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秀榮
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發展,國內經濟目前在整體的經濟體系市場之中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為了改變現在的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則需要在統計工作上進行創新。本文主要介紹了企業統計改革以及企業統計工作的定位。
一、對于企業和企業統計改革的反思
隨著時代的遷移以及發展,近幾年來,企業對市場信息的需求變得愈發強烈。在維護企業統計方面的工作不受損害的前提之下,有很多的相關專業人士都對統計工作的創新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企業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現如今的經濟體系,企業統計人員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并且企業統計工作還在被不斷削弱。面對這樣尷尬的情形,不得不對企業統計和企業統計改革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刻反思。
(一)企業統計下應該是行政記錄
統計這一詞最早是指在社會經濟總體現象數量方面的調查研究。就西方國家來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突飛猛進,其經濟體制逐漸與我國國內的經濟體制有了很大差別,所以在對于統計這個問題之上國外與國內有著不同的理解。西方國家對于統計這一次的概念是將其和行政記錄充分區別,這兩者在性質之上完全不同。統計工作是指提供宏觀調控下的社會經濟總體現象在數據方面的資料,對于被調查者所提供的各種資料有著嚴格的要求,不能被用于其他任何地方。除了專業的統計人員之外,對于個人、企業、家庭所上交的任何資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義進行閱讀。因此,所有被調查者和調查者有著直接利益關系的調查活動都不能稱之為統計,只能稱作是行政記錄。然而,在一個充分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大環境之下形成的企業統計,其實質主要就是進行行政記錄,而它的表現形式就是通過統計報表的方式來展現。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和政府分割不開,企業的一切活動都在國家政府宏觀調控的掌握之下。因此,企業作為提供報告的總體單位,其有義務對政府統計負責。企業作為國家生產、經營的部門,必須及時地向國家反饋產值、銷售額、人力財力等情況。與此同時,國家也需要對企業計劃的完成度和企業績效進行按時的檢查,以此來保證統計工作的透明化。企業經營績效以及考核的各項指標和職位的升遷,干部的提拔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與被調查者的利益密不可分,因此,企業統計就是行政記錄。
(二)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之下,現行企業統計應該為多種對象提供統計服務
在計劃經濟高度集中的體制之下,企業統計為政府統計、部門統計服務的要求可以說是合法但是不合理的。根據《統計法》的相關規定,企業、事業、行政單位都必須按照要求履行義務,及時向國家報送統計資料。按照法律規定,企業統計為政府統計、部門統計服務是合乎法律要求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企業已經不再是以往傳統意義上政府的一部分,其有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能力以及占據市場主體的經濟實力。但相關統計部門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得到提升,其認為企業統計作為國家統計當中的基層組織,應當完全遵循自己要求完成下發的統計報表,通過這樣的方式,國家統計部門就在統計工作之中占據了其主導地位。但是其實這樣是不合理的,這樣的做法是過于陳舊的,缺乏了順應時代發展的合理性,因此應該及時改變自身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之下政府以及政府統計都應該多為企業進行服務,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謀福祉,提供一個更為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統計的相關數據往往關乎到企業的利益和上級領導的政績,其與官員的職場升遷以及個人利益密切相關,因此統計工作的透明化就更加困難。
二、企業統計的市場化定位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想要轉變觀念,政府統計不僅需要對政府服務,更是需要對企業服務。因此,現如今統計人員應該從企業之中獨立出來,建立起自己的項目,走向市場,為統計去提供有償服務。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改革期間,基本都是在擴大企業的自主權,減少國家對于企業的直接控制,政府開始從管理慢慢轉變為服務。政府統計一般情況之下一直都是企業統計相關信息咨詢的主要平臺渠道。由于我國政府統計有著比較健全的信息化網絡技術,并且信息資源豐富,技術能力過硬,所以作為企業統計信息咨詢服務的主要渠道是無可厚非的,因此,政府的統計部門應該轉變其原有的觀念,開始擴大自身的服務領域,并且增強其為企業統計服務的意識。在服務的模式上,需要堅持無償服務為主,有償服務為輔的方式,并且不定期的向社會發布公益性社會經濟信息,發揮其資源優勢 ,更好的為企業服務,逐漸實現統計服務商品化,產業化。
三、結語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體系在不斷進步,對于新常態經濟體制的提出,其主要的目標就是進一步發展經濟,保障經濟實力,并且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之下對于企業的統計工作進行有效控制。通過轉變統計工作人員的觀念以及創新統計方式,對企業的統計工作進行進一步規范化,從而進一步的提升企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增長。(作者單位:德州鬲津水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