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盱眙縣天泉湖鎮陡山村,總面積5平方公里,全村共710戶,3030人,黨員61名,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2018年村集體收入38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8萬元。該村先后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省級“水美鄉村”、省級農家樂聚集示范村、省十佳“美麗庫區幸福家園”建設示范村、江蘇省休閑農業精品村等。
經驗做法
陡山村靠山不“吃”山,村黨支部帶領陡山人,依托自身紅色資源,開發現代紅色旅游,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之路,書寫了紅色黨建壯村,綠色產業富民的傳奇。
“前些日子,村里來了幾名外地游客,聽說我們村以前是新四軍的后勤基地,還生產過飛馬牌香煙,非要我拉著他們到山上基地看看。”村民余海說。
余海人所說的“基地”,是淮南新四軍后勤基地舊址,位于蘇皖兩省交界處陡山村的山谷之中。這里丘陵起伏,森林茂密,溪流潺潺,景致很好。因背靠十里長山的地理優勢,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將后勤保障基地轉移到陡山,并建成槍械所、衛生所、淮南銀行、卷煙廠等后勤保障設施。這里紅色資源豐富,涌現出了梁化農等一批革命先烈,劉少奇、徐海東、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留下革命足跡。
近年來,陡山村以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為抓手,以宣揚革命先烈精神為支點,開發淮南新四軍后勤基地舊址項目,打造集黨性教育、影視拍攝、軍事體驗、民宿旅游為一體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陡山借助淮南新四軍后勤基地的“紅色教育課堂”,開發了手術室舊址、劉少奇講課處及梁化農入黨宣誓處等教學點,收集整理了百余件歷史文物,挖掘提煉了20余個紅色故事,規劃設計了主題鮮明的參觀學習路線,讓游客通過親眼看文物、親耳聽故事、親身感受革命先輩的奮斗歲月。今年以來,基地共接待省內外觀摩團隊110余批次。
陡山村的“天泉湖漁港”分外忙碌。3年前,退伍回村的黨員余亞運開起了這家農家樂,靠著勤勉努力,一家人年收入20多萬元。
陡山村靠近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和天泉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到村里攝影、寫生、觀光的客人特別多。村里黨員干部帶頭創業致富,開辦了農家樂、家庭民宿,每到節假日家家爆滿,每年接待游客超過3000人次。
村黨總支書記史春峰說:“我們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在村里建立農產品銷售市場,把全鎮的農產品集中到一起銷售,并且在全村推廣電商技術,利用電商、微商售賣、推介本地土特產,為農戶增加更多收入來源。”
此外,村里還引進了有金碩旅游滑雪場、潤鳴農業物產館、星空民宿等一批特色旅游項目,創新開發了獨具一格的體驗旅游模式。特色旅游項目不僅促進了本村“農旅融合”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區域發展。
振興思路
陡山村以黨建為引領,深度挖掘淮南新四軍后勤基地紅色底蘊,借助鄉村振興和農業旅游發展機遇,以紅色旅游、田園景觀、生態環境、高效農業為依托,為外來游客提供黨性教育、鄉村休閑、自然觀光、養生度假等全方位特色鄉村旅游服務,為農業產業升級、農旅融合發展探索了新路徑。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史書記四方奔走,積極爭取土地流轉指標。今年,陡山村用于開發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的土地增至3000余畝。史春峰帶頭承包了300多畝土地種植碧根果。目前,村干部人人都有特色產業和富民項目。
“鐵皮石斛種植園和百草園中草藥種植基地已經形成了有一定品牌效應的產業鏈,包括怡恒生態鐵皮石斛、嗑嗑健瓜蔞子、祥康葛根粉和菊花茶等眾多產品。實現村集體增收的同時,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史春峰如數家珍。
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日本潤鳴通商株式會社投資建設綠色生態生產基地,新建“農業旅游”模式的農耕文化園區,規劃種植日本優質水稻1200畝、櫻桃200畝,還準備建設智能溫室大棚6000平方米、觀賞式稻米加工車間、濁酒工坊、鄉村民宿、特色餐飲項目等。
在史春峰的帶領下,陡山村傳統的耕作模式逐步被農家樂、采摘園、高效農業等替代,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發展生態農業,培育富民產業,帶領群眾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