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微創方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樣本,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組,A組行LC+LCBDE術治療,B組行LC+ERCP/EST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情況。結果:A組手術(94.51±6.59)min、出血(58.41±6.40)ml、住院(3.85±0.14)d、一次手術成功率97.73%、治療滿意度97.73%。B組手術(50.62±3.98)min、出血(31.52±7.89)ml、住院(8.10±0.95)d、一次手術成功率77.27%、治療滿意度79.55%。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膽漏率2.27%、感染率為0、復發率2.27%,B組膽漏率4.55%、感染率2.27%、復發率4.55%。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行LC+LCBDE術、LC+ERCP/EST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各有其優勢。但兩者對比,LC+LCBDE術一次手術成功率更高,住院時間更短,患者滿意度更高,故建議優先選擇。
【關鍵詞】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LC+LCBDE術;LC+ERCP/EST術
【中圖分類號】R65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1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常規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行開放式手術治療,創傷大,并發癥發生率高,患者預后差。微創手術的出現,有效彌補了開放式手術的缺陷,為患者病情康復速度的加快提供了可能。目前,臨床用于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微創手術,包括LC、LCBDE、ERCP/EST術等。為改善治療效果,本文于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取88例作為樣本,對比了不同微創方式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組,A組性別:男/女=26/18,年齡(58.95±20.17)歲。B組性別:男/女=27/17,年齡(59.40±18.68)歲。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A組行LC+LCBDE術治療,B組行LC+ERCP/EST術治療,方法如下:
1.2.1 LC+LCBDE (1)患者取仰臥位,全身麻醉。(2)采用四孔法操作,腹腔鏡下切除膽囊。(3)細針穿刺,定位膽總管,膽總管前臂做0.5cm~1.0cm切口。(4)經操作孔置入纖維膽道鏡,觀察結石位置、大小、數目,采用取石網籃取出結石。(5)如結石尺寸較大,建議首先給予液電碎石,后采用取石網籃取出結石。(6)纖維膽道鏡下觀察結石有無殘留,根據患者的病情考慮予以T管引流。(7)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2.2 LC+ERCP/EST (1)表面麻醉,行ERCP術。(2)置入十二指腸鏡,進行逆行胰膽管造影,明確膽管位置,明確結石位置、大小、數目。(3)導絲引導下,行EST術,采用取石網籃取出結石。(4)針對直徑較大的結石,應首先予以碎石。(5)經造影術檢查是否存在殘余結石,根據患者的病情考留置鼻膽管引流。(6)術后2~5d,行LC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一次手術成功率4項指標)、預后情況(包括膽漏率、感染率、復發率、滿意度3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對比 A組手術(94.51±6.59)min、出血(58.41±6.40)ml、住院(3.85±0.14)d、一次手術成功率97.73%,與B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臨床癥狀以膽絞痛為主。需及時行外科手術清除結石,方可緩解疼痛,減輕患者的痛苦[1]。LC術又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要求于腹腔鏡的輔助下,將膽囊切除。LCBDE術又稱腹腔鏡膽總管切開膽道探查取石術,術者需于腹腔鏡的輔助下,將膽總管切開,經切口取石。ERCP術又稱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可用于定位結石,明確結石數目及大小,以便指導術者制定手術方案。EST術又稱括約肌切開取石術,切口位于括約肌處,同樣可將結石清除。與LC+LCBDE術相比,行LC+ERCP/EST術治療疾病,優勢在于無需切開膽總管。因此,手術時間通常較短,手術效率高,且術中出血量少。本文研究發現,行該術式治療疾病,患者手術(50.62±3.98)min、出血(31.52±7.89)ml、住院(8.10±0.95)d、一次手術成功率77.27%、治療滿意度79.55%。但臨床經驗顯示,切開括約肌后,患者膽道流體力學極易發生改變,致使腸液反流,增加膽管炎、消化道穿孔等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對患者預后的改善不利。本文研究發現,行LC+ERCP/EST術治療后,患者膽漏率4.55%、感染率2.27%、復發率4.55%。與LC+ERCP/EST術相比,行LC+LCBDE術治療疾病,雖操作復雜,出血量大,但對膽道的損傷較小,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手術安全性相對更高。
綜上所述,行LC+LCBDE術、LC+ERCP/EST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各有其優勢。但兩者對比,LC+LCBDE術一次手術成功率更高,住院時間更短,患者滿意度更高,故建議優先選擇。
參考文獻
王羊,張成,馮金鴿.十二指腸鏡聯合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巨大結石的臨床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8(12):901-906
蔣平.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及其對預后的影響價值分析[J].系統醫學,2018,3(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