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博懷 劉海燕
摘? 要:個性化教學是基于尊重學生在身體素質、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個性化差異,根據學生們的這些個性特征和各項測試參數,為其選擇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實現教學目的中的因材施教式的人性化教學行為。該文以高校籃球運動教學為例,通過針對性教學項目可以讓學生迅速入門,培養興趣和熱情。該文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法設計,研究了個性化教學的運用效果,為高校籃球運動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 高校籃球運動? 方法設計? 運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133-02
1? 個性化教學對高校籃球教學的作用
個性化教學是基于尊重肯定學生在身體素質、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個性化差異,根據學生們的這些個性特征和各項測試參數,為其選擇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實現教學目的中的因材施教式的人性化教學行為。籃球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大眾化、普及程度較高的代表性體育項目,采用個性化教學對于高校籃球教學既具有可行性和普適性,又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首先,個性化教學能夠提高大學生對籃球運動的主觀積極性,通過針對性教學項目可以讓學生迅速入門,培養興趣和熱情。其次,個性化教學能夠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意識,籃球是一項全身性的團隊運動,個性化教學制訂的長期計劃有助于大學生堅持籃球運動,從而提高體質并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最后,個性化教學能夠有益于教學相長,一方面激勵大學生主動學習,鍛煉自學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不斷充電進修,提升業務水平。
因此,該文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法設計,研究了個性化教學在高校籃球運動教學當中的運用效果。
2? 個性化籃球教學設計
2.1 教學對象選擇
實驗目的:通過對比教學實驗法來檢驗個性化籃球教學與傳統籃球教學之間的效果區別,驗證個性化教學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是否具有顯著優勢與推廣價值。
實驗對象:首先征集某高校同一體育專業同一年級的男性志愿者作為實驗樣本,然后從樣本中隨機選取40名實驗者,分成4個組,進行籃球體育課的對比教學實驗。4個組分別為實驗A組、實驗B組、對照C組和對照D組,每個組均為10人。其中,4組實驗者的教學方式仍遵循教學大綱的框架原則和要求,不同之處在于,實驗A組和B組采用個性化教學方式,對照C組和D組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為確保對比教學實驗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比性,40名男生的分組主要依據教學前的體質測試。測試內容主要包括俯臥撐、跳繩、坐位體前屈,分別評估實驗者的力量、耐力和柔韌性,從而為分組提供數據參考。俯臥撐測試是測試者在1min內完成的標準俯臥撐個數;跳繩是指測試者在5min內完成的跳繩圈數;坐位體前屈則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劃分4組成員的體質測試成績均處于75~80分區間,即4組實驗者的平均體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此外,對表1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經計算得出P>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成員的體質差異性可忽略不計,作為對比實驗選取的對象能夠保證實驗對象具有可比性,能夠保證對比實驗具有公平性和說服力。
實驗時間:對比教學實驗持續1個學期,包含16周,每周2個學時,共計32個學時。課程時間為每周周二和周五下午第三四節課(15:40~17:10)。
2.2 教學內容設計
個性化教學流程:首先,收集實驗組每名學員的體質測試成績、籃球技能測評成績以及課程表,建立動態數據庫,并且每4周即1個月進行一次數據考核更新,籃球技能測評含運球上籃和急停跳投兩個項目。其次,根據實驗組學員的體質和技能測試成績,將實驗組學員劃分為基礎組、提高組、強化組3個段位,并制訂相應的個性化教學計劃。然后,在籃球教學課上,對每個段位的學員執行相對應的課堂教學活動。最后,待周課堂活動結束后,還需根據每名學員的主課課時分布,為其安排課外的體能鍛煉和技能任務。
個性化教學內容:單獨練習、組合練習、集中訓練、綜合訓練4個方面。單獨練習主要針對不同段位的學員組進行,例如基礎組的學員一般力量、耐力和柔性等方面成績偏差,故對該組學員先需要加強體能儲備練習,安排跑步、仰臥起坐、健身操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提高組或強化組學員一般則偏重熟悉籃球、運球等方面的練習。單獨練習一般占到8~10個學時。組合練習則以籃球技能練習為主,包括兩人傳遞球、運球突破、接球上籃、盯人防守、定點投籃等方面的教學練習,組合練習一般占到10~12個學時。集中訓練則是主要集中教授籃球方面的基礎知識、精神文化、規則戰術、技術動作、發展現狀等內容,以培養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集中訓練一般占到4~6個學時。綜合訓練主要是進行對抗訓練,既有三對三的半場比賽,又安排五對五的全場比賽,比賽后對學員動作技術和表現進行指導和點評。綜合訓練一般占到6~8個學時。
3? 個性化籃球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1個學期的教學實驗期后,對個性化教學實驗組合和傳統教學對照組再次進行體質測試,同時均進行運球上籃和急停跳投兩個項目的技能測試。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經過1個學期的籃球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體質和技能成績均有提高。然而,實驗A組和B組學生的體質和籃球技能提升幅度更為顯著。實驗A和B組體質成績增長率達到了8%~10%,而對照C和D組體質增長率為3%~4%;實驗組上籃成績增長率為11%~13%,跳投成績增長率為19%~20%,而對照組上籃成績增長率僅為6%~8%,跳投成績增長率則為11%~12%。這說明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個性化教學方式大幅度促進了學員體質與籃球技能的提高。
4? 結語
通過個性化籃球教學設計及籃球教學效果分析,探討了個性化教學在高校籃球教學當中的運用。實驗結果表明,個性化籃球教學不僅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大幅度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和籃球技能,可為國內其他高校的籃球教學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余嵐.大學生個性化體質健康促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2] 廖熙碧.籃球專項選修課個性化教學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5):87-89.
[3] 周興偉.對高校籃球教學幾個重要問題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389-391.
[4] 王翔.個性化教學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