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韻芝 林清
【摘 要】本論文主要對中國老年人健康指標進行簡單綜述。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因素很多,一般來說,健康指標可以包括以下這些:自評健康狀況;患病情況;日常活動自理能力;認知能力狀況;心理健康以及人口社會學指標等。通過對中國老年人的健康指標的簡述,對現階段老齡化社會背景下,中國未來可實施的老年人健康促進措施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關鍵詞】老年人;健康指標;健康促進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7.0%,表示該地區已進入老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如果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4.0%,表示已步入老齡社會(aged society)。
從全球范圍來看,如果說20世紀是人口數量過快增長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將是人口老齡化的世紀1。2012年,世界衛生日(4月7日)的主題便是:老齡化與健康,其口號為“健康有助于長壽”2。現如今,全世界老年人的壽命正在逐漸延長,“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已不適用于當下,但是,長壽并不意味著健康。對于一個偉大的國家來說,僅僅給生命以歲月是不夠的,我們的目標還應該給歲月以生命3。由此看來,各國必須注重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而提高老年人健康指標以及健康促進措施的科學推行,是重要的目標和舉措。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87%,超過WHO所界定的7%,即當前我國屬于典型的老齡化社會。而且,有關專家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2
趙忠(2006)4通過對中國大陸農村人口狀況的研究發現,性別、教育以及家庭規模對健康均有顯著影響。李德明等(2007)5研究發現,與城鎮相比,中國大陸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總體水平較差、主觀幸福感評分較低,婚姻狀況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有明顯影響。封進、余央央(2007)6利用CHNS(中國健康營養調查)數據研究發現,收入差距對健康的影響存在滯后效應,且收入差距較高時,該影響是負向的,收入差距對低收入人群健康更為不利。尹德挺(2008)7經研究發現,中國城鎮高齡老人自理能力不如農村高齡老人,此外,城鎮高齡老人患慢性病的概率要更高一些。陳華師、魏強(2009)8經研究發現婚姻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具有正面促進作用。張鈞、鄭曉瑛(2010)9經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中國城鎮老年人口兩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起居需照料情況均高于農村,但是殘疾水平、失能狀況以及自評健康狀況城鎮均要好于農村。黃楓、甘犁(2010)10發現享受醫保的老年人,根據生存概率加權平均醫療總支出要高于未享受醫保的老年人,前者的預期壽命也較長。
總而言之,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學、醫學、經濟學、心理學等方面,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都有涉及,從人口社會學視角來看老年健康狀況的差異因素,主要有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社會性別差異、婚姻家庭狀況、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老年人個體差異。而這些因素往往又是相互交織,共同影響、作用于老年人的健康。
根據北京大學老年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提供1998-2005年《中國老年人健康長壽調查數據集》顯示,中國老年人的健康指標可以包括以下這些:自評健康狀況;患病情況(包括近兩年患重病情況和患慢性病情況);日常活動自理能力(包括起床穿衣、吃飯、洗澡和入廁等);認知能力狀況以及心理健康(選取“高齡老人感到孤獨的分布狀況”以及“高齡老人感到緊張害怕的分布狀況”這兩個指標)。
從通過對高齡老人生理健康和社會心理健康的研究,年齡、性別、經濟收入和生活方式是影響高齡老人健康的重要因素。高齡老人健康狀況中性別差異明顯,男性高齡老人總體健康水平高于女性。高齡老人隨年齡增長,經濟來源更單一,主要依靠家庭支持,醫療保障水平不足。研究還發現,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促進高齡老人健康狀況有顯著作用,合理的飲食結構、戒煙限酒、堅持日常鍛煉、提高應對生活變故的心理調節能力,有利于提高高齡老人的健康水平。13此外,通過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的分析,還可以采取以下幾點健康促進措施:加大對西部、農村地區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轉移支付;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創建“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大力推廣、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完善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體系;構建老年人長期照護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發揮社區功能,擴大社區老年服務范圍。11
參考文獻
桂世勛. 中國高齡老人長期護理問題的思考. 《中國人口科學》, 2004, S1.
彭一帆. 從經濟、社會視角看中國老齡健康. 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 2013.
穆光宗. 老年發展論:21世紀成功老齡化戰略的基本框架. 《人口研究》, 2002, 6.
趙忠. 我國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 《管理世界》. 2006,3. P75-85.
李德明, 陳天勇, 吳振云. 中國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7,6. P1193 - 1195.
封進, 余央央. 中國農村的收入差距與健康. 《經濟研究》. 2007,1. P79-88.
尹德挺. 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多層次研究.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10.
陳華師、魏強. 婚姻對老年健康與存活影響的經濟學理論研究. 《中國衛生經濟》. 2009,10. P9-13.
張鈞、鄭曉瑛. 中國城鄉老年健康及照料狀況研究. 《人口與發展》, 2010,6. P60-66.
黃楓、甘犁. 過度需求還是有效需求?-- 城鎮老人健康與醫療保險的實證分析. 《經濟研究》, 2010,6. P105-119.
薛川. 中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及差異性分析. 云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 2014.
《中國老年人健康長壽調查數據集》. 北京大學老年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 1998-2005.
The State of Aging and Health in America. CDC of USA.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