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聰 李中揚
摘 要:中國青銅器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商代晚期青銅器制造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有力推動了周代青銅器的發展,中國的青銅器文化在商周時代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其中,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趨向,成為人們關注的內容,其可以說是古代歷史中裝飾藝術的典范。本文主要研究了商代青銅器的裝飾紋樣,探討了裝飾紋樣的種類以及構成形式。
關鍵詞:商代;青銅器;裝飾紋樣
0 引言
對于商代青銅器的裝飾紋樣而言,其不僅代表了中國青銅器歷史上裝飾藝術的水平,還具有復雜的形式和豐富的象征含義。在商代的不同時期,青銅器裝飾紋樣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區別,這也表明了青銅器裝飾紋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演變。在商代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青銅器的形制、紋樣、工藝進一步成熟,裝飾紋樣的形式也從簡單變得復雜,種類越來越多,工藝也越來越精湛。通過對商代青銅器裝飾紋樣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當時社會的風俗文化。
1 商代青銅器主要裝飾紋樣及其演變
在商代祭祀是十分重要的活動,在祭祀場合就大量使用了青銅器。商代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主要以動物為主,而這種紋飾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實世界不存在的動物紋飾,如神奇而怪異的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這些紋飾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表現出祭祀場景的莊嚴肅穆,也能夠展現統治者高貴的身份;另一種是現實中真正存在的動物紋飾,如一些青銅器上會出現鳥類、魚、龜以及老虎等動物形象的紋飾,這類青銅器一般是用于平常的生活所需。
商代的青銅器裝飾紋樣最開始只有較為單一的內容,裝飾紋樣也比較呆板,紋飾的刻畫也比較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商代后期的制作工藝越來越成熟,青銅器的使用也變得普遍,上面的裝飾紋樣也越來越豐富,在青銅器的底層出現了云雷紋形式的紋樣,使得相應的物體形象變得更加突出。對于商代中后期的青銅器而言,其裝飾紋樣在內容的刻畫、空間的表達以及制作工藝的熟練程度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在商代初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形象還比較松散,其狀態是一種單獨紋樣帶狀擺列,主要是以單線進行形象的勾勒,造型樸實而簡潔大方。到了青銅器的鼎盛時期,其造型突變,紋飾也更加具有層次感。
隨著青銅器制作工藝的成熟和發展,其裝飾紋樣出現了一種新的動物紋飾。這種紋飾是以現實中的動物的形象為原型,通過與青銅器上的饕餮紋、云雷紋等紋樣結合進行創作而來,產生的青銅器紋飾具有華麗、莊嚴又神秘的特點。
2 商代青銅器裝飾紋樣的構成形式
2.1 排列與重復構成
這種構成形式體現的是裝飾紋樣從單元化向多元化,從簡單化向復雜化的發展,而且強化了紋飾的視覺注意力,給人的視覺造成強烈的沖擊。青銅器裝飾紋樣的骨架結構的排列樣式也有不同,主要有帶狀、方形、圓形排列與重復構成以及鏡像對稱構成等。
其中,帶狀圖形是青銅器裝飾紋樣的一種基本樣式,普遍應用于青銅器的頸部、肩部和腰部,一般是環繞青銅器形成一條完整的裝飾帶,通常采用的紋樣有動物紋、云雷紋以及火龍紋等。對于方形排列與重復構成的形式,各個單元圖形的排列能夠展現一種面的形式效果,在青銅器上的壁面有較多的存在。通常這種形式的紋樣有鱗紋、百乳雷紋、云雷紋等。而在圓形排列與重復構成的形式中,是圖形圍繞著某一點重復排列而形成圓形,常見的紋樣有龜紋、火紋等,而火紋又可以稱作圓渦紋,其就是太陽的標志,代表著光焰的流動。在商代的早期和中期,火紋就已經有了普遍的應用,而到了商代晚期,該紋樣常見于青銅器的腹部。
2.2 層次與空間構成
青銅器的裝飾紋樣在空間的不同位置、不同層面進行安排和處理,能夠形成一定的層次,具有較強層次感的紋樣不會造成視覺上的混亂感。所謂的層次關系是一種節奏和空間秩序的關系,青銅器的裝飾紋樣隨著空間形體的變化,其大小、凹凸能夠層層有序地分布,會給人呈現一種秩序感、崇高感,通過利用具有夸張、象征性的紋樣,更能表現出青銅器的神秘感。
2.3 虛與實關系的構成
所謂的虛與實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在青銅器的裝飾紋樣中,紋飾的虛與實是相輔相成的,也決定了紋樣在視覺上給人的認知度以及其在空間層次中的分布關系。在青銅器的裝飾紋樣中,一般用線刻法設計輔紋,輔紋的特點是細而輕,給人一種輕淡、虛隱的感覺,而主紋一般具有較大的形體,層次感較為明顯,用線也比較粗重。主紋和輔紋相輔相成使得青銅器更加具有感染力。
2.4 肌理構成
物體表面的質感和紋理感稱為肌理,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萬物豐富多彩的肌理逐漸形成了相應的感知經驗。在青銅器裝飾紋樣的設計中,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以及相關工藝水平的限制,不同樣式的紋樣能夠很好地適應物體的肌理關系。底紋和主紋肌理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銅器審美的意趣。
3 結語
商代是青銅器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段時期青銅器的制造工藝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青銅器裝飾紋樣也從單一、簡單的形式變得復雜、精致,各種各樣的紋飾出現在青銅器上,展現了當時青銅器裝飾藝術的高超并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參考文獻:
[1] 陳利斌.夏商周青銅器造型與裝飾紋[J].銅陵學院學報,2018,17(01):109-111.
[2] 文靜.商代青銅器動物紋樣的再審視與表達[D].揚州大學,2013.
[3] 吳丹.商代青銅禮器裝飾紋樣的視覺價值[J].設計,2015(22):118-119.
作者簡介:吳聰(1980—),男,湖北武漢人,碩士,副教授,江漢大學文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院長,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