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喬 戴甜甜 趙寅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將聲音納入了設計的范疇。而在聲音中,IS和CS帶給用戶的體驗是不同的。本文從聲音設計的必要性入手,結合聲音的分類,對不同聲音和用戶心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聲音設計必須重點考慮用戶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聲音;心理;設計
用戶體驗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一個完整體驗,它是主觀意義上的感受。用戶體驗的中心是用戶,用戶對產品的評價多從感覺上開展,視覺關注產品的造型特點、顏色風格,觸覺關注產品的表面材質和加工工藝,嗅覺關注產品原材料固有的氣味,聽覺關注產品工作時的聲音和提示。絕大多數公司和企業在新品研發上關注視覺要素,甚至專門成立了CMF(color,material,finishing)部門對產品、顏色、材料以及表面處理展開研究。國際上也有專門的協會來支持,高校也設置有相應的課程來適應市場的需要,而聲音設計往往會被忽視。近些年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就有專門從事噪聲及工程技術的部門。
1 聲音設計的必要性
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實驗,即人類獲取信息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依靠加強視覺刺激來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好感度毋庸置疑是有效的方法。但聽覺設計很容易被廠商忽視。例如,洗衣機在清洗衣物的時候,都會發出噪聲,但當它停下的時候,用戶是認為它清洗完畢還是出現故障了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戶要走過去看一看洗衣機屏幕的狀態。為了完成這樣的行為,前一段行為必然會被打斷,因此視覺檢視具有唯一性,是單線程的行為。如果洗衣機有提示聲音,發生故障時“嘀嘀嘀”報警,洗完衣物播放一段音樂。用戶聽到后可以自己選擇是否終止正在做的任務還是繼續完成,因為洗衣機的狀態已經被用戶清楚掌握了。
2 聲音的分類
聲音是產品的屬性之一,其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是經過設計形成統一識別規范的聲音,稱為international sound(下文簡稱“IS”)。一般是公司在某種目的下經過設計或選擇用來傳達產品訊息的聲音。例如,windows啟動的聲音,烤面包結束時“叮---”的聲音,插入優盤識別出硬件的聲音,熱水器聲控提示、火車站或機場播放訊息前的提示音。在公眾場合提示音不可能都是同樣的,但是當出現類似聲音的時候,聽者會明白這種聲音的作用。當然也有聲音相同、應用環境不同的情況。錯誤提示音發生在電腦上和手機系統中可能都是同樣“嘟”的聲音,但是載體有所不同。International sound就是設計師基于環境和溝通目的所設計的交互提示音,其不僅要考察環境要素,用戶的心理要素同樣是設計考察要素之一。第二類聲音是產品工作時發出的聲音,稱為consequential sound(下文簡稱“CS)”,一般由內部構件相互運動產生。例如,電風扇運行時扇葉轉動的聲音,空調壓縮機啟動的聲音,汽車發動機運轉時的嗡嗡聲,洗衣機、油煙機工作時的噪聲,這些都是CS。雖然有些時候噪聲是要被減弱甚至消除的,但CS是不可或缺的。空調壓縮機啟動的聲音表明制冷系統開始運轉,汽車發動機的“嗡嗡”聲表明工作一切正常。踩下油門,“嗡嗡”聲變大說明功率在增強。這些物理運動所帶來的聲音雖然某種程度上是噪聲,但是能夠向用戶傳達產品的工作狀態。如果踩下油門發動機聲音變小,反而表明產品出現了故障。所以,針對CS設計可以減弱,但是不能取消。在某些特殊場合反而要適當加大。例如,汽車的排氣系統(發動機排氣口后至汽車排氣管前的部分)里面有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阻抗復合型消聲器。這種噪音帶給人的主觀感受就是發動機性能優異的心理感受,和賽車一樣富有激情的社會感受,生理上過大的聲浪可能損傷一定的聽力。而這其中工程師則可能從排氣管的空間尺寸、阻力、氣流噪聲、聲源屏蔽、制造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來設計與制造。
3 聲音設計要素
3.1 IS和用戶心理
情感化設計是當今產品的設計準則,用戶使用產品時除了視覺和觸覺的體驗外,還需要聽覺形成多維度的體驗,形成固化的潛意識促進購買行為的發生。聲音設計已經開始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要素之一。利浦成立了聲音工作室,微軟則一直自帶系統聲音奮斗在IS的前沿。在生活中,我們也一直都在體驗IS,如在掃碼支付的時候,我們的手機在“嘀”一聲的同時,掃碼框開始變成支付確認框。掃碼成功的聲音完全可以不用出現,因為只要掃碼成功立刻就會進入支付頁面。加入“嘀”的聲音是IS和心理的關聯。“嘀”聲音的出現表明操作成功,用戶可以安心進入支付環節。否則用戶可能延長手持手機掃碼的時間。當IS介入后,用戶可以不斷調整手機位置,直到聽到“嘀”的聲音就知道掃碼或者被掃碼完成。而加入聲音也會主觀上縮短用戶對于軟件運行的心理等待時間。支付寶收到轉賬錢款時會有硬幣入袋的聲音,雖然在收款時數字變化也能夠表明客觀事實,但是聲音的輔助會讓用戶得到更加肯定和愉悅的心理感受。Intel一直采用固定的聲音來推廣自己的CPU,只是隨著時代的不同加入了更復雜的旋律。
3.2 CS與用戶心理
同樣產品不同品牌之間的CS也是不同的。以高性能車為例,歐洲的高性能車偏向高轉速,聲音細膩,而美國的高性能車則聲音相對偏低沉,聲浪連貫性上有欠缺。甚至有用戶會因為特別喜歡某款汽車的聲浪而去做改裝。這些聲音和發動機的調教、發動機的增壓區間和增壓形式、活塞行程長度都有關系。不同的聲音給用戶的感覺也不盡相同。前者好像一個俊朗的藝術家,而后者可能是一個肌肉硬漢。聲浪的調教也和文化背景有關,因此同樣的聲音,結合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用戶需求,所產生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這種聲浪對于性能車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當前風靡全球的電動超跑就缺少了聲浪的加持。沒有聲音刺激駕駛者的話會不會影響駕駛者對速度和操控時機的判斷?針對這個問題,奔馳的改裝廠AMG提出了一套人工聲浪研發方案,和搖滾樂團林肯公園合作研發聲浪,目的是幫助駕駛者找回開燃油車的感覺。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刻意強化的CS場合。例如,當我們在使用自助取款機取錢的時候是不是有這樣的錯覺:取5000和取500花費的時間好像差不多?這個過程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有類似點鈔的機器運動聲音存在,二是所花時間區別不大。因為ATM機的工作是將鈔票從票箱中取出并檢查,無誤后將鈔票放在暫存區,然后送遞到出鈔口。我們所聽到的聲音是傳送帶工作的聲音,不是數鈔票的聲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數鈔票的聲音,人們在機器旁等待的時間會顯得更加漫長,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不安的情緒會快速增長,會產生是不是機器出故障了、是不是吞卡了、錢是不是卡住了等聯想。這種工作音最好是保留。
4 結語
數字時代更是將體驗放在了首要位置,各種增強的感官體驗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聲音的設計必須結合用戶的心理預期、符合用戶總體的期望值開展,才能切實提升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增強產品的多維體驗,維持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李修全,許成葳,葉瑜昊,崔聚豐,毛虹力,李若輝.基于用戶體驗的辦公家具設計研究[J].戲劇之家,2018(25):122-123.
[2] 王煜華,于娜,汪洋,申黎明.卡通造型對兒童家具色彩視覺感知的影響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02):78-81.
[3] 袁金戈,賀林茂.多媒體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利弊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4):247-248.
[4] 李晶.基于產品可用性的設計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構建[J].設計,2019,32(01):97-99.
[5] 祝許寶.微型汽車消聲器制造技術及工藝改進[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7(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