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君生
欣聞我的恩師著名鼓曲藝術家趙玉明先生以90歲高齡在2019年6月24日上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我非常高興,為恩師自豪,從心底向恩師表示熱烈祝賀。這是文藝界的喜事,是曲藝界的驕傲。我萬分激動,口占一首賀詞:
曲苑今朝傳佳話,長青樹開光榮花。
初心不改跟黨走,耄耋壯志放光華。
恩師勁發正能量,松風梅骨自高雅。
德藝雙馨八十載,鐮刀斧頭映晚霞。
趙先生的藝術生涯有80多年了,經歷了新舊社會兩重天的她熱愛祖國,一生摯愛曲藝事業。如今趙先生雖已是90高齡的耄耋老人,但身板兒硬朗,精神矍鑠,對鼓曲藝術依然熱情如火,一直堅持登臺獻藝,傳教課徒,為廣大觀眾服務。
趙先生是老北京人,出身于曲藝世家,其父親趙松山老先生是一位貧苦的鼓曲藝人。趙先生自幼飽受苦難,生活在舊社會的最底層。她從小認真學唱,私功勤藝,但唱曲的美好愿望在舊社會始終是個泡影。1949年北京解放,來了救星共產黨,她才如同飛鳥沖出牢籠,打破家庭藩籬,走向新社會,她從心里感謝共產黨,有著強烈的翻身感,她總是說:“我是共產黨培養的文藝工作者。”
1952年,趙玉明先生參加了中央廣播說唱團,是第一個報到的女演員。當年的中央廣播說唱團作為北方曲藝的一座學府,名家薈萃。求藝心切的她在入團后,盡情汲取藝術營養,在名家們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努力學習各個曲種的演唱藝技,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藝術修養,精進了演唱水平。為求深造,趙先生拜師譚派單弦創始人譚鳳元先生,立雪譚門刻苦發奮,領悟譚派藝術神髓同時發揮自己的優長,結合女說書人柔美細膩的特點,發展創新了譚派藝術,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奠定了她在曲壇的藝術地位。駱玉笙大師稱贊其演唱“依情唱曲,唱出了意境。”
趙玉明先生精通北方鼓曲中的京韻、梅花、西河、鐵片、奉調等多種大鼓,還擅唱聯珠快書、馬頭調、硬書等曲種,唱單弦岔曲是一代大家、一位名師。但她仍不滿足,早在1958年還努力學習演唱蘇州評彈,與馬增蕙老師一起共同進行南曲北唱的嘗試,并拜上海的名家楊振言先生為師,開創了南曲北唱的先河,得到了陳云同志的贊揚和大江南北觀眾的歡迎。
在中央廣播說唱團工作的幾十年間,趙玉明先生演唱錄制了100多段傳統和現代題材的優秀曲目,這些經典唱段至今仍在電臺播放和傳唱,當年在中央臺錄制曲目最多的當屬趙玉明老師和馬增芬老師。
趙玉明先生還曾多次為中央領導演唱,不止一次見到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總司令、劉少奇主席、陳云同志等,這些幸福時刻至今讓她難忘。特別讓她銘刻在心的是1963年4月的一天,周恩來總理到廣播局來開會,會后觀看了文藝演出,曲藝節目有趙玉明老師演唱的單弦《要酒菜》和馬增芬老師演唱的西河大鼓《花唱繞口令》。《要酒菜》是趙先生自己根據西河大鼓小段改編,用了三個小曲牌,結尾是《怯快書》,曲調很流暢,既風趣又別致。演出結束后,周總理拉著趙先生的手說:“你今天唱得太短了。”讓她更沒想到的是,隨后周總理等領導到六樓跳舞,也請趙老師她們上樓,在舞廳周總理再次請趙先生演唱,于是她又唱了一個大岔曲《風雨歸舟》。周總理很高興地說:“咱們讓樂隊給伴奏一個曲藝調的!”當時民樂隊演奏了一曲《紫竹調》,周總理和著音樂的節拍,邁著輕松的舞步,帶著趙先生跳起了交誼舞。開始趙玉明先生有點拘謹,總理好像看出來了,就面帶笑容地說:“你的聲音很好聽啊,有點像魏喜奎!”因為那時周總理聽過魏喜奎演唱的奉調大鼓。總理又問:“你是團員嗎?”趙先生當時心里緊繃繃的,低下頭來,覺得很慚愧地回答:“不是。”總理溫和地說:“那就爭取入黨么!”這一句話頓時讓趙先生受到莫大的鼓舞,讓她刻骨銘心,一直未曾忘記。接著總理又說:“沒想到我今天在這里又發現了一顆明星。”趙先生沒想到總理給了她這么高的評價,心情無比激動。
當年的舞廳沒有旋轉的色燈,更沒有手持話筒的歌手,只有管弦樂隊和民族樂隊伴奏,參加舞會的都是中央各機關的同志,他們衣著樸素、舉止端莊,跳的是三步、四步的交誼舞,等待和領導跳舞的人排成了一排,總理很理解大家的心情,盡量不使大家失望。為了照顧首長的身體,舞間時穿插演出一些小節目以作歇息。在一次休息時,周總理忽然起身往中間走,回頭又向趙先生招手:“來呀!過來!”她心想:“不會是我吧。”趙先生沒敢動,這時周總理的秘書走來叫趙先生說:“總理叫您哪。”趙先生走過去后,總理把時任廣州市市長的朱光同志介紹給她,并說:“朱光啊,你給她寫一段向秀麗的事跡讓她唱,她唱得不錯!”然后又讓趙先生把曲藝唱詞的格式和寫法告訴朱光同志,并囑托,“你們要完成這個任務!”由此可見周總理在為國為民的百忙之中,還心系曲藝,支持和關心曲藝事業。
舞會結束后,趙玉明先生萬分激動回到宿舍,興奮不已,徹夜難眠,暗想:“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鼓曲演員,沒有什么突出的貢獻,卻得到周總理如此關心和厚愛,聽了自己的演唱,還和我跳舞,給自己布置任務,真是莫大的榮譽。”趙先生無法抑制激動的心情,周總理親切的叮囑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爭取入黨。
后來在一次晚會上,趙玉明先生又為周總理演唱了一段傳統曲目《孔雀東南飛》。多少年來,每當取得點滴成績時,她都會想到周總理的鼓勵。偉人的叮囑是力量的源泉,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趙老師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衡量自己的言行,她積極靠近黨組織,于1964年7月4日寫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遞交給時任團長的白鳳鳴先生。
總理殷殷囑托在心,趙玉明先生始終意志堅定,行動上高標準嚴要求自己。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下放勞動鍛煉期間,她不怕苦不怕累,同農民打成一片,在田間地頭勞動之余,為農民演唱,很受歡迎。“文化大革命”期間,她在淮陽五七干校,勞動之余認真學習政治,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堅信共產黨的領導,沒有絲毫怨氣,心態平和,毫不氣餒,對此薛寶琨先生、王決先生都曾有評述。
幾十年來,無論是在中央廣播說唱團,還是在天津市曲藝團工作,趙玉明先生都把工作單位當成學校,工作同時認真學習,每天堅持聽新聞聯播,看報紙,關心國家大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認真鉆研業務,在老一輩藝術家面前以晚輩自居;謙虛做人,在年輕一代演員學生面前她以朋友對待,始終把自己放在普通演員的位置上。
幾十年來,趙玉明先生一直堅持與時俱進,創新、演新、唱新。她演唱的曲目,經不完全統計,有140多段,其中現代題材和新編歷史題材的內容有90多段。她在教學授徒中總是強調要唱新創新,經常告誡我們:“曲藝演唱要有時代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將古老的“硬書”和其他藝術門類如京劇、評劇、話劇、朗誦等手法融入自己的演唱中,不拘泥傳統,主張“藝學百家”,教導我們要廣擷博取,不要死學,要發展自己的優長。她不僅是位名家,更是一位明師,如今桃李滿天下。
趙玉明先生雖然沒上過學,但在我們眼里,她是一位有學問的人,在鼓曲演唱中,她有理論、有見地、有知識,多才多藝,能編能導,自編自演。在舞臺演出中她不計場口,不爭名次,開過場、報過幕,三九嚴寒到農村露天演唱,三伏盛暑在工地為工人慰問。退休后,她并未沉浸在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中,做評委、上講座、育新人,依然為京、津兩地的曲藝事業奔忙,為曲藝事業搖旗吶喊、傳承薪火,為業余曲藝愛好者做著永不疲倦的輔導工作!
為振興鼓曲,2013年春節,趙玉明85歲高齡之際,與王金鳳、徐少蘭兩位老者以新的姿態演繹了傳統京韻大鼓《草船借箭》,滿宮滿調,轟動京津曲壇。她與當代名家種玉杰雙唱的《坐樓殺惜》展現了曲韻流金薪火傳承的耄耋金輝。2017年,時年88歲的趙先生在東方衛視“喝彩中華”欄目中,為民族藝術曲藝唱贊歌,得到上海電視觀眾的高度評價與贊賞;2018年,她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稱號,12月2日,她率領學生徒弟孫輩四世同堂在首都民族宮劇場為觀眾奉獻了一場鼓曲盛宴,她站在舞臺恭恭敬敬地答謝觀眾,朗聲誦道:“生命不息,奉獻不已!”
我是趙先生的大徒弟,跟隨先生50多年。從我17歲時起,趙先生不僅教我唱曲,還教我做人,助我成長。她囑告我:“咱們演唱是為了教育人,自己要先受教育,為人要正直,學藝先學做人。”她給予我的全是正能量,我們師徒情同母子。我從她身上學到許多曲藝知識、諸多唱段,有的曲目她尚未公演,只要我用著合適,她就讓我先唱,由此看出趙先生的高尚師德和無私精神。
2017年,趙玉明以88歲高齡將自己早年演唱的曲目,自費配像,出版了一千套DVD鼓曲藝術演唱集,收錄了京韻、單弦、梅花、西河、評彈等曲種22段經典曲目留給后人,成為珍貴的教學資料。
在趙玉明先生從藝60周年的紀念會上,榮高棠先生代表北京市曲協給她頒發了“曲苑耕牛”獎牌,授予她“曲藝希望工程師”光榮稱號。趙先生一生,所獲榮譽還有諸多,2003年榮獲天津市曲協與天津曲藝促進會頒發的“松齡鶴壽、德藝雙馨”曲藝事業終身貢獻獎;2007年榮獲第六屆中國金唱片獎;2012年被中國曲協特聘為北方鼓曲藝委會名譽主任;2016年被北京市確立為單弦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等。
現在,趙玉明先生以90歲高齡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戰士,實現了多年夢寢以求的心愿,她沒辜負敬愛的周總理的鼓勵和囑托!
我們衷心祝愿老人家芳華永駐、健康長壽!在新時代越活越年輕!為曲藝的繁榮再創輝煌!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