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濤

《死屋》
作者:[英]丹尼爾·比爾
譯者:孔俐穎
出版:四川文藝出版社·后浪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定價:88元
流放在人類刑罰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方式,將“有害”成員逐出文明社會流放至邊遠蠻荒之地以示懲戒,在各國歷史上司空見慣。但是沙俄時代流放制度規模之大、持續之久、影響之深,并且俄國近代史上諸多著名政治人物都有過遭流放的經歷,不能不使之成為特別有價值的研究對象。
在俄國文學史上,普希金、赫爾岑、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曾為西伯利亞的流放制度留下著名的文字,其中最具真實感的無疑是陀氏的《死屋手記》。他寫道:“這里才是自己特殊的、無比丑惡的世界。”
英國作者丹尼爾·比爾的專著《死屋》,書名就來自《死屋手記》。作為一部刑罰制度史,作者并沒有囿于技術框架,而是通過大量的檔案資料、文學著作等,將個體在這一制度中的遭遇和命運呈現了出來。在他筆下,流放制度不是臭名昭著的沙皇專制象征那么簡單,而是呈現出更多的面相和新思。
首先,這個流放制度是一項“極不周全”的制度。任何一項懲罰制度,都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處置流程。如何讓流放者安全抵達流放地,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作者寫到,把罪犯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后勤難度并不比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滾滾波濤造成的后勤難度小(暗指英國政府向澳大利亞輸送罪犯)。因為在流放制度早期,西伯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極為糟糕,“僅有一套稀疏的路網和幾條毫無用處的河流”。很多時候,囚犯只能靠雙腳走過這幾千公里的流放旅程。并且沿途的驛站休息、飲食條件糟糕,很多人都會染上傳染性疾病。冬季零下40℃還需要趕路,生病后可能需要趕200公里的路才能到最近的醫院并且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因此送到流放地的囚犯往往身體狀況極差。很多流放者會選擇逃亡,這樣的問題貫穿流放制度的始末。因此作者說:“沙皇專制政權無力妥善地注資和管理這個讓無數囚徒在武裝警衛的押送下跨越一片大陸的復雜后勤項目。”對一個刑罰制度而言,如果犯人常常會有性命之憂而不惜鋌而走險,這項制度的未來可能就注定了。
其次,背道而馳的制度訴求。后人在評判流放制度的時候很容易先入為主地把它看做沙皇用來“清除異己”的刑罰制度,但事實上除了樹立統治權威之外,這個制度還承載了沙皇開發西伯利亞的目的。理論上,苦役犯和流放者會被送到地廣人稀的伊爾庫茨克省和葉尼塞省,主要地點是“特定的工業場所和礦山”。并且因為流放者以男性為主,考慮到性別失衡的問題,當時規定,在農奴主同意的前提下,流放者的妻子和孩子可以隨同前往西伯利亞。沙皇政府的如意算盤是:“通過建立穩定且能夠從事生產的家庭單位,個體的再生和國家的移民議程實現了完美結合。”
但事實卻非常糟糕。跟隨而來的妻子很難和丈夫保持穩定的關系,不自由的身份、資金的匱乏、過度的勞動等等使流放者家庭很難維持。相當多的流放者逃跑,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游蕩,這些游蕩者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些人偷竊、縱火、綁架、搶劫,使西伯利亞成為俄國“狂野的東部”。以至于1813年,西伯利亞總督要求可以像對待罪犯一樣對付逃亡流放者。時人評論道:“流放者在西伯利亞的存在是對這片大陸上的自由百姓的沉重負擔,也阻礙了這片大陸的經濟發展。”這樣的情況下流放制度依舊存活下來,可以用官僚主義的慣性、監獄系統的高成本、俄國人對西伯利亞的長期偏見等原因來解釋。
與一般的想象不太一樣的是,十二月黨人在流放期間能夠自由地讀書看報看禁書,列寧在流放地舒申斯克安穩地閱讀了“關于政治、工業史、農業和統計學的書籍”并且還可以享受田園生活,并在流放期間出版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些“危險的政治人物”都在流放地度過了一段“相對愜意”的時光。當然,因流放制度受到殘酷摧殘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但畢竟,沙皇時代的專制制度有著大量的孔隙,貴族壓力、民間輿論、道德傳統、信息不暢、官員腐敗等等……正是透過這些孔隙,革命者生存了下來并在日后成功推翻了沙皇。因此作者認為,流放制度與其說彰顯了沙皇的權勢,不如說是表現出沙皇權力的“虛弱和有限性”。
作者寫道,在新的政權下,流放制度并未終結,而是改頭換面成為“有療效的改造營”。真正的恐怖來臨了,因為“他們不但壟斷了暴力,還壟斷了道德”。

《坂本龍馬與明治維新》
作者:[美]馬里烏斯·詹森
譯者:曾小楚
出版: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定價:78元
坂本龍馬被譽為完美的民族英雄,甚至位居“改變日本歷史的偉人”第一位。他提出“大政奉還”口號,和平推翻了德川幕府幾百年的統治。《劍橋日本史》主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詹森以第一手資料,還原明治維新前夕的時局。該書中文版是首次面世。

《告別伊甸園》
作者:[美]戴維·巴拉什
譯者:吳寶沛
出版: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5月定價:49元
基于生物學、人類學、解剖學和社會學的研究結果,進化生物學家戴維·巴拉什大聲疾呼:人類是一種多偶制動物!他發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這一驚人事實的影響。人類既無法純情,也無法濫情。進化,絕不意味著墮落,它代表著自然本真,豐富多彩。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作者:[美]斯蒂芬·平克
譯者:安雯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定價:128元
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的處境到底是變好了,還是惡化了?這本令人震撼的著作告訴我們:暴力其實在減少,我們正生活在歷史上特別和平的時代。作者認為,人性并沒有改變,但諸多有利的外生力量(如政府組織、識字率等)出現,讓天使壓制了心魔。

《斷裂的階梯》
作者:[美]基思·佩恩
譯者:李大白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定價:58元
結合大樣本統計數據與豐富的個案案例,心理學教授佩恩發現,人類天生對不平等有著敏銳的感知力,而且越接近社會階梯底部對不平等感受越敏銳。這種對不平等的感知深刻影響了人類的各種心理機制,使得人類社會不僅在財富上,也在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上產生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