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芳
摘 要:種植活動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還是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形式之一,蘊含了奇妙的科學現象,給了孩子更多的親近自然、自主探究的機會。結合園本課程,我們創設了“碧耕園”這一塊土地,改變以往種植活動由老師包辦的現象,讓幼兒投身于大自然中,親自播種、照料、收獲。本文通過在我園“碧耕園”種植向日葵為例,寓教于“行”,分析了種植活動對提升大班幼兒探究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種植活動;自主探究;向日葵
1 播種希望,在實物感知中主動探究
皮亞杰認為:“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取知識和形成概念的。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真實的環境和事物能給探究活動持續的動力?!盵1]因此,我們要充分地挖掘幼兒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種植內容作為幼兒探究的對象,讓幼兒充分感知植物的生長變化,引發幼兒探究的意識。
1.1 種子秘密多
偶然的一次區域活動,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瓜子、堅果來分享,孩子們開心地吃著花生、葵花籽。琪琪問道:“老師,瓜子是從哪里來的呢?”一語激起千層浪,有的孩子說瓜子是從樹上長出來的,有的說是泥土里鉆出來的。生活經驗豐富的萱萱說道:“我媽媽告訴過我葵花籽是從向日葵花里面長出來的?!焙⒆觽兟犃硕际煮@喜,“老師,我們一起去碧耕園種向日葵吧!”萱萱說道。孩子們聽了紛紛點頭,就這樣我們的向日葵種植之旅便開始了。
1.2 播種大發現
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收集了一些向日葵的種子,對比發現原來向日葵的種子有白色、黑色兩種?!澳欠N子應該怎樣種呢?”在細致觀察下他們發現向日葵的種子有一頭尖尖的,一頭是圓圓的。于是在播種前筆者組織孩子們討論:“那我們應該把哪一頭種在泥土里呢?”這個問題一下子難倒了孩子們。有的說:“肯定是尖頭朝上,因為尖尖的就像是嫩芽。”還有的說:“肯定是圓頭朝上,尖尖的地方正好種在泥土底下?!焙⒆觽兡阋谎晕乙徽Z,各有各的想法,最后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測選擇了不同的種植方法進行播種。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孩子們發現兩種方法種的向日葵種子都能發芽,但是他們長出來的樣子可是有所不同。這些小秘密可真有意思!在孩子們自己播種的過程中,他們通過猜測、實踐一步步主動探究,探究興趣得以激發,為他們進一步開展探究活動做好了鋪墊。
2 灑下汗水,在精心呵護下快樂探究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提倡“教學做合一”。[2]幼兒自主接觸、認識、探索自然,不但可以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和認知水平,更能萌發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孩子們每天都會去碧耕園看向日葵,他們細心觀察著向日葵微妙的變化并把這些發現記錄下來,變成了一頁頁有趣的觀察記錄。作為教師的我們時刻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跟隨他們的興趣點,研究著措施,使得他們在探究的路上樂此不疲。在他們的精心照顧下,向日葵從小小的嫩芽變得粗壯起來,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我們巧妙地在班級中開展了一些探究活動:
第一,測量小高手。為了讓孩子們實時了解向日葵的成長變化,我們開展了“測量小高手”的活動。孩子從班級中找來了許多測量材料,尺子、毛線、冰激凌棒等來測量向日葵的高度。根據孩子們的不同需求,筆者設計了一張向日葵測量記錄表,活動中有的孩子拿著冰激凌棒從泥土處開始測量,1根、2根、3根?!跋蛉湛?根冰激凌棒一樣高啦!”有的孩子拿了自己的小尺子來測量,一邊看一邊記錄著尺子上面的數字:“我的向日葵比這把尺子還要高啦!”還有的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和向日葵比高矮:“向日葵和我的腰一樣高了,一段時間后和我的胸口一樣高啦!”活動中,教師并不是刻意要教給孩子某一種記錄和測量的方法,而是在游戲情境下引發幼兒嘗試利用各種工具來測量,學會用自己的方法觀察發現、細心記錄,并將自己的發現和同伴分享交流。這不僅調動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也為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自發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第二,灌溉小能手。種植過程中我們還發掘了“灌溉小能手”,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常常喜歡用自己的小杯子澆水,可是由于碧耕園離教室有一定的距離,用杯子澆水并不方便,因此筆者引導幼兒思考除了用小杯子我們能不能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來當作灌溉工具呢?孩子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里尋找了合適的材料,有的帶來了一次性礦泉水瓶,有的帶來了奶粉罐,但是在灌溉過程中孩子們發現這些工具在澆水時水量比較集中,灌溉的一塊土地會特別潮濕,因此我們在班級內又重新進行了調整,在礦泉水瓶的瓶口或瓶身上戳幾個洞,這樣澆水時水量就比較均勻,而且還可以澆到旁邊幾株植物,十分有效。這些做法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興趣。
第三,除草小快手。在種植向日葵的過程中,土地里時常冒出許多雜草,而且雜草生長的速度十分快。每次去碧耕園觀察,孩子們會先區分哪些是雜草,哪些是向日葵,于是風風火火的除草行動就開始了。他們會自發地進行拔草活動,有的直接用手拔草,可是用力拔時草很容易就斷了,沒過幾天雜草又重新長出來了。有的孩子提出可以用小鏟子挖,奶奶去地里挑菜時就是用小鏟子的。于是孩子們自發地帶來了一些小鏟子。兩種方法比較下來,他們發現用鏟子來除草更好一些,輕而易舉就能把草的根一起鏟除,又快又好。
通過這些富有情趣的游戲活動,真正地體現了陶行知思想,以“做”為中心,把活動與大自然、生活實踐聯系起來,達到幼兒在學中做、做中學的目的,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從而使幼兒從小喜歡科學探索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游戲中得“趣”。[3]
3 收獲夢想,在交流分享間互動探究
時間一天天過去,6月的一天,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向日葵終于開花了,孩子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問道:“什么時候可以收割?”對此他們也提出了許多的疑慮:怎樣才能看出向日葵可以收割了呢?該怎么收割呢?收割后的葵花籽有什么用?在一個個好奇的眼光中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3.1 查閱資料,在信息共享中解惑
我們將孩子的疑惑一一記錄了下來制作成了調查表,請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查閱資料來解決問題,第二天孩子們來園時都分享著自己的信息,有的說向日葵盤中心的籽長好了就可以進行收割了,有的說向日葵收割的時候可以把向日葵的花頭割下,除去花部分,剝出子即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解疑釋惑。這時教師及時地捕捉,與幼兒平等地共同探討、適時地集體分享。在交流間孩子們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3.2 動手實踐,在親身體驗中成長
孩子們興奮地來到碧耕園,他們將向日葵的花頭剪下,向日葵盤中間露出飽滿的籽,孩子們伸出小手想把籽弄下來,但是取籽的工作十分困難,又耗時還不能取出完整的籽。于是我們把向日葵盤帶回了教室,保育員阿姨告訴孩子們只要曬一曬太陽后,用棒敲打向日葵盤的后面就可以取籽,第二天孩子們都躍躍欲試。果然,這個方法非常有效,籽成功地取出來了。有的孩子嘗起了葵花籽的味道,“哎呀,真難吃,怎么跟我們平常吃的味道不一樣啊?”“這是生的,我們平常吃的是熟的?!薄跋蛉湛延惺裁从媚??”“可以加工成我們吃的葵花籽油的?!痹谧杂蓪捤傻姆N植活動中,孩子們自由表達疑問、討論新發現。在向日葵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在隨機的觀察中都有了許多新發現,他們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碧耕園”種植地是幼兒親近自然的一個重要實踐基地,我們將向日葵種植活動融入幼兒園課程中,在自主種植環境中,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個學習活動,大大地激發了大班幼兒的探究興趣,也正是在一個個生動的活動中孩子們初步掌握了一些照顧植物的探究技能和方法,相信通過多形式的向日葵種植活動的延伸,孩子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定能得到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國鳳.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及其對當前我國幼教改革的啟示[D].貴州師范大學,2014.
[2] 王明英,谷忠玉.淺談陶行知“六大解放”對現代幼兒教育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2014,30(02):87-88.
[3] 虞永平.種植園地與幼兒園課程[J].幼兒教育,201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