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六盤水市委書記 王忠
六盤水市著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一二三產業轉型優化升級。
大數據是一種技術,一種理念,一種資源,更是一個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建設“數字中國”各項決策部署,嚴格按照省委“一個堅定不移、四個強化、四個加快融合”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自身優勢,堅定不移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深度融入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將物聯網產業納入“七大產業板塊”全鏈條發展,著力促進大數據成為驅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以數據為關鍵,著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風生水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自2017年我市成功舉辦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六盤水分論壇暨物聯網高峰論壇以來,我們緊緊圍繞六盤水得天獨厚的資源,始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物聯網發展為引領,積極邀請知名物聯網骨干企業、通信運營商、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成立“六盤水物聯網產業聯盟”,深入開展“產業大招商”及“尋苗行動”,不斷擴大我市物聯網生態圈,切實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完成89.91億元,增長38.24%;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8.66億元,增長39.71%;電信業務總量、電信業務收入分別為166.56億元、21.09億元,分別增長181.41%、10.11%;全市從事物聯網相關業務的企業達254家,從業人員近10000人,大數據產業發展呈現出健康向上的勃勃生機。
以融合為手段,著力推動三次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一二三產業轉型優化升級。2018年,全市7個項目入選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省級標桿項目,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平指數33.2,排名全省第三。農業方面,建成12個農業物聯網基地,成功舉辦全省大數據與農業融合發展工作推進會;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數據采集、實時監控,成為全省唯一的獲國家首批認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盤州市、水城縣、六枝特區入選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工業方面,全市煤礦機械化率達82.5%,發耳煤業31004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成為西南唯一通過省級驗收且正常生產的智能化工作面;“盤江云”管控系統等項目入選貴州省推動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優秀項目案例。服務業方面,“玩轉六盤水”智慧旅游APP自上線以來,下載用戶量已達22000余人次,有力助推我市旅游業發展持續“井噴”;“水鋼智慧物流平臺”通過交通運輸部考核,成為交通運輸部實施的229家無車承運人企業之一。
以高效為目標,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目前,市縣兩級政府非涉密應用系統全部接入“涼都云”本地數據資源池,實現市、縣兩級政務數據資源目錄100%梳理、100%上架,大數據助推政府治理模式創新獲國家肯定;形成“安全云+風險管控、隱患治理、應急保障”的安全生產防控體系,煤礦、非煤礦山、甲烷、一氧化碳等高危行業企業實現市、縣、企業集團、企業四級聯網監控;“天網工程”基本實現社會面和重點要害部位全覆蓋,有效提升平安涼都建設水平,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增強;著力打造“城市的云上管家”,城市網格管理覆蓋率達90%以上,重點區域視頻監控覆蓋率達100%,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構建基礎數據、目標指標、空間坐標、技術規范統一銜接共享的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并聯審批、業務協同、規劃成果共享,為深化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奠定堅實基礎。
以惠民為導向,運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為。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為主要方式,努力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目前,已建立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的網上辦事大廳服務站點,整合42個部門348個事項清單,“一網通辦”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80%、縣鄉兩級達70%;市縣鄉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遠程醫療網絡服務體系三級實現全覆蓋,群眾坐在家中就能看名醫;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接入統一預約掛號平臺,14家醫療機構開通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渠道,群眾跨省異地就醫不再是難事;打造“六盤水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將醫療、教育等行業共47個智慧體驗應用以數字、圖片等直觀方式展現在市民面前,為群眾盡情體驗和感受科技的魅力與神奇創造良好條件。
以要素為支撐,著力夯實大數據產業發展基礎。資金保障方面,每年設立1000萬元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萬企融合”專項資金及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撬動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元。人才支撐方面,六盤水師范學院入選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每年可培養大數據相關人才約160人;通過實施大數據人才引進和培養“十百千”工程,累計引進大數據人才328人;組建大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促成30余名省內外專家為我市大數據發展應用及相關工程實施提供決策咨詢。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完成與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高速互聯,率先在貴州實現NBIoT全域覆蓋,物聯網關鍵網絡基礎邁入全省第一方陣;5G實驗基站成功開通,中國移動在我市設立5G聯合創新中心六盤水實驗室,推出AR游戲體驗、無人駕駛、VR騎行單車體驗等全新應用;多彩貴州“廣電云”用戶達32.67萬戶,全市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達42.75萬戶,建成鄉鎮廣播影視綜合服務站77個,農村全部實現從“開門見大山”到“開機看世界”的華麗轉變。

2019年2月26日,王忠(右三)在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了解智能化采煤系統運行及安全生產情況。(黃蜀錦 / 攝)
今天的涼都大地,大數據發展方興未艾、未來可期。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講話精神,以2019年數博會為新的重大契機,加速深度融入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全力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切實提升數字涼都建設能力水平,奮力開創六盤水大數據發展新局面,接力譜寫百姓富、生態美多彩涼都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