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性作業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新課程下的美術教材中包含手工、繪畫、欣賞三大類別,其中手工類占教材的40%。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美術實踐作業的創新性,既關系到整個美術的教學質量,又能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審美能力。本文將針對常態美術課堂中的美術實踐作業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實踐和探索,提出美術實踐作業的創新途徑的策略。
關鍵詞:美術;實踐作業;創新途徑
新課標表明:“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美術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因此,教師要通過對教材資源的整合利用,對實踐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設計,為學生設計剪紙型、制作型、繪畫型作業,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積極性,打造高效的美術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1 美術實踐作業的現狀
現有的美術實踐作業教學存在材料準備困難、作業時間不足、作業創新能力較弱等現狀。
1.1 材料準備困難
面對這種實踐性極強的美術實踐作業課,課程材料的準備是復雜的,以至于很多教師都放棄實踐作業的教學改為繪畫課。當前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繪畫課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觸覺體驗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所以,教育工作者渴望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創新美術實踐作業教學。
1.2 課堂作業時間不足
一方面,在美術課堂中,實踐作業的演示程序比較復雜,教師因示范時間太長,擔心課上預留給學生的作業時間太短,就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完成美術作業;另一方面,由于實踐作業課前期材料的準備不充分,如學具中的陶泥會干燥硬化,課上學生需要花費時間去練泥,因此會耽誤上課實踐作業的時間,往往在課堂上呈現的實踐作業都是半成品。
1.3 作業創新能力較弱
實踐美術教學充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通常能在課堂上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然而,學生經常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材料的感官體驗上,所展現的作品往往缺乏創新,甚至有的是直接臨摹教材中的示范。
2 美術實踐作業的創新途徑
在實際的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實踐作業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設計。下面對創新美術實踐作業提出幾點建議。
2.1 繪畫型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動手能力比較強,且對顏色和線條比較敏感。因此,繪畫型作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繪畫滿足學生對事物的想象力,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繪畫型作業是美術教學中常見的一種作業類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對于作業的完成效率和質量會有所提高,進而強化教師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七彩的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選取一個場景或者一件事情進行繪畫創作,并且為畫的場景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繪畫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就自己所畫的場景進行講解和展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創作目的。通過作品展示,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繪畫型美術作業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持久的美術興趣。
2.2 剪紙型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學習不僅是一項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更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創新。新課標要求淡化以美術學科為中心,傳承美術文化,要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發現其獨特的魅力,感受美術蘊含的文化價值。例如,《剪紙》教學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剪紙的由來、流程、方法、技巧等相關知識。老師可以順勢布置相關的剪紙作業:“老師想利用剪紙來裝飾一下我們的教室,同學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剪出自己喜愛的剪紙作品嗎?”在剪紙活動中,同學們的創造思維被激活:有的說可以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有的說可以在那面墻上貼一些花花草草。
剪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在美術實踐作業中融入剪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感受剪紙文化的魅力,促使學生更熱愛和尊重傳統文化。剪紙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在剪紙活動中,學生通過調動自身的感覺器官對事物進行創作,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還能促使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2.3 制作型作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實踐作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要讓學生樂于創作,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制作型作業還是繪畫型作業,都是藝術作品的創作,都蘊含著美術創作的法則和原理。制作型作業與繪畫型作業相比,主要區別是作畫材料發生了改變,如用泥條和毛線代替了線條。例如,在《夸張的人臉》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繪畫創作,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繪畫,借助各種材料,制作一個人臉面具。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穿戴表演,并且要對自己的作品從制作想法、制作過程、制作材料等方面進行說明。這種做法不僅讓學生體驗了美術課的愉悅性,還能讓學生在創作、表演中提高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和美術技能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3 結語
美術實踐作業的表現形式多樣化,教師引導實踐作業創新的方式也很多。如何提高美術實踐作業的創意,既關系到整個美術教學的質量,又影響到學生對美術價值的認知。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思維方式,更新教學理念,大膽創新美術實踐作業,在多元化的實踐作業形式中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
作者簡介:王冬蓉(1985—),女,江蘇姜堰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