.“造血”。“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根據各貧困村的實際情況,整合各類人力資源,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就業脫貧計劃,要精準對接就業崗位,根據勞動者的培訓意愿、專業、個人素質等實際情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力爭使每戶有勞動能力的家庭都能掌握一項以上的就業技能。
(四)資源再生
要密切關注和增強農產品的再生能力,重視對農村的廢舊物利用,切實保障農村資源的科學開發。可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要宣傳督導,增強農民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二是要建立相應的電商平臺終端,用市場需求潛力來提高貧困群體對農村資源循環利用的行動力。三要成立精準扶貧評估小組,全面科學地評估農村的可再生資源,全面提升脫貧質量。四是可以依托高職院校的資源優勢,加大扶智力度,防止貧困的代際傳遞,準確對接有關政策,繼續完善扶貧方案,做到真正地幫扶到戶,幫扶到人,還要注意,根據扶貧流程落實扶貧各項任務時要注意宏觀調控,輕重緩急。
精準扶貧是一個長期過程,要切實選好方向,選好產業,并且加強對產業帶頭人、專業帶頭人的培養。總之,精準扶貧需要四力全鏈條式傾情付出,要扶在根本上。(作者單位:湖南益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