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輝 連 凌
共產黨員唐則裔把創業平臺從上海延伸到淮安,大力發展蛋鴿產業,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建立以鎮西村為核心,多村居共同參與的“1+X”型區域扶貧新格局。省委書記婁勤儉曾當面鼓勵他繼續創業帶民致富。

唐則裔(圖右),中共黨員,中國肉鴿協會常務理事、江蘇天裔鴿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18年入選淮安市“淮上英才計劃”。
仲春時節,鶯飛草長,位于淮安市淮安區的江蘇天裔鴿業有限公司,近500畝的鴿場寬敞整潔,280幢標準化鴿舍里飼養員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38萬對蛋鴿、8萬對種鴿沐浴在陽光下好不快活。這里是全球目前存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蛋鴿養殖繁育基地,也承載著“鴿王”唐則裔飛向全球的夢想。
唐則裔養鴿30年。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他憑借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創辦了上海市奉賢區第一家規模化肉鴿養殖場。2009年又投資3300萬興建了上海市第一家存欄規模10萬對的商品蛋鴿專業生產企業,至此“滬上鴿王”名揚蘇浙滬。他先后當選中國肉鴿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肉鴿健康養殖產業聯盟副主任,上海市和江蘇省肉鴿協會副會長,還被評為上海市勞模。
一路風雨一路歌。頭戴無數光環的唐則裔,卻把自己的第三次創業放在了蘇北小鎮——淮安市淮安區欽工鎮。這一次,他遇到家人、團隊及客戶的反對和外界的種種質疑。但唐則裔的態度卻異常堅定。
談到來淮創業的往事,老唐還清晰地記得,在得知他有創業意向的第二天,時任欽工鎮黨委書記的李曉旭就趕到上海,與其洽談招商事宜,之后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幫他辦齊了廠區選址、土地流轉等手續。隨后,區政府專門安排區科技鎮長團中來自西南大學動物學院的教授,幫助指導鴿場的消毒防疫和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加上規劃建設中的高鐵、適宜的氣候環境、充沛的水熱資源等,唐則裔認定這里就是他創業的“風水寶地”。
“鴿蛋被譽為‘動物人參’,市場售價每枚4.5元。以天裔鴿業存欄規模,我們自信能以上海為點輻射長三角,但傳統鴿子月產蛋量僅為3-5枚,天裔鴿業每天9000枚的產蛋量也只夠淮安本地以及周邊部分地區消化,上海銷售點常常無蛋可供。”天裔鴿業總經理沈衛彪說。
面對火爆的市場需求,老唐決心解決鴿蛋產量低的問題。他白天扎根鴿舍觀察記錄,晚上在燈下研讀專著,多次赴中國農科院、江蘇農科院、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取經”求教。經過反復試驗,獨創“雙母配對高產飼養”技術,成功實現“一公一母一只蛋”到“兩母兩只蛋”的轉變,鴿蛋質量甚至比雌雄配對更優,突破了“單性繁殖”的技術瓶頸,使養殖成本降低了30%。老唐還發明了配套使用的自動滾蛋式無蛋巢蛋鴿籠,生產效益提高2倍以上,先后取得兩項國家級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多年的奮斗獲得了認可和回報。2018年,唐則裔高票入選淮安市“淮上英才計劃”。他將獲得的30萬元扶持資金全部用于乳鴿研究。
鴿子養好了,鴿蛋產量上去了,但老唐心中一直有個“千千結”。“優良的種鴿基本都控制在外國人手中,國內絕大部分的種源要花大價錢從國外引進。我們必須培養自己的種源,打破技術壟斷!”老唐堅定地表示。經過不懈的努力,天裔鴿業現已聯合江蘇家禽研究所、上海交大動植物系,利用3年計劃完成規劃種源場,獲得天裔一號、天夢一號知識產權,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優質中國蛋鴿品種。
目前,蘇北老區還有部分群眾生活困難,老唐決心以實際行動回報這方熱土。他依托產業發展,積極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主動對接欽工鎮鎮西村,與村黨總支簽訂了扶貧協議,先后建立以鎮西村為核心,多村居共同參與的“1+X”型區域扶貧新格局,共吸納鎮西村及欽工居委會、五里莊、賈莊4個村居350余名貧困農戶到天裔鴿業就業。“我們在這里打工,很有干頭。我負責的這個鴿棚有1960對種鴿,每個月能有6000元左右的工資呢。”說起在天裔鴿業的收入,村民顏廷笑容滿面。幾年來,天裔鴿業已累計帶動農民增收超過1100萬元。此外,他還新建了90棟標準化鴿舍,作為幫扶脫貧發展基地,以注資入股的模式接納財政精準扶貧資金和“五方掛鉤”后方單位幫扶資金共計2440萬元,每年按16%的紅利回報給2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戶均增收達到1500元。2017年11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當面鼓勵他繼續創業帶民致富。
“產業扶貧才是最持久的脫貧之路。”為提高當地種糧農戶生產積極性,老唐又與各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簽訂飼料原糧訂單生產協議,解決了銷售之憂。2018年,天裔鴿業就從淮安渠北片區4家鄉鎮采購小麥、玉米、菜籽、豌豆等飼料原糧3.5萬噸,帶動約6萬畝農田獲得生產訂單,他因此榮膺江蘇省扶貧濟困獎。
天裔鴿業在淮安扎下了根,不斷發展壯大。老唐又瞄準下一個目標——以蛋鴿養殖為主體,建造一個集生態種養、農業旅游、科普體驗、休閑觀光和美食康養為一體的“天裔田園綜合體”。他說:“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鄉村振興應該是綠色的振興、環保的振興,我要創造更多盈利點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