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芹
摘? 要:全域體育旅游近年來以特有的體育資源和健康理念呈發展趨勢,已成為現今新興的體育、休閑、娛樂一體的全域旅游活動。體育旅游產業順應發展,不僅促進了全域體育建設發展,帶動了體育旅游相關產業發展,還實現了整體經濟效益提升,是當下大力推進的旅游模式。體育旅游具有體育和旅游的雙重屬性,我國在實踐發展中遇到各種問題,導致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形態、發展模式、發展方向還不十分明確。該文就當前體育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現狀進行了分析,對當下體育旅游發展的策略及模式進行了探討,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關鍵詞:體育旅游? 全域? 探析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227-02
1? 全域體育旅游概念及特征
張凌云認為旅游是短暫性的生活及生存狀態,是在一定閑暇時間內,帶著休閑意味的異地生活體驗,以達到體驗獨特性和當地固有屬性的特色。全域旅游是在2016年李金早提出,并在2017年,李克強總理報告中出現。其具體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體育及旅游業為主產業,帶動區域內的社會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活動。體育旅游是旅游的一部分,國外學者Michael Hall認為,體育旅游是異地參加體育活動的旅游方式。國內學者陶宇平等認為,體育旅游是觀看或參與體育活動,也可是以體育為內容的旅游形式。于素梅等補充了體育旅游是依賴和結合了當地的地理和人文環境。
全域體育旅游是觀看、參與、體驗體育活動及文化的旅游,它不同于一般體育旅游,是以全域為節點,觀看或參與體育活動為主的旅游,與傳統的體育旅游相比,全域體育旅游參與人員廣泛、涉及體育品牌項目多樣、活動范圍大、增加大眾的休閑活動和人際交流的活動,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全域體育旅游做到了產業融合,將休閑、娛樂、健身等融為一體,形成城鄉一體化體育旅游產業。
2? 全域體育旅游的開發價值
2.1 促進產業融合
產業融合具體是指將同一產業的不同行業相互融合,也可使不同產業進行結合,以形成新的產業。產業融合可以將現有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打造出新的產品,促進新服務的產生,有利于市場開辟,同時還能帶動就業率,提高產業的競爭力,推動經濟效益。全域旅游中,注重體育與旅游資源的整合及融合,實現全要素參與,共同創新,以促進體育業和旅游業的共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
2.2 助力健康健康
全域體育旅游不僅能推動經濟發展,具有商業價值,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體育活動的本質是強體健身,提高身體素質,使人們身心健康,而旅游的融合,使人們在進行體育活動的同時進行休閑娛樂活動,達到健康娛樂兩不誤。所以,體育旅游帶有醫療的功能屬性。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人們依賴電子產品越來越嚴重,為提高速率以車代步,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形成了現代城市病,這種不良習慣給健康帶來了極大影響。而醫療技術無法解決這一社會性問題。我國現今健康戰略主題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所以,要加大體育旅游的產業發展,優化資源要素和配置,打造特色的休閑健身產業帶,為健康主題提供休閑健身一體的服務供給。
2.3 推動區域發展
全域體育旅游打造的是體育旅游理念,實現了當地的產業融合及發展,商業價值明顯,帶動了當地居民的就業率,尤其是體育小鎮的特色打造,引進了大量外部商業資源,實現了休閑、娛樂,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還增加了就業崗,提高居民收入,實現了扶貧富民的雙重目標。
3? 開展全域體育旅游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體育旅游業發展迅猛,研究基本完善,但是其相關理論和產業基礎不扎實。且體育旅游業是新興行業,進行資源融合開發、產業規劃、市場開拓時難點較多,無法實現高效的體育旅游業,所以,應加大全域體育旅游的開發。
3.1 樹立新觀念,加大規劃
雖然我國對全域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指導政策已提出,但對發展體系及長遠規劃政策不明確,無法準確定位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優勢。進行體育旅游產業開發時,社會資源支持不足,且沒有相應的開發規劃的管理體制和后期的運行制度,大部分從事體育旅游產業的相關人員缺乏系統性的深度認知,目標不明確,責任心較低,無市場開發觀念,阻滯了開拓市場資源的主動性。所以應加大相關人員的培訓,做到理念深入,同時積極進行體系的規劃,使全域體育旅游業有據可依。
3.2 加大軟件、硬件配套設施
我國的體育旅游產業還在大力發展時期,其基礎建設設施和旅游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對旅游資源的開發還未深入,無法將體育資源與人文資源進行有效融合,且體育旅游開發較單一,沒有集中性,重點不突出,重復性較高,短期性高,僅是旅游的附屬項目,打造的區域特色不明顯,缺少吸引力。另外,體育產業的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配套服務不足,基礎設施落后,導致服務標準較低,不僅無法滿足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還使旅游者無法感受到體育旅游的理念,口碑較低,旅游者減少,給市場開拓帶來了一定困難。全域體育旅游的多元化結合,體育與旅游產業鏈的的雙向延伸,根據體育旅游資源、社會條件及游客的活動規律等進行合理配置體育硬件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使資源融合,推動全域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3.3 優化體育旅游產品
體育旅游產品的主題定位十分重要,是區域的名片象征。體育旅游的景點較固定,其產品形象需準確鮮明,給人吸引力。部分體育旅游產業在市場開發觀念上沒有結合該區域的特色,也未考慮旅游者的需求就進行了產品定位,使產品定位模糊、盲目,產品結構單一乏味。且有些產品沒有呈現出特色及差異性,出現雷同,大大降低了吸引力,造成了市場營銷困難。市場是產業的發展媒介,只有結合當地特色且主題鮮明的產品,才能提高產品認知度,樹立良好的口碑,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推動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所以體育旅游產品應以市場發展為導向,開發前進行體育旅游產品的市場調查、分析,定位要結合發展動向,符合旅游者需求,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及優化,以適應市場發展,實現整體經濟效益。
4? 全域體育旅游的開發策略及模式
4.1 開發策略
(1)政策干預,實現產業發展技術融合。體育旅游發展涉及的行業和經濟部門較多,管理上涉及體育和旅游兩個部門,應加大部門間的協同合作。但受職權范圍限制,兩部門還未能實現有效協作,所以應加大政府政策的干預,建立產業融合的發展平臺,通過宏觀調控,進行體育旅游行業發展的全局規劃和指導,部門間突破體制障礙,實現深度合作。建全相應的行業政策法規,對體育旅游市場實行規范和監督管理,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配置體育設施、優化服務。體育旅游產業是跨行業融合的多元化發展,其核心競爭力是依據體育資源、當地經濟和社會資源條件,結合旅游者的需求進行體育設施和旅游服務的合理配置,以推動休閑、娛樂一體化。并開發不同類別和層次的體育旅游項目,避免重復性,實現空間上的結構開發,使體育資源和旅游資源相互融合促進,推動共同發展。
4.2 開發模式
(1)實現資源匹配。體育旅游的開發是依賴區域的整體環境進行的,包括自然資源、交通條件和區域的整體規劃等,好的體育旅游地應具備豐富的旅游資源、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經濟文化、便捷的交通和口碑形象。把體育旅游資源和區域條件進行有效的融合匹配,才能實現特色的、個性的體育旅游體驗模式。如區域條件較好,體育資源豐富、其交通便利、餐飲住宿齊全、購物娛樂方便,則可開發觀光、休閑健身型體育旅游模式;如區域條件較差,旅游資源不豐富,可進行人工景點增設,建立吸引產品,可開發休閑度假及刺激性體育旅游模式;如體育旅游資源較豐富、交通不便地區,可改善交通條件,打造特色旅游項目,提升旅游服務,可開發民俗風的體育旅游模式。
(2)打造體育特色小鎮。體育特色小鎮是新興的體育旅游模式,是依靠體育旅游資源和區域特色,由政府引導,企業進入,大眾參與的商業模式,2017年體育總局就開始扶持打造示范點。體育特色小鎮打破了景點和景區空間限制,將體育、旅游、健康、休閑、娛樂、教育融為一體,實現多功能的旅游體驗模式。其開發不僅帶動了區域產業發展,還鼓勵城鎮人口回流,扶持創業,增加就業機會,實現經濟共同發展。
5? 結語
自旅游業被政府定為“十三五”的支柱產業,我國的旅游業正迎來全新發展時期。傳統的景點旅游模式已不能滿足全域建設的發展,體育旅游作為新興旅游產業,其結合全域形式和社會資源,考慮游客的需求,打造出具體特色的體育旅游品牌,讓旅游者體驗集體育健身和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體育旅游模式,不僅可以帶動區域建設,還能推動包括體育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經濟建設提供助推動力,促進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實現整體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滿意,曹曉曉.全域旅游視閾下亳州市休閑體育養生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8,40(6):8-11.
[2] 喬文波.全域旅游背景下休閑型體育小鎮發展探索[J].拳擊與格斗,2018(16):83.
[3] 湯伊樂,張永輝.全域旅游導向下的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8(5):60-61,101.
[4] 王穎,江曉敏.全域旅游規劃下體育旅游的發展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8,36(1):52-56.
[5] 朱佳斌.全域旅游理念下的體育要素開發模式及價值[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1):184-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