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諶晗
又是一年孟夏,行走涼都,我們欣喜地發現,搭乘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快車”,六盤水市山間田壩、工廠車間、城市街區正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水城潤永恒獼猴桃物聯網基地,工區內建氣候觀測站,用手機一掃即可獲得工區施肥方案,坐在監控中心一鍵遠程澆灌……這是農業生產從“靠經驗”走向“靠數據”的生動縮影;
全市1011家煤礦、非煤礦山、冶金工貿、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道路交通等高危行業領域企業接入“安全云”平臺管理,六盤水“安全云”漸成安全監管“千里眼”;
六盤水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建成開館,場館內慧治、惠民、興業等五個展廳,城市大腦、智慧社區等47個智慧體驗應用系統讓人目不暇接,勾勒數字時代智慧生活美好藍圖……
新景象,新驚喜,新收獲。
近年來,六盤水把大數據戰略行動作為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張開雙臂主動擁抱數字經濟“新藍海”,在大數據發展征程上蹄疾步穩、足音鏗鏘。
產業快速發展注入轉型升級“新動能”。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完成89.9億元,同比增長38.2%;全市從事物聯網相關業務的企業達254家,從業人員近10000人。邀請多家國內物聯網骨干企業、通信運營商、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成立“六盤水物聯網產業聯盟”,目前已有33家企業自愿加入。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萬物互聯“新突破”。物聯網關鍵網絡基礎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完成與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高速互聯;率先在貴州實現NB-IoT全域覆蓋,為在廣域范圍接入海量終端提供了基礎支撐;5G等前沿技術應用率先落地。
物聯網融合實體經濟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2018年,六盤水市共打造融合標桿項目8個、示范項目78個、融合企業94戶。全市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33.2,正由融合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加速邁進。
數據“聚通用”開創慧治惠民新模式。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水平全省領先,市縣兩級政府585個非涉密應用系統全部接入“涼都云”。與省級同步率先開通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六盤水站點,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最多跑一次”共整合42個部門348個事項清單,“一網通辦”實現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80%,縣鄉達70%。
“智慧涼都”拓展城市建設“新空間”。“智慧城管”打造“城市云上管家”,城市網格管理覆蓋率達90%以上,重點區域視頻監控覆蓋率100%,城市基礎部件自動監測感知覆蓋率60%以上,智慧環衛系統和智慧城管信息管理系統成為城市管理者的“耳朵”和“眼睛”。

六盤水市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內,市民正在體驗無人駕駛。
創新發展走出保障體系建設“新路子”。六盤水師范學院入選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培育院校;著力實施大數據人才引進和培養“十百千”工程,引進大數據人才328人;組建大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政府設立每年1000萬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萬企融合”專項資金及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帶動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元。
站在大數據戰略行動縱深推進的歷史節點上,“中國涼都”六盤水將躬身耕“云”,朝著“物聯未來”的美麗“云”彩和美好未來大踏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