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宇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這是近期熱播電影《老師·好》的主人公苗宛秋老師留給學生們的話。許多老師觀后感言:“教學生涯中確實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又感人肺腑的故事,確實有道不盡的酸甜苦辣,但只要聽到學生們問好,無比的責任感、使命感、幸福感就會馬上‘沖上心頭!”
本文主人公顏峰是工作在西豐縣高級中學的一名人民教師,年紀不算大,卻是“遼寧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骨干教師”“鐵嶺市學科帶頭人”“鐵嶺市師德標兵”“西豐縣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的獲得者,足見她的努力與優秀。
自2005年大學畢業從教以來,顏峰已擔任班主任十余年,“弟子近千”。學校內、課堂上,全校師生都稱她為“小顏老師”;私下里、生活中,女學生稱她為“小顏姐姐”,男學生則稱她為“峰哥”。身兼多個角色的小顏老師感言:“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會堅守三尺講臺,傾盡全力愛學生、教學生、幫學生,助力更多的學生圓夢成才。”
濃濃的師愛
2015年9月,小顏老師開始擔任一個特殊的班級——“陽光班”的班主任。“陽光班”,顧名思義,充滿陽光、充滿愛。班里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貧困家庭,性格大多自卑、內向,有的學生還有家族遺傳病史。
為了準確了解每名學生的情況,小顏老師不顧風吹日曬,和縣民政局的同志挨家挨戶進行了走訪……“唯苦過,方知甜;唯累過,方得閑。我們前半生比別人家的孩子多吃了一些苦,但通過自己努力創造,后半生定會充滿甜蜜。”剛開學時,小顏老師代表全班學生寫下一篇題為《我心柔軟,但卻堅強》的美文,鼓舞大家積極向上,不怕坎坷。
為減輕學生的家庭負擔,小顏老師默默地自掏腰包,為班級添置必需物品、建立班級圖書角等,到民政部門申請助學金并成立了班級獎學基金。當知道別的班都收班費,而自己班啥都不差卻未收錢時,“陽光班”學生感恩的心開始萌芽。
“一個都不能少!”為了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小顏老師除經常自掏腰包資助困難學生外,還積極為困難學生尋求社會資助。學生小包(文中學生名字均為化名)的父母都喪失了勞動能力,小包自己又做了聲帶撕裂恢復手術,家庭生活越發貧困;單親家庭學生小劉的父親不幸遭遇車禍身亡,小劉成了孤兒;孤兒小宇與聾人奶奶、盲人爺爺一起生活,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小顏老師從未放棄他們,更從未另眼相待,而是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弟弟、親妹妹,除了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外,還為他們爭取到每人每月200元的資助。
2016年9月末,班里有4名學生先后發病,顏峰多次去醫院照顧他們。一天下午,顏峰隨一名患有竇性心律不齊的發病學生坐120急救車剛趕到醫院,又接到班長打來的電話——另一名也有心臟病史的女生因受驚嚇而抽搐,同學們正在送她來醫院。“換成是別人,可能早就崩潰了。可我不能慌,我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的頂梁柱!”小顏老師在醫院當起了“現場總指揮”,一面協助醫院診斷治療,一面聯系學生家長,一面安撫發病學生。
醫院這面兩個學生的病情剛穩定下來,學生家長也趕到了醫院,班長又打來求助電話,說:“現在教室里已是哭聲一片了,特別混亂,怎么寬慰都無濟于事……”小顏老師趕緊打車回學校安撫其他學生。這群學生之所以那么脆弱,是因為他們中很多人都經歷過失去親人的傷痛,所以比一般人更害怕失去。“心若向陽,何懼憂傷。只要內心堅強,就會戰勝命運的不公。”小顏老師拖著疲倦不堪的身體細聲安慰著學生們。
高中時光很快就過去了,親歷那場“混亂”的學生們大多成了大學生。一位學生春節期間給小顏老師發來祝福短信——“小顏媽媽,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您!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出現您,那肯定是無限黑暗。正是有了您濃濃的似母親般的愛,我們才有了依靠,看見曙光,取得成功,夢想成真!謝謝您!”
小顏老師時時處處都惦念著自己的學生,為了他們的美好未來爭取再爭取,努力再努力,“我的孩子們”是她最常說的詞匯。
學生小丁的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壓力很大。細心的小顏老師發現小丁的聲音特別好聽,且有藝術特長,便建議小丁“另辟蹊徑”,并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監督他加強普通話訓練。后來,小丁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大學的播音主持專業。
學生小白患有腦癱肢體二級殘疾,小顏老師查閱了大量關于殘疾考生報考和招生的政策和資料,指導小白的家長準備材料,成功申報高考延時……
小顏老師默默地用實際行動感動了學生和家長,全班學生變得樂觀向上,“陽光班”終于名副其實。
默默的耕耘者
小顏老師喜歡稱自己為“教書匠”,“我要追求‘工匠精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每天早上六點,她會第一個出現在教室;晚上九點半,她會和學生一起放學。有人問她:“你整天忙,自己的孩子咋辦呀?”小顏老師回答:“當老師,就得敬業!我相信一定會贏得學生和自己孩子的尊敬。”
每次下課鈴響后,小顏老師并不會馬上離開教室,而是主動與個別學生看似隨意實則用心地溝通一番,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短板,“在這種放松時刻用心點撥一下,對‘我的孩子們更有效果,更能把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
小顏老師向來對知識精益求精。為了弄透一個知識點,她會買來一大堆書來研究,然后把書借給學生們,師生一起研討、爭論。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們熟練掌握了主動學習的方法,學會了“打破砂鍋問到底”,學習成績自然開始節節高。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擁有整個海洋。”小顏老師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先后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和諧學校文化建設與課程有效教學途徑、方法的策略研究》、省級科研課題《高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行動研究》、市級科研課題《班主任工作行為與學生性格養成關系的探索》等很多專項課題的研究。“十三五”期間,她擔任了兩項市級科研課題的主持人。2014年,小顏老師加入鐵嶺市高中語文學科工作室,成為首批參與教師,也是西豐縣唯一的成員;2017年7月,她代表鐵嶺市高中教師參加第一屆遼寧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獲得特等獎,之后又在全國大賽中與全國各重點學校的教師同臺競技,獲得三等獎;2018年9月,在鐵嶺市新課改培訓中,她負責“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板塊,為全市語文教師進行培訓講座;同年11月,她作為遼寧省唯一的高中教師代表參加了中國教育代表團,赴日本與國外教育專家進行學習交流……
“一切為了學生!”小顏老師踐行著新時代“匠人精神”,用愛心和才學培育著一屆又一屆莘莘學子,贏得的是那句最常聽、最無價的話語——“小顏老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