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1949年7月22日,迎著新中國成立的曙光,王尊三、連闊如、趙樹理、王亞平等人發起成立了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將鍛煉一支“為新社會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文化大軍”當作主要工作方向。在1949年至1966年間,協會先后更名為“中國曲藝研究會”“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等,但弘揚新文藝、服務新社會的初心始終不改。協會在團結教育曲藝藝人、組織編新說新唱新、整理傳統曲藝、面向大眾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協會帶領下,廣大曲藝工作者社會責任感、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創演的大量優秀作品為人民喜聞樂見,曲藝事業呈現一派生機勃發之景。
正當曲藝事業繁榮發展之際,“文化大革命”的開始使中國曲協工作被迫中止,曲藝工作停滯不前。但就在這文藝的堅冰下,中國曲藝人仍在積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來。
春雷乍響,潮起東方萬象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文化領域開始了全面的撥亂反正。以1979年《曲藝》雜志復刊為標志,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也開始恢復活動,并在同年召開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將協會名稱正式變更為“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曲藝事業開始復興。
老藝術家們煥發了新的藝術激情,新中國培養起來的青年藝術家承上啟下,后起之秀奮發有為。中國曲協團結老中青三代曲藝人,勠力同心,砥礪奮進,創造了曲藝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在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革中,沐浴改革開放春風,中國曲協與日新月異的祖國同行,以藝術傳統為根基,以現實生活為素材,以創優演優為追求,以為群眾提供豐富精神食糧為矢志不渝的目標,精心打造曲藝品牌展演活動,努力培養曲藝后備力量,用心推動曲藝理論建設,開拓對外曲藝交流,引領廣大曲藝工作者和愛好者,投身偉大時代、說唱百姓生活、扎根生活沃土、創造精品佳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如椽巨筆書寫了新時期曲協事業發展的壯麗史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每時每刻都在創造著奇跡與壯舉,奏響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華章。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后不久,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從此,曲藝事業迎來了艷陽天,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在中宣部和中國文聯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曲協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基本職能,切實擔負起培根鑄魂的時代使命。協會圍繞黨和國家的大局,傾情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大力推出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深情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學術研究、理論評論、宣傳輿論的曲藝事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以教育培訓凝聚引導廣大曲藝工作者,探索行業管理新途徑,切實發揮行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真抓實干,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傳播中國聲音,拓展對外和對港澳臺民間文化交流渠道,展示中華曲藝之美與大國文化自信。
登泰山而覽群岳,則岡巒之本末可知也!在中國曲協的團結引領下,新時代的曲藝界呈現出隊伍大團結、創作大繁榮、事業大發展的喜人景象。春風浩蕩,凝聚廣大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人丁興旺,富有中國特色和時代活力的曲協發展道路無限寬廣,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曲藝事業的亮麗圖景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70載歲月悠悠。在歲月深處,寫下的是曲藝人的拼搏不息、奮斗不止,寫下的是曲藝事業的一路風雨一路歌!值此中國曲藝家協會成立70周年之際,祝愿中國曲藝藝術在新時代繁榮發展,繼續以昂揚姿態前行在一條繁花似錦的光明之路,堅毅地走向更輝煌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