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孫菲菲

【摘 要】目的:探討超聲診斷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58例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對其臨床資料進行采集,分析兩組患兒術前的超聲檢查、X線造影檢查的結果,評價兩組診斷方式的診斷價值。結果:在58例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中,超聲檢查和X線造影檢查的確診率分別為93.10%、79.31%,前者明顯高于后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診斷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中具有良好的臨床診斷價值,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為治療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先天性腸旋轉不良;中腸扭轉;超聲診斷;X線造影
【中圖分類號】R72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1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是一種高發于新生兒的消化系統疾病,患兒多伴有中腸扭轉癥狀,可引發腸壞死、腸梗阻等并發癥,對患兒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是患兒的生命的重要保障[1]。消化道造影是臨床上診斷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的常規方式,但該診斷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對十二指腸空腸曲位置進行準確的顯示,對完全性十二指腸梗阻、腸扭轉的診斷準確性較低[2]。臨床研究顯示,超聲檢查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中可發揮較精準的診斷效果,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及時、準確的診治依據,保證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本研究探討了超聲診斷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中的臨床意義,以下為具體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2016年7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中選取58例進行分析。納入標準:經手術病理檢查診斷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排除標準:肺部功能發育不全、先天性心臟疾病、影像檢查資料不全患兒。58例患兒中,男36例,女22例;新生兒42例,早產兒16例;年齡1-28d,平均年齡(11.43±2.26)d;體重2.3-4.2kg,平均體重(2.96±0.37)k;其中出現黃疸者14例、脫水9例、營養不良7例。
1.2 檢查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時均接受超聲檢查和X線造影檢查,診斷結果以手術結果為最終判斷標準。超聲檢查具體操作流程:患兒取仰臥位,使用飛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將探頭頻率設置為5-12MHz,置于患兒上腹部,由中心位置向下進行橫向掃描,過程中可適當增加壓力以加強圖像的清晰度。對腸系膜上動脈根部、上靜脈根部位置及腸間隙、腸管的積液情況進行觀察。X線造影檢查具體操作流程:患兒取合適體位,使其腹腔充分暴露,使用飛利浦數字X線掃描儀,結合檢查需求向患兒消化道注入加壓氣體,使患兒十二指腸、幽門管、空腸上段等部位的具體情況清晰呈現。
1.3 觀察指標
參照手術結果比較超聲檢查和X線造影檢查的差異,統計兩種檢查方式的確診率。
1.4 統計處理方法
統計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卡方χ2檢驗。P<0.05時,則表明組間統計數據之間差異顯著。
2 結果
超聲檢查和X線造影檢查的檢查結果比較
超聲檢查和X線造影檢查對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的檢查結果如表1所示,在58例患兒中,超聲檢查組確診例數有54例、未確診例數有4例,X線造影檢查確診例數有46例、未確診例數有12例,前者的確診率為93.10%,高于后者的79.31%,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是由胎兒發育時期中腸旋轉異常導致的,可引起患兒出現間歇性嘔吐、陣發性腹痛、休克、腹瀉、血便等多種癥狀。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小腸系膜較狹窄,以腸系膜上動脈為軸心的小腸進行大幅度活動時出現扭轉,導致腸系膜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若不能及時進行治療,患兒腸段會出現大面積壞死,最終可導致死亡[3]。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發病較急,早期無明顯癥狀,且由于新生兒無法反饋病情、臨床治療上對該疾病的認識不夠全面,常會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期,使治療難度進一步加大。臨床研究表明,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的并發癥有多種,包括腸閉鎖、腸隔膜、無肛、環形胰腺等,而中腸扭轉在其中占據較大比例,占比超過一半,因而受到臨床治療的廣泛關注[4]。臨床上治療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方式為手術治療,而早期診斷是治療開展的重要依據,是確保患兒及時接受有效治療的關鍵環節。X線造影檢查是一種操作簡便的診斷方式,主要應用于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早期診斷。通過向檢查部位注入與人體結構密度存在差異的物質,使其與人體自然結構形成對比,呈現存在差異的生理結構圖像。但由于X線造影主要是利用平面性圖征對疾病進行判斷,無法對盲腸進行準確定位,漏診、誤診的發生概率較高,且具有一定的輻射,不利于推廣應用。與X線造影檢查相比,超聲診斷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診斷中優勢明顯,不僅操作簡易,還具有檢測速度快、無輻射、準確率高等優點,逐漸在臨床診斷中應用廣泛。超聲檢測利用了超聲波反射、衍射的特性,通過超聲檢測儀反映超聲波在檢查部位的傳播情況,使檢查部位的血流變化呈現,以此來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觀察[5]。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檢查的確診率明顯高于X線造影檢查(P<0.05),說明采用超聲診斷對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進行診斷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中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性,是一種更安全、更可靠的臨床診斷方式。
參考文獻
吳美鶯.超聲診斷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中的臨床意義[J].當代醫學,2017,23(17):9-12.
李微.超聲與CT對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8,19(2):154-155.
武凱.超聲對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并中腸扭轉的診斷價值[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7,15(3):297-299.
申文鳳.超聲在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及中腸扭轉診斷中的價值[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49(1):35-37.
王軍屏,崔建平.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旋轉不良患兒中的診斷分析[J].河北醫藥,2017,39(2):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