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淑華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塞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作用。方法:選取我科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2例腦梗塞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實驗組患者予以早期護理干預,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兩個月后,將二組患者的肢體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的FMA評分、ADL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7.83%)對比參照組(84.78%)也更高,組間對比P<0.05。結論:為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促進其肢體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并可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腦梗塞;早期護理干預;肢體功能;ADL評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01
腦梗塞也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局限性的腦組織缺血壞死或軟化疾病,主要是由腦組織供氧供血不足所致[1];該類患者易出現半身不遂、語言及智力障礙等并發癥,對其身心健康及日后生活均有嚴重影響。為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我科在近一年對部分患者開展了早期護理干預,效果較令人滿意,現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數據
此次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腦梗塞患者,共計92例,來院后行頭顱CT、MRI等檢查被確診為腦梗塞。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55例、37例;最高年齡為78歲,最低年齡為48歲,中位值為(62.3±4.1)歲;右側偏癱42例,左側5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6例。二組患者的資料數據對比得出P>0.05,可開展此次研究。
以上已剔除伴有精神疾病者、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伴有感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的護理措施為常規護理,遵照醫囑為患者進行吸氧、降壓、脫水等治療,并對其病情、體征進行監測,對患者及家屬交待注意事項。實驗組患者予以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體位干預:協助患者取舒適的健側臥位,在胸前置放一個軟墊,將患肢前伸并置于軟枕之上,將肘腕關節伸直,并把五指分開,保持患肢屈膝屈髖,要注意對踝關節、足跟進行保護,防止血液循環障礙。多為患者變換體位,當轉為仰臥位時,將上臂稍微外展,并讓肘腕伸展開展,保持手心向上,并分開五指;下肢要保持骨盆前挺,在膝關節下放置軟墊,保持膝關節微屈,讓踝關節處于直角狀態,確保足尖向上。要避免對患者造成擠壓、壓迫作用。
心理干預:待患者意識清醒、體征穩定之后,由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患者因突來的疾病、活動受限、經濟壓力等因素,易出現不良情緒,甚至會出現消極心理而抵抗治療,護理人員要與其主動溝通,針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類型予以心理干預,鼓勵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
語言功能鍛煉:腦梗塞患者常會伴有一定程度的語言障礙,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發音,先由單字開始,再向詞組、短句過度,堅持訓練。鼓勵患者多聽廣播、看電視,并跟著練習,以提升其表達與交流能力。
肢體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包括臥床期間的被動活動,如翻身、按摩、肢體拉伸等,之后協助患完成行翻身、坐起等練習;待患者可下床之后,指導其借助拐杖、椅子等進行床邊移步活動,之后逐漸脫離輔助工具,做蹲起、四肢伸展等訓練。同時鼓勵患者自主完成洗漱、穿衣、梳頭、上下樓梯等動作,以促進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復。
1.3 評價指標 ①FMA評估值:兩個月后,利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評估,評估值越高表示肢體功能恢復效果越佳[2]。②ADL評估值:兩個月后,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法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評估值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③護理滿意度:出院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統計護理滿意度,結果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以“(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計算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分析,以t值、 2值對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進行驗證,當P<0.05時提示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二組患者的FMA評估值、ADL評估值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FMA評估值、ADL評估值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對比P<0.05;見表1。
2.2 二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統計值對比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統計值為97.83%(45/46),其中40例為非常滿意,5例為一般滿意,僅1例對護理服務不滿意;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統計值為84.78%(39/46),其中25例為非常滿意,14例為一般滿意,有7例為不滿意;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P<0.05。
3 討論
腦梗塞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患者發病后的急性期,臨床常予以脫水、降壓、溶栓、腦保護等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在急性期治療成功后,患者的護理工作也尤為重要。我科主張為其開展早期護理干預,首先要做好體位干預,以避免出現肢體外翻、內旋等情況;待患者意識恢復、體征穩定后予以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其負性情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盡早為患者開展語言功能鍛煉與肢體功能鍛煉,可幫助其獲得更快、更好的康復效果。此次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的FMA評分、ADL評分、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對比P<0.05;這一結果也充分凸顯出了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康復期間的應用效果及價值。
由此可見,為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顯著幫助,也可使護理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曾明梅,李瑞英,馬玲等.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16):83-85.
范蓉馨.優質護理在NCU腦梗塞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9):1228-1229.
韓微,夏義容.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4(19):2958-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