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康康
在搞明白藥物飯前吃的原因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飯前和空腹吃藥到底是什么意思。飯前指的是進食前10~30分鐘,空腹指的是8個小時沒有進食的狀態,通常情況下第二天早飯前就屬于空腹。原來空腹和餐前不完全是一回事!知道了這些基本概念以后,我們再看看為什么有些藥物需要飯前服用。
首先,在人體內,胃液是酸性的,腸液是堿性的。有些腸溶的藥品被設計制成在酸性的環境中不溶、到堿性的環境中再溶解釋放的劑型。工藝好的腸溶類藥品,腸溶包衣片或腸溶的膠囊殼在胃內完全不溶解。空腹狀態下吃藥,胃液中胃酸濃度高,酸性強,藥物不容易溶解;另外,空腹時胃內沒有食物,藥物可以很快進入腸道,也不容易在胃內溶解。因此,這樣可以比較好地保證腸溶效果。
其次,很多新藥在上市前,可能會做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測試。通常在1期臨床試驗中,設空腹服藥組與餐后服藥組,分別測定血藥濃度來得到具體的數據。分析數據可知食物是否會降低藥物吸收的速度,減少藥物吸收的總量。比如有的抗生素類膠囊,如果我們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的話,就會發現注意事項上強調進食可使生物利用度下降約一半,即如果進食時吃一粒,實際上達到的效果只能相當于半粒。
還有,很多糖尿病人群,隨著糖類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自然會升高。健康的人,體內會及時分泌胰島素來對付,人體并無感覺異常。但對糖尿病人,需用藥物來控制血糖水平就不是小事了。所用的降血糖藥物,在飯前吃飯后吃就特別講究。比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等常用的口服降糖藥,因崩解吸收需要時間,故應在飯前食用。這樣到飯后血糖升高時,藥物就可同步產生降糖的作用。
當然,也有藥物要求餐后服用的,比如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在脂肪的幫助下,在膽汁的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吸收。而進餐時有脂肪攝入,并且會刺激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從而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因此飯后服用效果更佳。另外,還有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比如鐵劑,也可以考慮餐后服用,因為這樣可以減少胃腸道反應。
還有些藥物,飯前飯后服用對藥物的吸收均沒有影響。所以,服用藥品到底在飯前還是飯后,我們需要具體藥物具體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