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 2019.06.04
個體對于口服藥物的治療反應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是因為腸道微生物群所包含的基因比人體基因多了150倍,會產生大量有可能代謝藥物的酶。口服藥如果被腸道微生物改變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美國科學家團隊首次鑒定出了會改變藥物活性的細菌酶,確定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該研究結果將有助于為各種疾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食品科學與營養》 2019.06
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新鮮的番茄汁或能幫助降低心臟病風險。研究者表示,對于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日本成年人而言,攝入新鮮番茄汁能夠幫助降低血壓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在研究結束時,參與研究的未治療高血壓前期或已患高血壓的參與者,血壓有了明顯下降。

《科學·轉化醫學》 2019.05.29
在最近發表的一篇綜述中,研究者總結了近期治療致盲性疾病的策略,并稱基因替換或基因編輯療法可能有潛在逆轉視力喪失的作用。在視網膜變性的早期階段,當感光細胞仍然完整時進行干預對于保住患者的視力是特別有希望的。另外,干細胞療法、光遺傳學療法和視網膜假體可用于視網膜變性的后期視力恢復。用于替代退化細胞以恢復視力的干細胞療法,正在進行開發和廣泛臨床評估中。這些方法有望讓盲人患者恢復一定的視力。

《科學·前沿》 2019.06
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牙齦疾病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因此刷牙不僅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防止蛀牙,而且有助于預防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生。研究者說,基于DNA的證據表明,導致牙齦炎的細菌可以從口腔移動到大腦,細菌產生的蛋白質會破壞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這些細菌的存在會大大提高患上這種疾病的風險。這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新方法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認知科學趨勢》 ?2019.06
對于神經系統的研究大多數都是在探討大腦如何處理外部刺激,但實際上,大腦也接受來自體內其他臟器的信息輸入。研究人員探討了心臟和胃腸道如何通過它們自身的電活動,不斷向大腦發送信息。這些持續活躍的信號形成了靜息時大腦的動態情況,補充完善了典型的大腦靜息態網絡(RSN)。靜息態網絡是大腦處于靜息狀態時各腦區普遍參與的功能性網絡。心臟信號也會影響外部感覺信息的處理和自發的內部認知的產生。這些相關領域的研究,讓認知、情感和意識之間以及精神和肉體之間的邊界不再那么清晰和截然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