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安順市委書記 曾永濤
黔中有“數”,“融”出新篇。安順市按照“一堅定、四強化、四融合”的要求,以“大數據+”為抓手,強力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連續在貴州省成功舉辦,凸顯了貴州在這一領域的突出發展優勢,彰顯了貴州在這一領域對世界作出的積極貢獻。近年來,安順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數據戰略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一堅定、四強化、四融合”的要求,以“大數據+”為抓手,強力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
“大數據+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攻城拔寨”。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借助大數據技術讓脫貧攻堅更加精準高效。安順市率先在全省將測繪地理信息空間大數據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開發建設安順市精準扶貧系統,切實將扶貧對象、致貧原因、扶貧舉措、扶貧成效、掛圖作戰等實現“一張圖”管理,該系統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及省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利用大數據為產業扶貧賦能,加大農產品質量電子監控及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力度,從生產、加工、銷售、物流配送全過程推進大數據與農業融合發展。已在全市打造農業領域融合標桿項目1個、融合示范項目5個,培育帶動了黔好貨、梓涵等一批“大數據+農業”融合企業。標桿項目貴州綠野芳田公司信息化產銷平臺,依托大數據實施“菜單式”扶貧,通過分析用戶訂單需求數據、農村土地數據、市場需求數據等,精準指導整個西秀區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科學引導農業供給側改革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銷信息精準對接,帶動貧困戶4171戶7483人參與產業發展。
“大數據+產業”,引領實體經濟“換代升級”。全面開展“萬企融合”大行動,深入實施“千企改造”“企業上云”等工程,借助大數據手段,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打造“智慧軍工”,促進中航貴飛、黎陽、安大、安吉等企業廣泛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涌現出中航貴飛制造系統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和聚合分析研究與工程應用省級標桿項目,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到31%。推動手機、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等電子信息制造企業開展全業務流程數字化改造,培育形成以西秀、鎮寧為示范的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56.7%。引進盛世動景、點石通等高成長性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全市軟服業的從無到有,2018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2.71億元。以大數據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百靈集團、錦程鋁業、晨春石業等企業信息化改造,涌現出百靈集團互聯網+慢性病醫療服務等項目。加快推進“智慧旅游”,搭建安順市旅游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建成“數據黃果樹”“掌上龍宮”等APP平臺,推出“安順市全域旅游惠民卡”,實現游客“一卡在手,暢游安順”,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35%、37%。整體推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省級農商互聯示范縣建設,黔中(安順)物流園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帶動金融服務、家政服務、快遞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2018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45億元。
“大數據+城鎮”,推動全域安順“智慧宜居”。聚焦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建設智能公共基礎設施,為安順裝上“智慧大腦”。全力推進“智慧安順”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先后建成市政府電子政務平臺、扶貧云平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公交”平臺等20余個專業服務平臺,打造了擁有4400GHz計算能力、20000G內存、PB級安全存儲的“安順彩云”;積極探索“智慧社區”建設,全省首家智慧社區體驗館成功在國際佳緣服務中心開館;建設“智慧城管”平臺,實現對路燈、井蓋、戶外廣告、綜合管網等市政公共設施的智能管理。大力實施“滿格安順”行動計劃,推動美麗鄉村“小康訊”建設,實現4G網絡覆蓋全市城鎮及4891個30戶以上自然村,2018年全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7.08億元。
“大數據+環保”,織就生態保護“天羅地網”。依托大數據手段建成“數字環保”平臺,為我市環境監管裝上“千里眼”,實現對全市重點污染源、飲用水源地等的全天候智能監管。目前,“數字環保”平臺建成了13個大類、36個小類的環境專題圖,為19家工業污染源繪制了三維模型;完成了59個監控點的視頻監控建設,39個國控、省控、市控重點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3家水質自動站、4個空氣自動站點的數據實現實時傳輸。大數據手段的運用,有效保護了安順市生態環境,2018年全市地表水水質達標率達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率在98%以上,森林覆蓋率達56%。

曾永濤(前中)在西秀產業園區了解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情況。(安順市委辦公室供圖)
“大數據+政務”,實現營商環境“一鍵優化”。借助大數據云端服務,全力構建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打造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建成市、縣、鄉、村四級便民利民網上辦事大廳1518個,進駐事項4萬余項;打造具有安順特色的APP應用系統“我的安順”智慧城市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動更多政務服務“掌上辦”“指尖辦”;依托全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優化政務服務流程,統一事項管理、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業務受理、統一電子證照,實現企業和群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全市漫游”;建成全市政務大數據開放平臺,實現31個部門和8個縣區3073個數據目錄梳理和20多萬條數據上架,開放數據總量僅次于貴陽市。
“大數據+民生”,打通服務群眾“神經末梢”。積極運用大數據服務民生,加強信用、綜治、財稅、醫療、衛生等領域的融合,讓人民群眾共享大數據發展紅利。推動“大數據+信用安順”建設,建立安順市金融機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信息報送制度,積極鼓勵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各類大數據平臺進行信用管理,加強對失信行為的市場性約束和懲戒。推動“大數據+平安安順”建設,完善“雪亮工程”視頻監控體系,建成“永安平臺”,開展智能停車、智慧路燈、煙感、電梯衛士等一批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有效提升了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推動“大數據+健康安順”建設,實現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遠程會診視頻系統互通。推動“大數據+教育安順”建設,實現中心城區內87所中小學聯網,1.5萬名用戶可通過網絡享受個性化、智能化的教育資源。創新運用大數據手段強化民生領域監督執紀工作,建成安順市“民生監督云”數據平臺,平臺與各縣區紀檢機關微信號相連接,實現“線上”和“線下”監督緊密結合。投入使用以來,共督促各級各部門整改問題7000余條。
黔中有“數”,“融”出新篇。安順將繼續堅定不移把大數據戰略行動縱深推進,夯實融合基礎,創新融合方式,拓寬融合領域,提升融合成效,持續推動安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