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穎
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想要發展經濟需要盡快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差距,促進共同富裕;還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本文主要探討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科學有效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議。
目前,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不足,發展方式不斷鞏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隨著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各民族地區互利互惠的開放和橫向格局,已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
一、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中國正在圍繞“一帶一路”的建設,擴大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通過政策支持和發展方式創新,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科學、高效的經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各種客觀因素的存在,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仍是一個漫長及艱巨的過程。中國的民族地區有三種主要的經濟發展類型:
(一)自然條件差,農村人口多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仍存在一定問題。中國大多數少數民族地處偏遠地區,如西南、西北、東北等省區,居住在小型居民點和大型混合棲息地;此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集中在西部和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分布狀況使其自然條件普遍落后,地形復雜,城市化水平低。
(二)資金缺乏,設施落后
雖然,我國正在大力加強扶貧力度,進行財政補助,但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基礎薄弱,不能短時間內與全國平均水平看齊,其基礎設施還是較為落后?;A設施的建設需要很長的時間與資金,并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緩慢的見長。
(三)人才缺乏,教育程度低
教育是經濟的直觀反映。雖然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全民教育,但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地理環境及各民族文化觀念的不同,使各族地區教育較為薄弱。其次,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地理、氣候、經濟發展的問題,不能吸引外來的優秀人才,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不能接收優秀人才的熏陶,人才體系的缺失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進程落后。
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實施空間結構優化,有效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的空間結構
首先,在進行空間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可利用移民方式使人群集中生活,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為自然界的再生產提供保障,以精細化的分工相互協調,使生產水平提高,以發展第一產業為目標,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為工業發展提供幫助,促進經濟增長。二是加強農牧業產業鏈條的構建,使工農業相結合。可以進一步宣傳旅游業,以此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構建具有少數民族獨有特色的旅游體系,形成多樣化的旅游景點,優化空間結構,合理利用少數民族特色這一優勢帶動經濟發展,實現高效合理利用。
(二)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體制改革及創新
隨著各項扶貧政策,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體制已成為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首要任務。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普遍存在市場化程度低,發展緩慢,發展不平等等問題。由于少數民族地區落后的自然經濟條件,政府也正在對此進行有效的經濟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優惠福利政策來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致力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制度的創新能夠有效的促進經濟的發展,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進程提供新道路。
(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加強人力投資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首先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地理原因及政策,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較為落后,少數民族地區人民普遍教育水平低、素質不高、教育跟不上發展,制約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為了加快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進程,我們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增強教育水平,投入更多的教育資金來吸引人才,加強基礎教育措施,提高人才培養的力度,對教育質量高度重視,全民促進教育市場的開放。(作者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