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穎
(沈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 沈陽 110015)
給排水工程模塊在整個建筑中占據重要地位,若是它設計不合理、質量不達標,會影響整個建筑的驗收以及使用功能。同時,給排水工程模塊對整個建筑的質量,以及對工程的投資、工程取得的預期效果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最終還會影響企業的效益、居民的生活用水等。
對建筑工程進行規劃時要注意這些問題:
給排水系統主要承擔著居民的排水和給水兩項工作,排水要求較低,將生活中的污水以及雨水等及時排泄出去即可,但給水由于一部分供居民飲用,對水的質量要求較高,有條件的小區可以設置一些凈水系統,以提高水的質量,滿足居民的飲用水要求。
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樓層對給水有著不同的壓力需求,即將水供給到20 層樓和5 層樓,它的供水壓力需求有著很大差別。因此,對不同的建筑物要科學合理地制定不同的給排水體統,既讓它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要考慮到它的經濟成本。給小區建筑給水時,可以采用變頻和定壓結合的供水方式,科學合理地匹配變頻泵和工頻。
需要排掉的水,主要包括雨水、生活廢水和小區中的污水,由于這三種水的利用價值不同,要對它們采用不同的處理措施,即人們常說的將廢物和污水分流處理,將它們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處理和利用
化糞池是小區必不可少的建筑物,它的設計需要考慮位置、大小和對小區環境的影響三個因素。化糞池的大小 指的是它的容積,包括污水部分容積和污泥部分容積,設 計污水部分的容積時,要考慮小區人數以及污水在污水池的存放時間,設計污泥部分的容積時,要考慮小區人數、 污泥含水率,以及清掏周期。化糞池的清理時間,關系 到污水處理效果、化糞池容積和造價三個因素,停留時間越長,污水處理效果則越差,化糞池的容量和造價都需要 增加,反之亦然,而且化糞池面積過大,也不利于它的布置。化糞池中的污水處理,以12~24h 為佳,超過這個時 間點,不利于化糞池的清理等,還會增加它的容量和造價,不利于小區環境的保護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污泥池的清掏周期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氣候、水質、建筑物性質等,清掏時間過短會影響正常發酵和污水處理效果,有時 還會造成糞液滿溢,影響環境,處理周期過長,也需要擴大污泥池的容積,會增加它的造價。因此,污泥池的清掏 周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一般以90d 或180d 為佳。
小區的地下排水管道需要承擔一定的壓力,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土地冰凍深度、管道 材質、車輛載荷等,而且它的覆土深度與土地冰凍深度不能小于0.15m,車行道下的管線埋深至少在0.7m 以上,給 排水管道與其他管道的距離應保持在0.3m 以上[3],而且 還不能與輸送易燃、可燃氣體或液體的管道同管廊敷設。 例如北方某小區,在進行地下管道填埋時,由于填埋人員不專業,小區門口的填埋管道不足0.5m,填埋彎不到一周 管道就損毀,給小區居民造成了很大不便,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經濟方面的損失。 小區污水管道的布置要考慮小區的地形、水流流向、 各建筑物排水管道的位置以及市政排水管道的位置,以“線道短、埋深小、水流能自然流動”為基本原則進行小 區污水管道的布置。在鋪設管道時,還要考慮小區將來的擴建情況,避免因小區擴建,管道不符合小區實際需求, 需要返工重新填埋。小區的排水管道或者排水檢查井與小區建筑物的外墻距離要在2.5~3m 之上,而且小區的排水 管道要遠離飲用水供給管道。
首先,BIM 技術是以三維建模為主,結合項目實例,對項目整體施工數據進行導入,進而以模擬的形式形成施工動畫,供施工前相關 技術人員的參考,結合演示參數的變化,預估實際會發生的風險因素, 并針對性的提出預防風險的解決措施。
某污水處理廠,位于二級公路以南,其中重要的建筑構筑物泵站的建筑面積為17569㎡,本污水處理廠的建筑用地面積為13589 平方米。其中泵房的建設貫穿于整個項目本身,在管道線路的設計、水質監測及施工圖設計過程中屬于核心設計構筑物。
本項目中BIM 技術從項目計劃、項目前期規劃等階段開始介入,主要研究以下幾點問題:首先應按照項目規劃,制定BIM 技術實施細則;其次結合階段性的設計內容,制定BIM 技術應用的方案,包括日照、噪音等的數據分析;在設計過程中,應用到施工圖設計和管線設計中;最后,利用BIM 技術實行工程內工程量的統計,并進行造價管理,合理降低施工風險成本。
本項目的綜合辦公樓設計要求較高,且設計師只需要出具相對應的建筑三維立體模型,就可以觀察到三視圖。設計人員首先出具了兩套的設計方案,并供業主進行選擇。最終的設計圖是根據以上提供的初選圖基礎上融合產生的。
1) “三維+二維”繪圖方式。二維圖紙的繪制是結合三維立體圖及其構件的抽象內容概括的,結合Revit 技術,其能夠實現多控視圖方式的應用,在建立的三維立體模型中可以靈活性的摘出相應的二維平面圖形,并且能夠進行尺寸的標注,順利的完成圖紙的繪制。
2) 協調配合出圖。與傳統的CAD 出圖不同,在數據集成的三維立體模型中,應充分結合實際項目數據內容,給施工圖紙的管理及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針對模型的建立,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圖集內容,并進行相關性的管理。在施工圖紙的設計與出圖的過程中,要參考對應的三維立體模型的建立,形成施工圖設計與三維模型構建的聯動性。如下圖1、2 所示。

圖1 實體三維模型圖示

圖2 對應的二維配筋圖示
在本項目的泵房構筑物的設計中,選擇采用BIM 技術,對其進行三維立體模型技術的構建,首先,針對以往構筑物設計中出現的難點問題,三維立體模型技術的設計能夠以解決設計問題為重點,進行項目素材的設計;另一方面,在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泵房的設計中,應根據水量選擇使用大泵還是小泵,因此在結合BIM 技術進行設計時,能夠直觀的對設計內容進行分析,同時可顯示實時的進水流量等,因此通過合理的設計水泵房,能夠方便后期的維護與管理,提高了整個項目的運維及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穩定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給小區給排水構筑物及管道在設計與施工帶來了新的要求和難度。為了更好地滿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給居民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