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坤
【摘 要】中藥學知識點較多,中藥品種數量多,性能、功效各有不同,學生學習容易產生厭倦心理。中藥學趣味教學法能讓中藥的學習變得簡單而有趣,通過故事、詩詞、謎語、實踐、視頻等多種方式的教學手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中藥學;趣味;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42;R2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5-0202-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96
Talking about the 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NG Li-kun
(Jiang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Jiangxi 3440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knowledge poi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ny varie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 performance and efficacy, students are prone to boredom in learning.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make the lear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mple and interesting.Through stories, poems,riddles,practice,video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and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 words】Chinese pharmacy;Interest;Teaching method
中藥學指專門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產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臨床應用、用法用量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聯系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醫臨床各科的重要橋梁。但中藥品種數量多,性能、功效各有不同,難以理解、記憶,學生學習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另外,中藥學知識點較多,除了重點學習中藥的性能、功效、應用,還要聯系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相關內容進行學習,故而在有限的課時內掌握中藥知識點比較難。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興趣盎然的時候,會產生無限的求知欲,興趣便成為一種動力,引領著人們不斷學習、探索。中藥學雖然內容繁多,但其中存在很多趣味性,挖掘其中的趣味,引導學生學習,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趣味教學法能讓學習變得簡單而有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故事教學法
中藥的起源及運用流傳著很多傳說故事。中藥起源于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古籍中就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記載,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卻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發現藥物、累積經驗的艱難過程。另外,部分中藥是為紀念某一醫生創造而命名的,如劉寄奴、徐長卿、使君子等。劉寄奴為宋武帝劉裕字,相傳劉裕稱帝前,追剿敵軍,射蛇得藥,試敷金瘡,甚是靈驗,便以劉裕字命名這種中藥;潘州郭使君發現某一植物果實能治療小兒科疾病疳積、蟲積,故以使君命名這種中藥。部分中藥故事包含了中藥的功效。如蒲公英,相傳漁家父女用草藥治愈一富家小姐乳房紅腫疼痛之癥,漁家女叫蒲公英,故將中藥名為蒲公英。而蒲公英為治療乳癰的要藥。中藥當歸也流傳著“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故事,故事里當歸治療婦女月經病有療效。中藥內容繁多,穿插一些中藥的故事進行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興趣,更能加深學生對中藥藥名、功效等的記憶。
2 詩詞謎語教學法
在中藥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中藥謎語或古詩詞內容,如胸有大略(遠志)、藥鋪關門(沒藥)、五月初五(半夏)、苦熬三九(忍冬)、牧童(牽牛子)等。一些古詩詞也由中藥名組成,如李時珍給妻子信中寫道:“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菀,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從容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曰蒼耳子。明春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返鄉,至時自有金銀花相贈也。”內含紅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蓯蓉、急性子、蒼耳子、紅花、馬勃、杜仲、金銀花等中藥,傾吐了夫妻間深切的相思之情。中藥內容枯燥,穿插一些詩詞、謎語進行教學,能調動課堂氣氛,提高課堂互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 實踐教學法
中藥學是一門實踐學科。古代中醫師醫藥不分家,既能看病開方,又能識藥辨藥。作為中醫專業的學生,能辨識一些中藥也是基本的素養。現在多媒體技術發達,在課堂上就能看到海量的清晰中藥圖,通過實物圖片的學習,能讓學生初步掌握中藥的性狀。另外,中藥學實踐課上,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中藥標本。課余,可以在學校中藥園辨認中藥。通過中藥的實踐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中藥的主動性。另外,對一些容易掌握或藥食同源的中藥,可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運用。通過反復的用藥實踐,反復深化,反復理解,能更好地掌握中藥的性能、功效、主治。
4 視頻教學法
中藥種類較多,雖實踐性強,但難以記憶,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地播放中藥相關視頻,如《本草中華》、《本草中國》等大型紀錄片,從視覺上對學生產生沖擊。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中藥的產地、炮制、采收、功效等內容,加深對中藥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中藥學是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的紐帶。掌握好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將中醫基礎理論融匯于中藥學中,腳踏實地的學習中藥學相關知識,是學習中藥學的必經之路。重點記憶中藥功效,在此基礎上理解其運用、推導其性能,反復深化,反復實踐,才能把中藥學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