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陳晏
貴陽市堅持“四個強化”、做實“四個融合”,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深耕五大領域、建設五大體系,加快打造“中國數谷”,著力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化轉型提速推進。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貴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互聯網、大數據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致2018數博會賀信精神,堅持“四個強化”、做實“四個融合”,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深耕五大領域、建設五大體系,加快打造“中國數谷”,著力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化轉型提速推進。2018年,全市大數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增長22.4%,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1%,大數據成為引領貴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夯實基礎、筑牢平臺,大數據支撐強勁有力。我們加大投入、完善設施,高端定位、搭建平臺,不斷匯聚大數據發展資源。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資30.1億元,通信光纜超過19萬公里,行政村100%通光纖,市域4G網絡全覆蓋;市區兩級電子政務外網帶寬由10M提升至冗余200M,被評為“寬帶中國”優秀城市;今年初完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接點擴容工程,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9130Gbps。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建成“中國數谷”大數據國際信息產業園、大數據生態產業園、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10個大數據產業園,形成特色突出、多點發力、產學研一體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格局。大力提升數博會資源吸附力,通過連續4年的成功舉辦,數博會正加快成為大數據領域國際性盛會、世界級平臺。自首屆數博會舉辦以來,已累計簽約項目476個,簽約金額888.49億元,多項大數據領先成果在貴陽落地轉化,為我們在全球配置大數據發展資源提供了有力支撐。
做實項目、做新業態,大數據產業加快聚集。我們盯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等五大領域,以項目為抓手,加快構建大數據產業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狠抓招商引資,2018年,通過實施產業大招商、“尋苗行動”等,引進馬蜂窩等大數據優強企業58家、具有發展潛力的大數據企業77家,新簽約醫渡云總部等大數據項目82個,投資總額194.96億元,引進的43家軟件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狠抓企業培育,通過開放數據、拓展場景、技術推廣等方式,幫助大數據企業快速成長、做大做強。2018年,全市大數據企業達到1632家。滿幫集團成為全國最大的大數據物流平臺,貴陽朗瑪連續3年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海譽科技等24家企業通過CMMI-3(軟件開發能力成熟度)認證。狠抓項目建設,以打造“中國數谷”核心區和永不落幕的“數博會”為目標,啟動建設全長約20公里、涵蓋面積74.56平方公里的數博大道,首批20個重大項目已開工建設,貴州應用大數據展示中心新館等項目將在2019數博會期間精彩亮相;與騰訊等公司攜手共建“數智貴陽”,著力打造政府和社會智慧治理新樣板;以建設全國首批5G應用示范城市為契機,全力實施全國首個5G實驗網綜合應用示范項目,目前已推出12個5G應用場景。狠抓技術創新,建設中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為發展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提供了平臺支撐;組建貴州省量子信息和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在探索建設“城市直聯”量子骨干網絡,推進量子技術產業化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組建區塊鏈發展聯盟,為推進塊數據城市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入選2018年中國城市區塊鏈發展25強,排名第五。
數化萬物、融合發展,大數據價值充分釋放。我們全面推進大數據與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新場景、催生新業態,加快構建大數據應用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強力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千企改造”和“萬企融合”行動,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2018年,全市累計實施融合項目589個、總投資380.8億元,推出36個省級標桿項目、300個市級融合示范項目,組織開展了3569家企業融合程度評估,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總體融合指數達到45.3,位居全省第一。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發展方興未艾,啟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貴陽)二級節點規劃建設工作,完成標識解析基礎平臺建設并投入運行;貴州航天云網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2018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成為首批4個國家級區域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平臺之一。強力推進大數據與政府治理深度融合,鞏固提升公安塊數據指揮中心、“數據鐵籠”等應用成果,深入實施大數據經濟運行監測、市場監測監管、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市容環境監管、河湖管理等大數據治理示范應用;推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營商環境大數據監測中心、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項目等政務服務應用,形成“一張網、一朵云、一個號、一扇門、一支筆、一次成”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貴陽模式,讓企業、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強力推進大數據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筑民生”綜合服務平臺被國家發改委列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工程,大數據+教育精準扶貧平臺入選教育部2018年教育管理信息化應用優秀案例,貴陽人口健康信息云平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大醫院、各專家的診療服務,大數據+交通讓貴陽交通擁堵狀況得到極大緩解,“貴州通”APP讓廣大市民和游客交通一站通、旅游一票通、看病一號通等成為現實。強力推進大數據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建成“貴陽市大數據精準幫扶平臺”,集成了扶貧、民政、教育等27個部門數據,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技術支撐;建成“貴陽市果蔬生產管理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農業生產、管理精細化,實現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成為護航舌尖上安全的利器。目前,該平臺覆蓋果蔬生產企業、基地115家,可追溯面積14.84萬畝。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形成“企業+基地+網店”“協會+合作社+網店”等模式,涌現出以息烽縣立碑村為代表的一批品牌電商村寨,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2018年,全市農村電商交易額達到20億元。大數據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融出了發展新動能、融出了百姓新生活,更融出了一片創新創業創造的新天地。

標準引領、健全法規,大數據安全有效保障。我們以標準建設為引領,以法規建設為支撐,以數據安全為保障,牢牢掌握大數據發展話語權、積極搶占大數據發展制高點。加快構建大數據法規體系,先后頒布施行了《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貴陽市大數據安全管理條例》《貴陽市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正有序推進《貴陽市數據交易服務機構管理條例》等立法工作,為發展大數據、建設“中國數谷”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快構建大數據標準體系,參與編制了《信息技術數據交易服務平臺交易數據描述》《信息技術數據質量評價指標》2項國家標準,發布了4項大數據貴州省地方標準,6項地方標準將于年內發布,貴陽標準正在成為貴州標準、中國標準。加快構建大數據安全體系,在全國先行先試,率先開展以一個城市為目標的大數據及網絡安全攻防演練,并形成常態化演練機制;貴陽經開區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認證示范區,建成首個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重點打造集戰略、戰役、戰術于一體,公共、專業與特種靶場相結合的國家靶場、軍民融合靶場、關鍵基礎設施專業靶場、新興網絡靶場,奇虎、360等48家大數據安全企業落地發展,數據安全防火墻越筑越牢,數據安全產業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