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詹啟亮
(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39)
常用處理稻殼灰的方法是將其作肥料或焚燒發電,會造成空氣、土地和水的污染。其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
稻殼灰的結構呈多孔疏松狀,內外部之間存在幾微米大小蜂窩狀的孔洞,以及由硅離子構成的納米級的孔隙[1]。由于這些孔洞和孔隙共同作用,導致了稻殼灰在混凝土中具有超高的火山灰活性。
梁世慶等學者[2]研究了稻殼灰摻量對混凝土凝結時間的影響發現,摻稻殼灰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的初凝時間會明顯縮短,而終凝時間會略微延長,但K.Ganesan 等[3]學者研究發現與梁世慶等學者的結論恰恰相反。導致他們結論截然相反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采用了不同生產工藝,不同組成成分及含量的稻殼灰,通過對稻殼灰的組成結構及各成分的含量分析發現,其性能與焚燒溫度、制作工藝等因素密切關系密切。
代梅等學者[4]通過對不同W/B 的混凝土在不同摻量稻殼灰的條件下對其工作性影響研究發現:如圖6,當W/B 較小時,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會隨著稻殼灰的摻入急劇減小,這表明對混凝土和易性影響程度較大,這與梁世慶[2]的研究結果一致;隨著W/B 增加,稻殼灰的參量對混凝土工作性的影響程度減小。當W/B 較大時,稻殼灰的參量對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有較大的改善作用,但混凝土粘聚性能和保水性能會隨之變差。不同W/B 的混凝土的和易性對應不同合適摻量的稻殼灰,當摻量超過此值時,混凝土的坍落度會迅速下降,同時保水性和粘聚性也會變差。
國內外研究實驗表明:適量稻殼灰可以等量取代水泥摻入到混凝土中,可以提高混凝土強度,其摻量受到水灰比、稻殼灰的細度等因素影響。

圖1 稻殼灰替代率與坍落度的關系
袁繼峰等[5]人通過實驗發現摻入稻殼灰的細度對強度的影響較大,在滿足抗壓強度比大于100%的條件下,磨細稻殼灰根據其細度不同具有不同的最佳摻量。稻殼灰的細度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主要原因:稻殼灰的摻入可從混凝土的微觀結構上填充各種孔隙,從而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其含有大量活性SiO2,起到火山灰活性作用。從鋼筋與混凝土粘結強度的角度解釋了增加混凝土強度的原因,其粘結機理:稻殼灰比表面積大,結構疏松多孔,稻殼灰類似于粉煤灰、礦渣等具有火山灰效應和填充效應,鋼筋周圍漿體與鋼筋的粘結力。
通過測定混凝土的滲透性可以評價是混凝土耐久性能,其影響因素可分為內部因素(材料孔隙孔徑、分布組成和孔隙結構特性) 和外在因素(外界溫度,濕度性及酸堿性等)。
研究發現,與未摻稻殼灰的混凝土相比,稻殼灰的摻入可顯著提高試件的抗凍性。隨稻殼灰的摻量(40%以內) 的越多,混凝土的抗凍性能越好,稻殼灰摻量為0%的混凝土試件在經過100 次凍融循環后的質量損失率早已超過5%,表明試件已經損壞,而稻殼灰摻量為10%和20%的混凝土試件在經過200 次凍融循環后質量損失率仍舊在5%以下。其原因:稻殼灰是含有較多孔隙的硅質材料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在混凝土中填充效應(降低孔隙率和含氣量) 和吸水效應(降低水膠比) 從而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

圖2 試件質量損失隨凍融循環次數變化曲線
稻殼灰作為一種新型綠色材料,其焚燒溫度對稻殼灰的微觀結構形態及組成成分影響很大,將會影響到混凝土的各種性能指標,因而需對稻殼灰的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的深層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