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地
6月29日,在G20大阪峰會上,中美元首會晤,并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這給中美貿易談判前景和中美關系走向帶來光明。特朗普總統認為,幾十年來美國和中國做生意吃虧了,太多中國商品進入了美國市場。因此,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4月4日,公布了擬加征的中國商品清單,涉及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價值約500 億美元商品。中國隨后決定對美國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包括原產于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中美貿易摩擦由此開始。
其實,多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本次達到高峰。每次貿易摩擦都關涉到大豆。大豆是大宗國際商品,美國是世界上最大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而中國是世界最大大豆需求國和進口國。美國大豆的40%以上需要出口,而出口的60%以上是中國市場,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買家。2017年美國大豆產量11952萬噸,出口達到5313萬噸,其中對中國出口3286萬噸,占其出口總量近60%。
中國大豆進口量連續多年增加,80%的大豆消費需要進口,進口主要來源國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其中從美國進口大豆數量占到總進口量的1/3左右。美國大豆協會會長斯蒂芬斯指出,美國豆農花了40多年時間培育中國大豆市場,美國大豆對華出口額近年來大幅增長。1997年前后,美國大豆對華年出口額約為4億美元,而到2017年前后,這一數額已大幅增至約140億美元。目前中國從國際市場進口大豆達到9000多萬噸,占到全球大豆貿易的60%以上。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三國大豆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量近一半。

表1:2008~2017年中國大豆產量、進口量和消費表 單位:萬噸

表2:2008~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數量 單位:萬噸
(一)貿易摩擦發生后,為增加大豆市場供給,中國增加了國內大豆播種面積。據農業農村部今年5月發布的《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2019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力爭到2020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4億畝,大豆自給水平提高一個百分點,2022年達到1.5億畝。
貿易摩擦發生后,美國大豆市場變化較大。首先是美國銷售到中國市場大豆數量降低。中國海關數據,2018年中國大豆全年進口量為8803萬噸,同比減少7.9%,這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其中,中國2018年從美國進口大豆創下2008年以來新低。這導致CBOT大豆期貨2018年全年累計下跌7%左右,報收8.825美元/蒲式耳,為12年來次低年底收盤價。2018年美國中西部六個州的農民破產率上升了30%至103起。伊利諾伊大學數據顯示,目前美國農民種植大豆、玉米的收益,每英畝收成損失為50至100美元之間。美國農業部預計2019年美國大豆減產幅度較大。
其次,特朗普政府2018年7月宣布向受貿易摩擦影響的美國農民提供120億美元緊急補貼。對此,美國有關方面并不大認可。 美國豆農更愿意把更多大豆銷售中國市場。一些農業州共和黨議員,也指責特朗普貿易摩擦政策。德國《世界報》報道稱,特朗普對美國農民補貼120億美元,并將訪問密蘇里州、艾奧瓦州、伊利諾伊州等農業帶。參考消息報道說,一份新的報告說,盡管艾奧瓦州不是美國最大的大豆種植地,但中國擬議征收的大豆關稅對該州經濟的沖擊,在美國全國范圍內將是最大的。《今日美國報》網站根據一份報告報道說,艾奧瓦州2016年向中國出口了近20億美元的大豆,占該州經濟比例較高,是美國所有州中占比最大的。艾奧瓦州在大豆生產方面僅次于伊利諾伊州,但經濟受到大豆的影響要大得多。密蘇里州受這一關稅的影響程度居全國第二位,對中國的大豆出口收入約占密蘇里州總產值的1.1%。伊利諾伊州2016年和2017年的大豆產量是最高的,但對中國的大豆出口收入僅占伊利諾伊州經濟的大約1%。
為增加農民收入,美國2019年增加工業大麻種植面積。美國大麻農業產業倡導組織Vote Hemp的負責人埃里克斯汀斯特拉(Eric Steenstra)表示,美國2019年工業大麻的種植面積,將比2018年的78176英畝增加一倍。根據《2014年美國農業法案》批準的試點項目,美國2017年種植了25713英畝的工業大麻。工業大麻又稱漢麻,與令人上癮的醫用大麻不同的是,工業大麻中所含的四氫大麻酚(THC)含量較低,無法給使用者帶來吸毒的快感。據報道工業大麻的利潤潛力很高,食品級大麻的良好產量可以為農民提供每英畝750美元的收入,大麻種子可以烘烤成面包或撒在沙拉上。根據《大麻商業雜志》(hemp Business Journal)的統計,2018年美國大麻銷售額達到11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19億美元。大豆每英畝只能帶來150美元收入。
(二)進口出方面,中美大豆市場發生較大變化。貿易摩擦發生后,中國尋求從國際市場進口大豆的多元化,不僅增加了從南美市場進口大豆和粕,還從俄羅斯進口大豆。中國商務部6月6日透露,2019前4個月中國自美國進口大豆同比下降逾70%,而自巴西進口大豆同比增長超過40%,自阿根廷進口大豆增長了23倍。6月25日中國和阿根廷商討農業投資領域合作,包括中國進口阿根廷的豆粕和豆油。中國一些企業嘗試在俄羅斯開發農場,在東南亞承包棕櫚園,還有一些企業嘗試去非洲尋求農業合作。據悉以中糧、中儲糧為首的大型中國糧企開始加大在南美地區的布局力度,甚至建大豆加工廠,以求掌握南美大豆資源。目前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4家公司控制了大部分中國大豆進口貨源。在美國大豆出口方面,特朗普尋求增加美國大豆對歐洲、墨西哥和日本等國的出口。根據路透社數據,2018~2019銷售年度的前7個月,美國對中國以外地區大豆出口總計近260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大約61%。
今后不管雙方貿易談判結果如何,中國有能力通過增加大豆產量、多元進口、增加豆粕和油脂進口,以及開辟海外市場等綜合措施,來滿足中國大豆市場需求。目前國際大豆市場貨源充足,大豆價格相對穩定,中國進口大豆平均成本增幅不會太大。中國巨大大豆進口市場,足以對國際大豆價格、大豆流向和各大大豆生產國和進出口等,產生較大影響。美國農業部長桑尼·柏杜(Sonny Perdue)6月承認,美國的農場主們已成為特朗普貿易戰的犧牲品。中國農業農村部今年6月公布數據, 2018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62.5億美元,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大豆同比減少87%,谷物減少95.5%。美國大豆協會會長戴維·斯蒂芬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豆農對于由美方挑起的美中經貿摩擦持續數月懸而未決感到沮喪,并已蒙受嚴重損失,希望美中雙方能盡快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恢復正常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