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璐 周文

分析了國內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現狀,對國內典型企業華為進行了研究,分析其全球化進程中對知識產權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以此為參考,以作者所在的電氣行業為分析對象,對如何完善我國高壓開關行業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一、引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企業沒有很強的知識產權意識,不進行知識產權的管理, 必然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淘汰。我國企業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認識正在逐漸深入,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也正在逐步的實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由于知識產權的缺乏屢遭挫折。其已經成為阻礙我國企業海外并購及發展的最大短板。
二、國內外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
(一)國外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
國外多數企業將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看作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核心環節,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企業中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企業把專利戰略作為企業發展戰略和競爭戰略的核心,以此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力武器。企業不僅高度重視專利權的獲取,而且特別重視海外專利權的獲取。許多企業目前已經不只是為已經研究開發的技術申請專利,而且利用專利手段在新技術領域進行圈地運動,以形成大批所謂戰略性專利,建立以專利為基礎的壟斷格局。
知識產權管理在國外備受企業重視,特別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他們的企業都有龐大的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機構和嚴格的管理制度;他們實施知識產權制度有效地保護了知識產權,并利用和經營知識產權,使企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市場競爭優勢。
美國的大型企業,都會設置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如法務部,由總部直接管轄,負責管理企業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申請、登記、注冊、授權保護、法律訴訟等問題,并負責國內外信息跟蹤及資訊調研等工作,以使企業具有研發創新,技術轉移的能力。
(二)國內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逐漸建立起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自參加WTO、全面修法之后,中國知識產權立法開始進入一個戰略主動期。為了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動知識產權制度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我們而言,也要著力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形成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統計體系和考核體系,推動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知識產權整體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并且與科技、經濟和外貿等相脫節,造成大量科技創新資源的浪費。在知識產權的實際保護上,由于相關法律制度不盡完善,執法管理效率低等原因,產生了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現象。在知識產權競爭能力上,特別是在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
我國知識產權法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國內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沒有專門負責知識產權工作的人員,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識產權知識的人才不多。從專利方面來看,我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甚少。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我國企業每年取得省部級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幾萬個項目,而申請的專利數卻不到10%,企業較為重視有形資產的保護,卻忽視了其作為無形資產的保護。從商標方面來看,商標注冊量少,并且馳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的很多,我國的知識產權流失相當嚴重。中國入世已十年,我們在大力保護國外的馳名商標時,更應加強對國內馳名商標的扶植與保護。如今,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已成為企業家的共識,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也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和“分水嶺”。 ?2. 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不完備,雖然入世之后,我國相應地完成了一些相關法律的修改,如對《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的修訂,并且國務院也頒布實施了新的《專利法實施細則》、《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和《商標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也公布施行了多項具體的司法解釋,但與國際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欠缺非常明顯,急需規范完善。
三、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成功案例——華為的知識產權管理
在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呈現空白的同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做的非常成功。華為作為我國通信行業的巨頭,在發展走上正規之后,為完善創新的管理體系,華為建立了強大的知識產權隊伍--300多名專門從事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的技術專家、專利工程師和負責版權、商標、許可等業務的律師。同時制定了全面、嚴格的知識產權、版權保護制度和流程,以及管理公司知識產權的操作指導書及手冊。為激發企業員工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出臺多階段獎勵政策等一系列專利創新鼓勵辦法。
為確保企業的持續性創新,華為每年將不少于10%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并將研發經費的10%投入新技術研究。同時華為還全面參與國際電信技術的標準組織,共加入123個國際標準組織。
華為的知識產權管理有三大策略:一是在核心領域不斷積累自主知識產權,并進行全球專利布局,以保持參與市場競爭所必需的知識產權能力;二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自有技術方案納入標準,積累基本專利;三是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學習、遵守和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來處理知識產權事務。同時,以積極友好的態度,通過協商談判、產品合作等多種途徑解決知識產權問題。
四、完善我國高壓開關行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對于作者所在的高壓開關行業,由于其產品應用的特殊性,其技術更新換代較慢,多數企業對知識產權管理方面未給予高度的重視,從戰略的高度去策劃知識產權的運營更少,企業內部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意識也基本缺乏。
從圖1可知,雖然發明專利的數量呈迅速上升趨勢,一方面是由于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行業產能的擴大,另一方面反映出整個電氣行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逐漸有所認識,申請的積極性在增加;但從圖2看出,近5年整個高壓開關行業的知識產權發明專利的產出質量指數下降。
總而言之,我國高壓開關行業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中存在不少問題,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數量不多,缺乏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意識,缺乏組織保障和制度,對企業知識產權的沒有標準化的管理。對于這些問題,作者認為需要從組織、制度建設,意識培養等方面去完善。
(一)提升全員的知識產權管理意識
可以針對不同的崗位和職能角色,組織培訓講座及研討會,讓員工了解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國家知識產權立法狀況和國際發展趨勢。
(二)設置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所設立的機構可以是法務部,也可以是由各相關部門關鍵人員組成的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也可以委托給第三方事務所代理。
(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
由于知識產權本身是跨法律、經濟、科技、管理等方面內容的一種綜合性的法權和無形財產,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要求具有復合性, 要求具有復合知識、管理與服務能力相結合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
(四)建立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的管理制度
在建立企業知識產權機構之后,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來確保企業和部門的正常運營,發揮其積極作用。要以符合我國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制度為前提。其次,要符合知識產權管理的科學規律。企業的管理制度必須是能夠促進智力成果快速知識產權化,然后很好地保護防止別人侵權,為企業提供競爭優勢并通過有效運用獲取利潤。
(五)企業知識產權激勵機制
企業需要深度挖掘員工的知識,將其轉化為有形的成果。從鼓勵員工創新的角度出發,制定獎勵機制,同時企業可以創建知識分享平臺,增進知識共享。
五、結語
對企業而言,競爭核心就是創新力,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的有力保障。知識產權作為當今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凸現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所以,強化知識產權意識,使自己創造的知識產權及時得到法律保護,并能及時掌握行業技術的最新發展,才能保障企業發展的活力和良性競爭力,提升企業整體經濟效益。(作者單位:1.上海大學;2.庫柏(寧波)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