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峰
在農村扶貧工作當中,產業扶貧是一項關鍵工作內容。在本文中,將就農村產業扶貧工作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進行一定的研究。
一、引言
在農村扶貧工作中,產業扶貧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農村具有了良好的產業,才能夠真正的提升經濟發展水平,進而實現脫貧目標。而在該項工作開展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此,即需要能夠充分做好存在問題把握,以科學對策的應用更好更快的實現工作目標。
二、存在問題
在現今農村產品扶貧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有:第一,缺少技能技術。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差,具有較小的機會參與到技術培訓當中。農村差異化發展需求情況的存在,也使得很多貧困戶缺少產業致富所必須的技能技術。對于部分貧困戶來說,其僅僅具有傳統的農作物種植技術,對于雜果、大棚蔬菜以及花卉苗木等技術,缺少先進的種植經驗以及理論知識,在病蟲害防治、栽培管理以及科學施肥等方面缺少應對措施。在農產品種植后,在質量方面無法對客戶要求進行滿足,并因此無法切實的提升經濟收益;第二,存在發展風險。在貧困地區,在產品扶貧活動開展中,農業生產是重要的產品類型。而對于農業產業發展來說,具有復雜的制約因素,如生長周期限制、自然條件以及市場經濟需求等,并因此使農業暴露出了較強的弱質性特點,農民在風險抵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同時,部分產業具有較大的市場價格變化,在進入市場前看似具有較高的利潤,但在進入之后卻發現并非如此,農民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弱,該種情況的存在也將加大產業扶貧難度;第三,缺少人員支撐。在現今城鎮化水平加快的情況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數量不斷增加,出現了“老齡村”以及“空心村”現象,青壯年勞動力的外流,對農村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限制,很多項目在開展中則由于缺少勞動力、進度緩慢、缺少參與主體而擱淺。同時,農村地區也缺少有技術、有號召力的人員帶領群眾一同致富,并因此使農民只能夠選擇小規模、分散的方式開展,因缺少名牌產品、龍頭企業的引領,無法形成規模,在產業發展后勁方面存在不足。
三、應對措施
(一)加強技能培訓
需要能夠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做好分類指導,對不同部門的培訓資源進行整合,加強對于貧困戶技能培訓以及技術培訓,通過多種措施提升群眾致富技能,以此為農民穩定增收、農村產業發展打下基礎保障。具體來說,要通過單獨指導、上門宣傳以及集中培訓等多種措施的應用提升農民的技術水平,如養殖、林果以及棚栽相關技能培訓,積極邀請行業專家以及龍頭企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對農民在實際生產當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進行解決。要做好扶貧創業以及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工作,保證貧困家庭都能夠掌握致富技能,對貧困地區勞動力外出就業空間進行拓寬,使其能夠尋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崗。此外,也需要積極協調相關企業,使其能夠為貧困群眾提供能夠勝任的崗位,在形成產業集群的情況下對貧困戶就業進行促進。如汝州市組織專家服務團成員到大峪鎮西范莊村開展基層畜牧產業扶貧養殖技能培訓活動,有效的提升了農民技能水平。
(二)發揮帶頭人作用
首先,要對駐村第一書記作用充分發揮,使其能夠從政策角度帶動地區產業發展,通過就業務工、產業拓寬等方式對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力以及創造力進行調動,在勞動力、資金以及技術層面發展現代化產業,使貧困戶能夠處于產業鏈當中,在發展產業的情況下對勞動力形成吸引。其次,要能夠充分發揮當地“鄉賢”作用,建立能人帶動產業發展的獎勵機制,激勵其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產業扶貧當中,通過土地入股、托管以及閑置土地流轉等方式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如衡水市武邑縣審坡鎮的賈寺院村書記賈三虎,在上任后帶領百姓致富,帶領其走上了一條棚菜種植的特色之路,有效的提升了農村經濟發展。
(三)多種措施并舉
第一,在新的技術發展背景下,要應用好電商平臺幫助產品形成良好小路。要對貧困戶、電商、產業的電商扶貧模式創新,通過技能培訓幫助貧困戶能夠開設網店協調電商企業以及農產品,拓寬創業途徑,在吸引產業的同時保證能夠將相關產品賣出。第二,要做好服務優化,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唱戲、銀行協助、百姓受益的原則,做好小額信貸政策的健全完善。對農村生產要素擔保等方式積極創新,通過科技、金融因素促進扶貧目標的實現。同時,要做好后續技術跟蹤培訓,強化市場、儲藏、加工以及產品銷售等鏈條,幫助貧困戶簽訂合同;第三,積極鼓勵民間組織以及民營企業等能夠參與到產業扶貧當中,做好社會扶貧信息服務網的構建,以多渠道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發展難題的解決,實現產業發展風險系數的降低。
四、結語
在上文中,我們對農村產業扶貧工作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來農村產業發展中,即需要能夠積極聯系存在不足做好對策應用,促進脫貧工作水平的提升。(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