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春

【摘 要】目的:探討綜合診斷技術在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中心2016年6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52例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綜合診斷技術)和對照組(常規診斷方法)各26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結果:觀察組的診斷結果顯示,綜合診斷技術對于單純肺結核、肺結核并肺外結核、肺外結核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100%、87.5%和83.33%。而對照組的診斷結果顯示,常規診斷方法對于單純肺結核、肺結核并肺外結核、肺外結核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69.23%、33.33%和50%。結論:在艾滋病的臨床診斷中,綜合診斷技術的應用,能夠高效、準確的檢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為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進而有效提升疾病的治療效果,控制病情的穩定,進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關鍵詞】艾滋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綜合診斷技術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ethods:52 AID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comprehensive diagnosis technology)and control group(routine diagnosis method)with 26 cases each.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that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 of the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simple pulmonary tuberculosis,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100%,87.5%and 83.33%,respectively.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that the coincidence rates of conventional diagnostic methods for simple tuberculosis,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69.23%,33.33%and 50%,respectively.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IDS,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disease,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ease,and then prolong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Key words:AID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techniques
【中圖分類號】R378.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0-01
艾滋病又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免疫系統疾病,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下,患者的機體免疫系統受到攻擊,免疫功能逐漸被削弱,容易引發各種感染病以及惡性腫瘤疾病。在艾滋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抑制HIV病毒,但無法徹底予以清除。目前,艾滋病仍是無法治愈的疾病。為了有效控制病情的進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應該加強對相關并發癥的防治,并進行免疫功能重建,進而減輕疾病的危害性。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見合并癥,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病情的惡化,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形成了嚴重的威脅[1]。因此,在艾滋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需要加強對合并癥的篩查,采取高效、準確的診斷方法,及早發現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采取針對性的治療辦法。而在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臨床診斷中,影像學診斷、結核抗體檢查、支氣管鏡檢查以及γ-干擾素釋放試驗等方法均可作為選擇,為了提升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建議聯合應用多種診斷方法,行綜合診斷。本研究探討了綜合診斷技術在52例艾滋病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根據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檢出情況作出評價,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中心2016年6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52例艾滋病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6例)。
觀察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范圍為30~65歲,平均年齡(40.84±4.37)歲。
對照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范圍為21~75歲,平均年齡(41.12±4.22)歲。
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診斷,行HIV抗體檢測,篩查HIV抗體陽性病例。然后空腹采集靜脈血后,行結核抗體檢測,使用結核分枝桿菌IgG抗體檢測試劑盒(北京中檢安泰診斷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加入封閉液和受檢者血清,行膠體金法,對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陽性結果做出判斷。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綜合診斷技術,在HIV抗體檢測、結核抗體檢測(同對照組)的基礎上,行γ-干擾素釋放試驗。患者在空腹狀態下接受采血,采集靜脈血3ml,經抗凝處理后,保存6h。然后將血樣置入培養板中,使用植物血凝素、5%CO2進行處理,20h后,收集血漿300μl。使用INF-γ檢測試劑盒,行ELISA法,根據其檢測結果進行陽性診斷。在此基礎上,行免疫學檢查、纖微支氣管鏡檢查以及CT檢查。綜合以上診斷方法的診斷結果,對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做出診斷。結合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評價綜合診斷技術和常規診斷方法的應用效果。
1.3 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應用綜合診斷技術后,在觀察組患者中,檢出單純肺結核、肺結核并肺外結核以及肺外結核,分別為12例、7例和5例。病理診斷結果為單純肺結核12例、肺結核并肺外結核8例以及肺外結核6例,疾病的檢出率為92.31%。應用常規方法診斷后,在對照組患者中,檢出單純肺結核、肺結核并肺外結核以及肺外結核,分別為9例、3例和2例。病理診斷結果為單純肺結核13例、肺結核并肺外結核9例以及肺外結核4例,疾病的檢出率為58.33%,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于表1:
3 討論
艾滋病是HIV病毒感染所引發的傳染病,嚴重損害著患者的身體健康。HIV病毒的危害性在于破壞機體免疫系統,導致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重癥患者則會完全喪失,進而增加了多種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形成了嚴重的威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容易引發肺結核,進而加劇患者的病情,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并積極予以篩查和診治。
艾滋病是一種無法徹底治愈的疾病,但可以通過有效的治療辦法來控制病情,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的穩定,進而抑制病情的進展和惡化,達到延長生存期的目的。該過程中,應著重加強對并發癥的防治,以降低疾病的危險程度和危害程度,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疾病篩查中,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其臨床癥狀表現多樣、復雜,難以準確予以鑒別,應借助科學、先進的診斷方法,分析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患者的病情特征,進而準確檢出疾病[2]。
在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疾病篩查中,診斷方法有著多種選擇,在診斷效果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應用影像學方法,可以清晰的顯示患者肺、支氣管部位的情況,能夠從中發現細微的病變。但是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患者的肺部病變并不顯著,無纖維化表現,主要與免疫力降低有關。在胸部X線檢查和CT檢查當中,由于患者的影像學征象缺乏典型性,對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診斷,其準確率不高。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也可用于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診斷中。利用纖維支氣管鏡,可以進行鏡下活檢,清晰觀察肺部、支氣管等部位的病變情況,其精密程度較高,病理及病原學檢查,檢查結果較為精準[3]。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γ-干擾素釋放試驗是一種常用的診斷方法。在疾病篩查的過程中,實施γ-干擾素釋放試驗方法,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促進T淋巴細胞大量釋放細胞因子IFN-γ,而T淋巴細胞數可以作為陽性檢出結果的參考依據,其準確率高。徐君君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在取得病原學證據的情況下,γ-干擾素釋放試驗的陽性率會得到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γ-干擾素釋放試驗與CD3+、CD4+、CD4+/CD8+等淋巴細胞水平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CD3+、CD4+、CD4+/CD8+等淋巴細胞水平的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γ-干擾素釋放試驗的陽性率。在劉舒舒等人的臨床研究中[4],59例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患者分別接受結核菌素檢驗(28例)和γ-干擾素釋放試驗(31例)。結核菌素檢驗結果顯示,早期分泌蛋白ESAT-6的陽性檢出率為32.1%,E/C的陽性檢出率為64.2%。而γ-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果顯示,早期分泌蛋白ESAT-6的陽性檢出率為83.8%,E/C的陽性檢出率為80.6%,充分說明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優于結核菌素檢驗,具有良好的特異性,能夠更加準確的檢出疾病。
在結核抗體檢測中,應用結核分枝桿菌檢測試劑盒,行膠體金法,可以根據其檢測結果,對于是否發生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進行判斷。在熒光定量PCR檢測過程中,行體外擴增法,可以根據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的檢出結果做出判斷。與此同時,纖微支氣管鏡檢查方法、免疫學檢查均可應用于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臨床診斷中。在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臨床診斷中,各種檢測、檢查方法有著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為了提升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建議采用綜合診斷技術,充分利用各種檢測、檢查方法的優勢,在臨床診斷中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減少診斷結果的誤差,便于及時、有效的實施治療[5]。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等并發癥的有效治療,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病情的穩定,降低疾病的危險程度,更好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綜合診斷技術,經HIV抗體檢測、γ-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核抗體檢測、免疫學檢查、纖微支氣管鏡檢查以及CT檢查后,綜合以上診斷方法的檢出結果,提示為12例單純肺結核、7例肺結核并肺外結核以及5例肺外結核,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其診斷符合率分別為100%、87.5%和83.33%。在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常規診斷方法,經HIV抗體檢測、結核菌素檢驗后,分析其檢出結果,提示為9例單純肺結核、3例肺結核并肺外結核以及2例肺外結核,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其診斷符合率分別為69.23%、33.33%和50%。相比之下,綜合診斷技術在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臨床診斷中的要能夠有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在艾滋病的臨床診斷中,纖維支氣管鏡檢、胸部CT檢查、γ-干擾素釋放試驗以及結核抗體檢測等診斷方法的綜合應用,可以更加準確的檢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降低誤差,對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孫春枝,鄧愛花,熊玉紅,等.艾滋病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人群治療方案的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2018,19(08):5-7+34.
曾江,肖南昌,彭海英.HIV/AIDS合并菌陰肺結核患者T-SPOT.TB與結核抗體的診斷價值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8,36(02):199-200+206.
吳昊.酶聯免疫斑點試驗聯合結核抗原檢測在艾滋病合并結核感染中的意義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6):2286-2288.
劉舒舒,鄔碧波,舒福麗.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艾滋病合并結核感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2):18.
徐君君,隆靖,袁柳鳳,等.艾滋病合并結核病人的診斷與病人γ-干擾素釋放試驗檢測結果差異的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22(07):49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