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鋒 趙 靜
南京市棲霞區堅持以黨委主導,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發揮社會化多元協同作用,構建開放包容的社會治理格局,全面推行“掌上云社區”治理模式。該項目在2018全球城市論壇上被評為“長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實踐案例”。
3月27日,南京市棲霞區召開“掌上云社區”推進會暨“社區學院”開班培訓活動?,F場,全區121個社區(村)的黨組織書記、微信群主、黨員骨干、居民代表等320多人濟濟一堂;線上“會場”,900多個“掌上云社區”微信群、18萬多入群居民同步參與,一時釋放出城市共治共享的巨大“流量”。
這是棲霞區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有益探索。去年,棲霞區“掌上云社區:城市基層大數據治理的創新實踐”,在2018全球城市論壇上被評為“長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實踐案例”。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它的過人之處:“南京第一”——“掌上云社區”運行以來,棲霞區“社區(村)服務管理滿意度”指標獲88.08分,位列南京全市第一;“24小時不打烊”——江蘇省委“每日要情”評論“掌上云社區”服務“24小時不打烊”;“100%回應”——居民訴求“點對點”發送至社工,2小時內回應、辦理結果群內反饋,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121個社區(村)全覆蓋”——共建立微信群900多個,覆蓋121個社區(村),吸納成員逾18萬人;“8大模塊”——“掌上云社區”具有黨建引領、信息交流、工單流轉、“不見面”服務、智能服務、協商議事、多群管理和大數據分析等8個模塊;“590個項目在線辦”——補辦市民卡等590項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項目,居民只需在微信群內@“小棲”,即可足不出戶在線辦理。

黨建統領、人民中心、系統推進、科技支撐、法治保障,成為棲霞“掌上云社區”的幾大亮點?!捌渲校h建統領是社會治理創新的根本要求,也是‘掌上云社區’區別一般微信群最本質的不同?!睏紖^委副書記張志超說。
棲霞區由9個街道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仙林大學城三個板塊構成,常住人口70多萬,社會結構相對復雜,群眾訴求多樣多發,社會治理任務繁重。面對社會治理難題,仙林街道探索網格化城市基層黨建模式,先后獲得16項國家級榮譽,經驗在全省全國推廣,成為棲霞一張耀眼的“紅色名片”。2016年底,在“仙林經驗”基礎上,區委、區政府進一步破解傳統基層管理中弱參與和低回應的難題,堅持以黨委主導,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發揮社會化多元協同作用,構建開放包容的社會治理格局,全面推行“掌上社區”治理模式。

兩年多來,“掌上社區”升級為“掌上云社區”“黨建云社區”,版本由 1.0 到 3.0,卻始終牢牢以黨建為抓手,在村、社區全方位搭建黨建服務和群眾服務平臺,凝聚發展的堅實力量。2018年,“黨建云社區”被列為區委書記的“書記項目”。
“過去線下社會治理協調成本太高、工作效率太低?!睏紖^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偉民說,“掌上云社區”打破了傳統政府服務的時空限制和信息不對稱瓶頸,建立全天候、協作式的服務體系,探索“網格+網絡”雙網融合模式,走好網上黨的群眾路線。
“掌上云社區”以“一個網格、一個微信群”為標準,由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主導,協同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物業和社會組織,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將小程序植入微信群,與微信公眾號、單項功能程序相配合;還開發出黨員身份的“小棲”全科智能社工IP形象,24小時為居民服務,有效提高社區服務效能,增強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截至今年2月,棲霞區“掌上云社區”共建立微信群938個,入群居民186022人,黨群骨干后臺實名19582人,成為“線上社區”的中堅力量。目前,該區60周歲以下黨員入群率已達89%。
“掌上云社區”的探索,最早始于馬群街道。第一批“掌紅”、花崗社區副主任許雁齊,回顧兩年多的群主經歷,感慨道:“以前不關心‘社區門在哪’的居民,如今在群里聊得熱火朝天。黨員網上亮出身份,成為居民的意見領袖,社區的正能量越來越多了?!?/p>
花崗社區是保障房社區,有10000多常駐人口,目前建了若干個微信群,7000多居民入群?!按蠹蚁葟奈⑿湃赫J識我,了解支部工作。我每天除了線下忙活,還要時不時刷刷微信群,居民有咨詢就第一時間回復?!痹S雁齊說,物業管理、亂停車問題、清理樓道環境……網上各種曬,線下立即辦,居民看在眼里,民心漸漸就齊了。
一朵“云”,就是一座戰斗堡壘?!罢粕显粕鐓^”在建群架構上,按居民小區、商業街區組成的網格劃分建群,線上線下對應。立足“仙林經驗”,棲霞區推動網格化向“網格化+”轉變,人、物、地、事、情、組織全部納入。同時,強化書記負責制,在區級層面,由區委副書記牽頭、民政工作分管副區長協同。在街道層面,由專職副書記牽頭、民政工作分管領導協同。
群主由社區“兩委”成員、黨員骨干擔任,突出黨組織的絕對主導。社區全體工作人員、街道掛鉤網格人員、社區民警、法律顧問、物業公司、社會組織負責人等全部入群,營造共建共治的濃厚氛圍,讓黨的領導直達社會治理神經末端。
“在線上做群眾工作、談黨建,來不得虛的,否則一言不合容易被‘噴’?!币晃荒贻p社工直言,工作方式不能老一套,要注重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體驗”。為此,棲霞區創設“黨建云社區”主題黨日活動,每個季度一次“線上直播”。微信群里征集為民辦事項目,全流程線上發布,鼓勵線上線下建言獻策,以項目推動黨群共治。
去年“七一”期間,區委組織部策劃實施“七遇·初心”黨建系列學習活動,依托“掌上云社區”微信群,在中青年黨員中反響熱烈。其中,“觀·初心”活動視頻轉發過百,“聽·初心”活動閱讀量最高達820次,“讀·初心”收集推薦書籍逾千冊?!半S著‘掌上云社區’的運用,無論是全區主題黨日活動,還是各微信群自行組織的活動,都吸引了黨員的廣泛參與?!眳^委組織部組織科的張凡說,黨員只要接觸網絡,就能隨時隨地參加黨組織活動。
為讓黨組織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手段教育管理黨員、凝聚服務群眾,去年11月,區委組織部開展“黨建云社區”功能提升十項行動,通過匯編優秀案例、創設主題黨日、組建行動微支部、建立黨員日志機制、實行“黨群心愿”領辦制度、推行重點為民辦事資金項目“掌上記實”、制作發布“黨群服務云地圖”、開通“黨員說”線上直播間、開展“初心向黨·答題闖關”接力競賽、拍攝“掌紅”系列黨群故事,全方位提升平臺的綜合資訊發布、黨群互動交流、志愿服務行動、民主協商議事等功能,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際成效。
2月27日上午,芝嘉花園社區舉辦主題黨日活動,線下來了50多名黨員,線上有1300多名居民圍觀圖文直播。這次主題是“書記項目”掌上談,小區旁丁家山山體公園要改造,步道怎么鋪、路燈怎么設置、要消除哪些安全隱患……群聊后,歸集了20多條有效意見,提交給設計單位,設計方案4月向居民公示。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偉說:“以前,線下開會都是老黨員,現在中青年黨員可以在線參與了。黨員示范帶動,鼓勵大家齊參與共付出,而不是一味依賴社區,黨群關系變融洽了,居民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主體?!?/p>
“群眾最需要時,‘掌上云社區’就是最值得大家信任的保障網。要讓群眾直觀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心里踏實?!睏紖^委組織部副部長翟朝陽說。

文康苑社區有兩個保障房小區、146家商戶,由于油煙排放、噪音擾民等問題,居民和商戶之間矛盾一直很大。社區黨組織建立“紅色商戶聯盟群”,線上充分議事、推動相互諒解,再到線下整改。經各方努力,商戶們安裝了地吸、地排油煙機等,矛盾得到緩解。去年底,商家還自發舉辦廣場聯合服務,為居民維修手機、檢修電瓶車……受到廣泛歡迎。今年4月初,馬群街道一名老人走失,當晚10點,街道在各微信群統一發布消息,大家積極響應。次日凌晨,老人就被找到,送回家。
建立“掌上云社區”以來,棲霞區致力將其建設成為社區黨組織“賦能”的綜合平臺。去年8月,卡通形象的黨建IP“小棲”智能社工隆重上線,提供24小時服務,自動抓取居民反映最強烈、最突出問題進行大數據分析。平臺的背后,是近年來棲霞一系列集成式改革的斐然成果,“不見面審批”獲得過中央領導的肯定。如今,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信息化技術,“掌上云社區”已成為網上虛擬“服務窗口”,“不見面審批”、全科政務、綜合執法等改革“組合拳”全部上線,590個常見民生事項均可網上辦理,與居民個性化需求實現精準對接,完成了基于微信群的智能回復。
大數據分析:居民訴求60%集中在物業服務上,于是“掌上云社區”新增開發“物業小程序”,可直接抓取群眾對物業服務的問題,形成清單派往物業企業解決。線下,黨組織根據實際情況,輔以社工陪辦、代辦,甚至成立“行動支部”進行專項治理,推進問題解決?!爸踩胫悄軝C器人,目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減輕群管理員工作壓力,為居民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钡猿柦榻B說。
2017年大走訪,仙林湖社區黨支部的劉曉靜吃了不少閉門羹,因為該社區由6個新建商品房小區組成,1.7萬居民大多是高校教師和企事業單位職員,社區工作起步很難。轉機,來自線上。一次,居民在群里反映“周邊菜場少、菜價貴”。社區立即成立“行動微支部”,熱心黨員找到街道經濟科、區物價局和農業大戶,組織開展“平價蔬菜惠民社區行”活動,每月一場在各小區輪流舉行,價廉物美的蔬菜上了居民餐桌,社區黨組織的美譽度口口相傳。
“很多社區書記、兩委工作人員,通過線上工作,帶來與群眾打交道、處理復雜敏感問題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秉S偉民說,干部要在基層成長、在一線歷練,“掌上云社區”則在線下工作基礎上,提供了線上的鍛煉成長舞臺。目前,棲霞區涌現出一批網上工作能手,在幾次“掌紅”評選中,獲獎者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
這兩年,棲霞區委區政府在基層黨建、創新社會治理和提升群眾獲得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之前的網格化治理模式,到適應形勢推行“三化融合”模式,再到“掌上云社區”的“網格+網絡”雙網治理模式,始終直面現實難題、推動持續創新,在實現管理高效、服務到位上取得了顯著效果?,F階段,推進“掌上云社區”建設,也是緊扣社會治理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分析后確定要全力推進的工作,這與中央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要求也是一脈相承、高度一致的。因此,它不是脫離現實的憑空創新,也不是為了滿足短期需要臨時抱佛腳,而是立足棲霞、面向未來,在努力探索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棲霞樣板,也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基層改革實踐的現實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