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方方 盧翠潔
【摘 要】為了增強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崗位勝任力,為了給予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及探索,目的是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高職高專;崗位勝任力;結核病
中圖分類號: G712;R-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5-020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98
Exploration of Tuberculosis Teaching Mode in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I Fang-fang LU Cui-jie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Zigong Sicuan 643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ost competence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to provid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 units with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here to the orientation of post demand and teaching work as the center.Teachers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cultivate qualified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st competency;Tuberculosis
高職高專臨床醫學院校承擔著培養服務基層的醫療衛生人才的重擔,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1]。依據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崗位需求、職業標準和崗位勝任力等方面的變化,通過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內容的優化,提高辦學質量,進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為醫療衛生事業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生活、工作、學習越來越方便。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醫療、教育領域中大數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3]。高職高專學生的學情特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4]。學生學習目的更加多元,學生學習方式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注重獲得性體驗,擁有新思想,喜歡新事物,注重實踐操作。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方法上面進行了創新和改革,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團隊合作意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素質等方面,以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的需要與規劃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以“結核病”為例,探索其教學模式,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何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度,如何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1 教師授課
1.1 導入新課
首先老師通過單口相聲形式講述與結核病有關的歷史性小故事來導入新課,學生聚精會神的聆聽老師的故事。然后,播放有關國內外結核病發病率的視頻。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學生對結核病的興趣度。
1.2 復習舊課
教師將解剖學、生理學和病理學中與結核病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在課堂上與學生一同回顧,使學生對該疾病的理解更加深刻。
1.3 講授新課
教師在講授新課時,激發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與學生多互動。臨床醫學專業的結核病,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講解,例如:一是定義;二是病因和發病機制;三是臨床分類及病理變化;四是臨床表現;最后是預防及治療原則。目的一是為了學生以后走在工作崗位上對于疾病能更精準的診斷、治療,對于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極強,特別是像結核病這種傳染病,及時有效的處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為醫療衛生事業服務;二是對于在助理執業醫師考試中與結核病有關的題得分率高。
1.4 鞏固新課和歸納總結
教師可結合案例,對本次課的內容進行梳理。使學生對該疾病的學習目標、重難點等更加清晰明了。
1.5 布置作業
教師可借助現代信息化手段來檢測學生對該疾病的掌握程度,例如:通過微信平臺、超星學習通、職教云等進行測試。測試的題目有多種,可選擇游戲通關、視頻任務點及試題測試等等多樣化。
2 學生活動
2.1 與結核病患者上一堂課
學生見習,教師帶領學生進醫院與結核病患者溝通交流,因結核病是傳染病,所以采用的是隔離防護室,通過視頻,案例探討等方式互相交流。目的是學生可以與患者進行溝通,讓學生能理解患者、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等,增強學生的崗位勝任力。
2.2 思維導圖和宣傳海報
學生會組織了一系列關于結核病的繪畫活動,一個是畫結核病的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設計。第二個是制作防治結核病的海報。活動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自己將結核病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另一方面展示學生的愛好、才能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3 學術講座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輔助,開展“防治結核”等相關講座。后續也可開展一些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如學生下鄉為村民講解防治結核病的小知識點等。為更多群眾帶來溫暖,帶來健康。
2.4 競賽活動
師生共同合作,開展關于結核病的知識競賽及相關辯論賽,包括團體賽和個人賽事等。激情的辯論、驚心動魄的搶答,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其余溫久久不散。
2.5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在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學生將社團的風箏節與防治結核病相結合在一起,學生制作了很多風箏形狀的小卡片,上面有很多關于結核病內容,非常有意義。
3 反思
后續,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學生反映在參與結核病的一系列活動中,對自我滿意度、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想、知識點掌握度、團結合作意識等方面評價較高。有學生反映收獲豐富,甚至還有很多想法,想繼續實行下去。通過這一種疾病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教師的感悟是高職高專的學生思想新,動手能力強,創新思維強,但是理論知識掌握度不夠,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和人生道路上起到好的引路人。
4 總結
人才培養,應是知識、技能、能力共同協調發展,將三者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為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董靜,馬向陽,崔福江,等.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程改革與實踐[J].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2016,34(1):143-144.
[2]董學峰,楊維群,張文杰,等.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崗位能力調查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34):73-75.
[3]路鋒,師東菊,龐博,劉佳鑫,宮雪,商琳.“互聯網+”背景下醫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查與分析[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8,39(9):90-93.
[4]王一涵.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本科學生學情分析與教學模式變革探究[J].天津大學學報,2019,21(3):26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