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摘 要:大慶是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隨著城市轉型和能源開發問題而產生了大量的工業設施遺存。本文分析大慶公共藝術發展和工業遺存的現狀,從生態發展、節約資源、文化保護的角度出發,在公共藝術視野下對工業遺存再設計利用,重塑城市形象,為更好地體現城市的價值和提升城市魅力提出相關公共藝術策略。
關鍵詞:公共藝術;工業遺存;再設計利用;石油工業
大慶市作為全國重要的石油資源型轉型城市,面臨嶄新的轉型發展機遇,建設美麗宜居生態城市,重塑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魅力和競爭力是能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石油能源的減少,大量工業設施成為“閑置資產”。從生態發展、節約資源、文化保護的角度出發,簡單拆除原有工業設施無疑是一種浪費和對工業文化的破壞。在公共藝術的視野下對原有工業遺存設施進行再設計利用,使其變廢為寶,展示大慶城市工業文化的獨特魅力,保留大慶工業文化的歷史痕跡和城市發展的記憶歷程,建設魅力大慶和美麗宜居城市。
1 大慶公共藝術發展現狀
1.1 城市性質的局限性
大慶是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油田分布范圍比較廣泛和分散,城市呈線狀發展,早期的居民生活多數圍繞油田礦區。城市功能建設存在歷史體制性制約因素的影響,社會承載功能和服務功能相對不足,城市的聚集優勢并未形成。隨著大慶城市轉型和城市化進程的顯著化,城市建設逐漸開始按照城市發展的標準進行規劃和分布,城市公共藝術大量出現。
1.2 公共藝術形式單一
大慶早期的公共藝術以主城區的轉盤道雕塑和各單位廠區的主題性雕塑為代表,缺乏大眾形式的公共藝術環境。很多公共藝術設施在環境中僅僅起到裝飾作用。小區環境里面以一定的公共娛樂設施,圍繞著景區和公共空間的公共藝術設計建設較少,鐵人廣場和時代廣場是典型的有規模而缺乏公共藝術的單一形式的代表。
1.3 缺乏城市地標性公共藝術
大慶地域的公共藝術缺乏具有地標性,例如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巴黎“埃菲爾鐵塔”以及德國漢堡的“挑水工”街頭雕塑,作為城市印象的代表性藝術語言是根本問題。很多城區為了搞好自己的環境美化而建設了一些雕塑和景觀公共藝術設施,但設計的形式各自為主,沒有形成與大慶城市整體環境相協調的公共藝術形式,這也是目前大慶城市公共藝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2 大慶石油工業遺存現狀
2.1 完整的工業區
大慶油田開發建設歷經60年,城市功能體系逐步完善,城區環境建設規劃科學有序。在油田開發過程中,建設了比較完整的工業區。工業區一般都距離城市中心有的很遠的距離,因生產生活的需要而建立了生活、醫療、教育配套。隨著城市發展導向的變化,有些工業區不再成為石油生產的需要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遺留大量完備的配套設施工業廠區。
2.2 工業建筑群或工業設備群
油田為工業區建設了大量的工業建筑,因石油生產而形成了大量的工業設備群,工業建筑廠房和廠房內的各種生產設施規模大、設施成本高、重復利用的可能性很小,因而成為工業遺產而閑置。
2.3 大慶工業遺存的分布
大慶石油工業屬于中國現代工業的一部分,并且整個城市的形成與發展,與石油工業息息相關,因此工業遺產在時間分布、空間分布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大慶工業遺產的時間分布特征。現有的工業遺產分布的區域,涵蓋大慶市的薩爾圖區、讓胡路區、紅崗區、大同區、林源縣等多個城市區域可以看出分布區域較廣,幾乎涵蓋了大慶市主要城市區域。其中約有一半的工業遺產分布在薩爾圖區,這是因為薩爾圖位于大慶長垣中部,是大慶油田最大、最早投入開發的油田,也是當年大慶石油會戰的聚集地。
2.4 大慶工業遺產類型結構特征
大慶工業遺產多是以工業區、工業建或構筑物群、工業景觀區的形式存在的,從工業遺產類型的功能屬性來講,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功能類型。大慶工業遺產類型的特征鮮明,且帶有濃厚的地域性。石油產業中工業特征鮮明的是勘探、開采、儲運、加工等設施設備,這些大型的設施設備矗立在城市之中,工業氣質突出、雕塑感強、可識別性強。
3 公共藝術對城市建設的作用
公共藝術是指在公共空間環境中存在的藝術形式,特點就是“公共性”和“藝術性”,是完全開放與城市居民能夠產生互動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它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能夠彰顯城市的特色,也能夠對提升城市形象起到關鍵作用。城市環境建設不斷發展,公共藝術設計不斷升級,形式會更加豐富,因此公共藝術設計者應該不斷創新思路,設計出更加有特色的藝術品,為城市形象的塑造貢獻力量,城市雕塑、環境藝術或裝置藝術,以及時尚產業等,這些被譽為城市“公共藝術”的廣泛領域,已經成為塑造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人生活品質最為直接的標志,并被越來越多的城市人認識。
4 大慶工業遺存的價值
第一,大慶石油產業是新中國石油發展的開端,體現了石油工業的技術發展與革新,因此大慶工業遺產的歷史價值和科學技術價值更為突出。
第二,大慶是“百湖之城”,自然湖泊和工業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地域景觀價值較高,在設計再利用的過程中可以把工業設施很好的改造設計并與環境結合起來,能體現出較高的工業文化價值。
第三,石油工業主要是以野外作業為主,管線主要鋪設在地下,因此就建筑而言,地上僅是一些設備房和操作間等輔助用房,建筑形式簡單,故工業建筑的經濟利用價值和審美價值不高,但是可以通過作為公共設施和藝術展示等公共藝術的形式實現特有的歷史文化價值。
由于這三個價值方面的主導性影響,在評估具體價值時,歷史價值、科學技術價值、社會文化價值、地域性價值所占的比重較高,而經濟利用價值比例較低。
5 公共藝術視野下的再設計利用
5.1 廢棄工業廠區的再設計利用
再設計要堅持“公共性”和“藝術性”公共藝術原則,作品要符合廣大市民的接受度,與公眾進行互動,作品選擇體現民主性。針對城市中心地帶的廢棄工廠,拆除原有的建筑圍墻,對廢棄工業區進行平面設計規劃,結合周邊的環境設施,做出生態型修復設計方案。參考國內外例如北京798工廠藝術改造的成功案例,對建筑廠房原有結構進行保留,保留原有的建筑形態和主要結構。組織相關專業設計團隊對廠區的建筑進行公共藝術的主題造型設計,可以把部分廠房設置成公開的群眾活動場所,把廠區中心地帶設置成群眾娛樂廣場,結合工廠的原有的布局進行藝術修復。
5.2 遺留工業設施的再設計利用
工業遺存的設施要考慮社區、公園、學校、廣場、集中商業區。針對工廠內的原石油工業設施,要結合工業設施的形態進行再設計。運用二維圖像、三維圖像的設計手法把原有工業成品原地改造使用,把原本屬于一個場所特定文化范疇的機械、器具、局部作為設計內容,或者將其直接搬移到公共空間。通過形態改造和顏色的美化,以及原有設備的完整保留。以裝置藝術和現在雕塑的藝術形態展現。對于廠區外的零星分布的工業設設施,做單體的和小群體的公共藝術形態。改造再設計使大慶石油工業元素和工業精神體現相對充分,避免和減少材料的浪費。還可以考慮將原有工業設施拆卸,搬運到城市的不同位置,通過藝術家的改造設計使其煥發出新的藝術魅力。
總之,在“天然百湖之城、綠色油化之都、北國溫泉之鄉”的美譽下,大慶通過廢棄資源工業遺存再設計的公共藝術策略,重塑城市形象,更好地體現城市的價值提升城市魅力,同時把大慶工業文化傳承下去,把遺存的工業文化作為大慶從能源型城市向綜合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石。
參考文獻:
[1] 鄧瑛,楊芳.論城市公共藝術建設與城市形象的塑造[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02):69-71.
[2] 姜靜.大慶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8.
[3] 湯耀華.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探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2):79-81.
[4] 莫畏,李天冶.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給城市帶來的影響[J].綠色環保建材,2017(03):254.
[5] 孫志敏,馬令勇,李靜薇,薛婷,李清,賈嬌嬌.大慶石油工業遺產的構成及特質解析[J].工業建筑,2016,46(07):81-86.
[6] 劉永濤.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藝術建設[J].理論界,2010(0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