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源

云南大互通鈦業有限公司鈦白粉廠大壩村鈦渣庫總體認為庫區邊坡現狀較穩定,總體認為庫區邊坡現狀較穩定。渣庫區應消除或減輕地表水對壩體的危害,改善壩體的力學條件,增大壩體的抗滑力,改善和完善壩體的排水條件。
云南大互通鈦業有限公司鈦白粉廠大壩村鈦渣庫位于富民縣永定鎮大壩村西側,行政區劃屬于永定鎮所轄,渣庫區至富民鄉鎮公路約5km,交通便利。
渣庫區下游為農田,農田外為螳螂川河道,距離攔渣壩約500m為“昆武”高速公路,公路路面標高估測約為1696m左右;庫區下游沒有居民點分布。
庫區西北側山體邊坡較緩,植被覆蓋較好,沒有發現滑坡、垮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分布,邊坡穩定。庫區東南側山體較陡,主要為人工開挖形成的陡坡,邊坡主要由強風化玄武巖組成,庫區邊坡沒有發現滑動和變形跡象,總體認為庫區邊坡現狀較穩定。
根據現有資料及以前勘察資料,庫區內沒有斷裂帶分布,沒有巖溶及破碎帶分布,庫區地質條件穩定。
根據地質調查,庫區東南側的山體的坡度較陡,坡度約75-80°,坡面主要為強風化玄武巖組成,發生大規模山體滑坡的可能性不大。庫區西北側自然邊坡較緩,坡度在15°左右,自然狀態穩定。渣庫區周邊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不發育。
渣庫的東南側由于人工開挖,形成的人工邊坡較陡,組成邊坡的土層主要為碎裂狀的強風化玄武巖,判斷滑坡破壞模式為圓弧滑移,在現場“地質探抗”內進行灌水密度試驗,強風化玄武巖密度為2.05g/㎝3。
人工開挖邊坡穩定性計算建議參數如下:
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該邊坡的安全等級判定為二級;該邊坡體的地層主要由土質、碎裂結構的巖體組成,邊坡破壞采用圓弧滑動法計算,穩定性系數應大于1.2。
一、庫區穩定性初步評價
經過庫區周邊地質調查和現場踏勘,庫區周邊未發現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分布,尾礦庫區周邊環境地質條件較好,庫區構造穩定,地貌類型單一,經過工程地質鉆探勘察,堆積壩及攔渣壩的壩址區地層結構較簡單,未發現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存在,未發現易溶鹽、膨脹土等不良巖土層,壩址區地基穩定。
經過工程地質調查,尾礦庫區及壩體無活動性斷裂帶存在,場地區域地質構造穩定,地基土層單一,沒有發現易溶鹽、膨脹土等不良巖土層分布,整個尾礦庫區沒有發現泉眼、溶洞、斷裂構造等不良地質現象,庫區地質構造條件穩定。
二、邊坡建議處理措施
從現場勘查情況看,渣庫區應消除或減輕地表水對壩體的危害,改善壩體的力學條件,增大壩體的抗滑力,改善和完善壩體的排水條件。
壩體截水:在已建壩體邊界5m以外的穩定地段設置環形截水溝(或盲滲溝),以攔截和旁引邊坡范圍外的地表水,使之不匯入壩體。
壩面排水:在壩面設置排水溝和排滲系統,排除壩坡范圍內的地表水并加強壩體排滲系統,降低壩體浸潤線,有利于壩體的排滲固結,增加壩體力學參數,有利于壩體的穩定。
壩面植被防護:在壩面上進行植被防護,防止地表水對壩面的沖刷。
坡面填土:對于坡體上低洼積水部位進行填平處理,避免積水下滲影響坡體穩定。
對堆積壩體進行削坡修平,加強對該邊坡的監測工作,對壩體進行常態化的檢測和巡視,發現裂縫應盡快用粘土填塞,防止地表水滲入邊坡體內。應進行必要的坡面位移觀測、地表巡視、裂縫產生和變形情況監測、地下水的逸出量和流量、壩體浸潤線的觀測、植物變態情況監測等。(作者單位: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