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畢節市委書記 周建琨
畢節市依托區位優勢和地域特色等資源稟賦,以應用數據為基礎、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保障、以高效服務為原則、以發展產業為目的,運用大數據思維方法助推大數據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畢節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數據發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四個強化”“四個融合”發展要求,依托區位優勢和地域特色等資源稟賦,以應用數據為基礎、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保障、以高效服務為原則、以發展產業為目的,運用大數據思維方法助推大數據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2%,是近6年來在全省綜合排名中最好的一年。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1.8%、12.8%、15.1%。
聚焦聚力數字共享,著力推動“一云一網一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以“一云統攬、一網通辦、一體化政務平臺”為目標,積極推動非涉密應用系統互聯互通,消除“信息孤島”,促進數據再利用、再創造、再賦值。制定印發《關于加強數據中心建設管理應用工作的通知》,將全市自建應用系統遷移至云上貴州系統云平臺,規范全市數據中心建設管理。積極搭建畢節市市級數據共享和開放平臺,為政務數據共享和開放提供標準化載體和技術支撐。堅持“共享是原則,不共享是例外”,統籌全市10個縣(區)及30余家市直部門圍繞信用、交通、醫療等22個主題,依托市級數據共享和開放平臺,深入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著力做好政務數據分級分類、目錄資源梳理及上架等工作。截至目前,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有數據目錄69個,數據元目錄4770個,數據集128個;數據開放平臺數據集總量為264個。
聚焦聚力數字設施,著力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保障邁上新臺階。信息基礎設施是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畢節市以全面提升全市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為目標,大力實施“無線網絡·滿格畢節”、小康訊、數字基礎設施提升等行動,科學合理布局全市通信基礎設施。2018年,共完成1423個3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覆蓋建設任務;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09.63億元,同比增長177.7%。截至2019年4月底,全市通信基站數達3萬個(含邏輯基站),光纜長度累計達22.62萬公里,固定寬帶用戶數累計達108.64萬戶(含廣電寬帶用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聚焦聚力數字民生,著力推動政務服務質量水平得到新提升。以建設優質、高效及透明政府為目標,強化大數據在政務民生領域的應用,打造了就業服務平臺、社會綜合治理系統平臺、煤礦安全監管平臺、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平臺等一批典型政務服務系統平臺,為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政府行業監管部門、信用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信用信息服務,推動政府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截至目前,“畢節就業云”平臺共采集全市勞動力信息422萬余條,登記企業4600余家,發布崗位11500余個,錄入5100余名求職者個人信息,實現了招工求職無縫對接;社會綜合治理系統平臺現有數據采集項總數460項,實現了對標準地址、實有房屋、實有人口、實有單位等數據的全面采集和統計分析;煤礦安全監管平臺主要聚焦硬件、軟件及網絡傳輸等環節,正在穩步推進升級改造;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平臺共歸集“雙公示”等信息數據56.4萬余條,2018年同步向省、市信用網站推送數據14884條,向信用中國網站推送數據11656條,向全國信用信息平臺推送數據119條。

2019年3月21日,周建琨(左一)在黔西縣雨朵鎮平壩村香蔥種植基地了解產業發展情況。(畢節市委辦供圖)
聚焦聚力數字經濟,著力推動大數據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緊緊圍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目標,依托地域特色資源稟賦,制定畢節市2018年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化技術優勢,打造一批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典型示范,初步實現產業錯位布局發展。2018年,全市產業融合指數32.8,比2017年上升3.6;完成8個融合標桿項目、61個融合示范項目建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達5.29億元,同比增長32%;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完成76.07億元,同比增長14.5%;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達4.83億元,同比增長104.7%。聚力大數據+工業深度融合,大力實施煤礦綜合機械化和生產輔助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2018年,全市完成智慧煤礦升級改造83對,其中綜合機械化改造28對、生產輔助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55對,完成改造后煤礦產能釋放率平均提升15%—20%,降本增效效果顯著。著力引導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業在產業園區形成集群,促進產業集聚。著力將金海湖新區鋰電池聯盟基地、金沙電子信息產業園等打造成專業技術強的產業園區,金沙電子信息產業園、畢節經濟開發區大數據信息企業正逐步實現規模化發展。聚力大數據+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依托市農業大數據中心,圍繞中藥材、蔬菜、食用菌、茶葉等特色產業,在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及百里杜鵑管理區等縣(區)集中建設一批物聯網技術應用和農業大數據信息服務示范項目,打造20個集物聯網應用、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大數據信息服務、農業電子商務、休閑觀光農業智慧旅游等服務于一體的“畢農伴侶”新型物聯網可持續推廣應用示范基地,2018年實現2個產品質量可追溯,建成10個農業標準示范園區基地。聚力大數據+服務業深度融合,依托全市旅游資源,夯實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基礎,打造全省數字景區示范經濟帶。百里杜鵑景區投資6200萬余元,建設集產品展示、數據分析、方案策劃、案例剖析、市場推廣、景區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電子商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智慧旅游系統,百里杜鵑被納入全省首批“數字經濟示范景區”。依托知名電商平臺助力“畢貨出山”,采取“電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等模式,推動電商企業與農村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網絡銷售渠道,提高鄉村農特產品銷售額。當前,全市建成運營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共8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1700余個。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大數據戰略行動,運用大數據思維方法,借助大數據發展優勢,加快大數據發展,助推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我們將按照省“一云一網一平臺”工作部署,持續推進政務數據“聚通用”,統籌管理數據資源,強化數據聚集共享開放,強化高效政府建設,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機制,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我們將深入實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農業向現代化轉型、工業向智能化發展、服務業向智慧化跨越,為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提供堅強保障,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