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
摘要:顧漫作為中國網絡言情小說的元老級作家,十幾年間一直筆耕不輟進行著自己的言情小說創作,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溫暖治愈的創作風格,還構建起了一個情感的烏托邦世界,在青年讀者群體中掀起了一陣閱讀潮流。本文旨在通過對顧漫所構建的情感烏托邦的闡釋與分析,一方面從其創作的層面來厘清其情感烏托邦得以成功構建的多重原因;另一方來試圖揭露這一情感烏托邦背后所蘊含的審美意蘊與精神內涵,嘗試對顧漫的小說創作進行整體把握。
關鍵詞:顧漫 愛情世界 烏托邦 網絡言情小說
作為中國網絡言情小說的元老級作家,從21世紀伊始——在中國網絡文學才剛剛開始萌芽的階段,顧漫就開始自己的言情小說創作,并在這十幾年間構建起了一方屬于自己的浪漫愛情天地,由于其溫暖治愈的創作風格,她的小說很快在青年讀者群體中掀起了一陣閱讀潮流。近年來隨著作品影視化改編的高潮迭起,顧漫作品本身的影響力也逐漸提升。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與傳統的網絡小說創作不同,顧漫的小說創作并不以刻畫激蕩的情節或營造一波三折的沖突、逆襲這樣傳統網絡“爽文”的模式取勝,甚至也不像傳統的言情類型小說一般以過于浪漫化的愛情故事和戲劇化的矛盾糾葛為書寫重心。顧漫在其全部的作品里一直所講述的都是一些看起來可能“略顯平淡”的故事——沒有激烈的矛盾也沒有過于浪漫的童話,只是單單盡可能還原兩個青年男女如何相愛并最終決定共同前行的全部過程,并在其中發現他們愛情的閃光之處,從而加以著重刻畫。其所描繪的愛情故事絕對的根植于當下的日常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但在這樣的故事構建之中顧漫注重發現生活的細節,從這樣的細節之處著手,并在書寫中投入溫情的目光,講述一些平凡卻溫馨治愈、平淡卻靈動有趣、不脫離生活卻又具有理想化色彩的愛情故事,淺淺淡淡地塑造了諸多突破性的情感題材,勾勒出一片自己的浪漫愛情天地,同時她也以這些溫柔的情感為骨架構建起了一個情感的烏托邦世界。
在這樣的烏托邦世界之中情感成為最高且唯一的行事準則,情感成為這個世界得以存在的核心骨架,所有的矛盾、誤會都能被真心的情感巧妙化解,情感就是戰勝一切的動力源泉。顧漫的小說不長于敘事,而注重對于愛情發展中的男女心理狀態和情感波動的刻畫,通過對人物心理變化的描繪來引領愛情的走向,擅長通過對人物戀愛心理的高度還原來激發讀者對文本的代入感,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其剝開愛情的外衣,抓住愛情的情感性本質完美地建構起了一個超越日常生活的情感烏托邦世界,并使讀者沉醉其中。顧漫這樣的書寫方式在網絡言情小說中別具一格,同時他的小說創作與一般的傳統網絡文學作家相比節奏也是相當緩慢。從2003年開始在晉江原創網上連載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到今天為止,十幾年間她完全創作完成的作品也不過三部半之多,這也可見其對于情感烏托邦構建的精心與審慎。本文旨在通過對顧漫所構建的情感烏托邦的闡釋與分析,一方面從其創作的層面來厘清其情感烏托邦得以成功構建的多重原因;另一方來試圖揭露這一情感烏托邦背后所蘊含的審美意蘊與精神內涵,嘗試對顧漫的小說創作進行整體把握。
一、理想化愛情模式的構建
在顧漫的小說創作中展現的最為直接明顯,同時也率先吸引著讀者閱讀興趣的是其在作品中對于俗世理想愛情藍圖的描繪與勾勒。在顧漫的每部作品中,她都給予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純粹美好的愛情發生、愛情經歷以及最終的愛情歸屬。在作品的行文與布局方面,顧漫對于男女主人公感情的發生、發展基本上不會設置任何難以調和的矛盾和難以逾越的障礙,其對于作品中愛情故事的展開通常都是充滿溫情的,將愛情的發生建立于我們每個人都生活著的日常之中,描述在平淡瑣碎的日常生活之中由感情互動所表現出的情感愉悅,顯現出一種真實可感卻又無比溫馨動人的情感張力,正如明曉溪所評價的那樣:“初看或許并不驚人,然而看下去卻會柔腸百結,再也無法移開視線了”。這樣的愛情刻畫對于當下這個日益繁雜的世界和日益功利化的社會而言無疑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其所講述的這些愛情故事無疑是難以實現的,何以琛與趙默笙會因為父母之間的仇恨終生不得和解、薛杉杉與封騰之間也會因為階級地位的差異過于懸殊而難以調和等。但在顧漫的精心設計之下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跨越的巨大鴻溝在小說中都可以是“微不足道”、只需通過努力與愛就能化解的小問題,在文本的字里行間其向我們傳達的正是一種愛能跨越一切的情感烏托邦式理念,表達出只要是愛就一定能得到完美的救贖,得到大眾所希冀的圓滿歸宿的情感觀念。這樣的觀念在現實中基本可謂是不切實際的,由此顧漫所刻畫的世界對于我們當下的真實生活而言無疑是烏托邦式的,它寄托了我們在俗世生活里難以實現的絕對的愛與美好。
同時顧漫所構建起的愛情故事都深深地植根于當下青年人的生活,這樣的烏托邦世界絕不是憑空而起遠離我們的現實生活的,反而它離我們的現實生活非常近,如《何以笙簫默》中二人初始于大學校園的一次偷拍事件、《微微一笑很傾城》中二人在網游中相知相識進而互生情愫、《杉杉來吃》中二人在職場中彼此互相熟悉與了解,等等,這些愛情發生的地點與情境無不都是我們生活之中司空見慣的場景,讓人讀來有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在此基礎之上顧漫深度挖掘這些有可能存在于生活之中卻并不平凡的偶然事件,如何以琛與趙默笙經歷七年分離與重重誤會但卻依然深愛彼此,肖奈與貝微微本就是同系的學長學妹同時肖奈本就認識貝微微等,通過這樣的偶然事件與真實生活的完美糅合,既讓人感受到文本真實性的一面,又凸顯出了生活的戲劇化色彩,具有某種烏托邦式的意味,彰顯了愛情的夢幻與美好,從而表現出溫馨而動人的力量。
由此在這樣平淡的生活中卻塑造著不平淡的溫馨情節形成了顧漫自己所獨有的理想化愛情模式——偶然相知相識一共同經歷生活瑣事,感情加深一終成眷屬,這樣模式的背景、基調,由于植根于當下青年的現實生活與普通人的愛情模式有著許多共通之處,但又因作者的靈思添加上諸多理想化的巧合與溫馨治愈的情節,顯得這樣的愛情模式清新而不脫俗,夢幻卻又植根現實。同時顧漫在這樣的基準模式之上也還在不斷尋求著更加多元化的書寫空間,雖然其完成的創作不多,但本本皆有新意,在遵循慣常愛情模式的基礎之上,其的作品橫跨校園和職場,既有日常生活,也有網絡游戲,既有女追男,也有男追女,在追求圓滿愛情的基礎之上其也在模式的中間環節不斷探索著更多的可能性。而正是這樣的不斷擴展書寫空間的嘗試和對于純粹美好愛情描摹的初心不改,最終構建起了顧漫獨有的理想化愛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