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劉悅 王法 方亞麗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杜朋城
5月29日,為期4天的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圓滿閉幕。本屆數博會吸引55個國家和地區的2.6萬余名嘉賓參會,其中重要嘉賓1574人,比上年增長42.06%,參會觀展人數超過12.5萬人,全省共成功簽約項目125個、簽約金額1007.63億元。
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向數博會發來賀信,賀信對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共同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等提出明確要求,充分體現黨中央對數博會的高度重視、對貴州的親切關懷和深情厚愛,也對貴州辦好數博會和發展大數據產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數博會連續舉辦了5屆,已經成為全球大數據發展的風向標和業界最具國際性、權威性的國際展會。數字經濟作為數字轉型的綜合性、統領性主題,是數博會的主要品牌內容之一,也是該領域最高級別的盛會之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在2019數博會開幕式上說,5年來,數博會影響力不斷增強,關注度越來越高,已成為全球大數據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在2019數博會開幕式致辭中說,參加數博會,已經成為全球大數據業界的一個約定和時尚,成為社會各界汲取豐富營養、收獲創新智慧的一種共識與追求。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表示,近年來,貴州緊扣融合這一新時代大數據發展的最大特征和價值所在,積極推動大數據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加快了脫貧進程,提升了脫貧質量。

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在2019 數博會開幕式上致辭。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羅默,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惠特菲爾德·迪菲,美國科技雜志《連線》創始主編、未來學家凱文·凱利,以及包括20名兩院院士在內的129名中外專家學者參加了本屆數博會并發表精彩演講。
“大數據正在改變經濟運行模式。數字經濟不僅僅是我們的‘石油’,而且能夠讓經濟運行得更好。”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治理與監督專業教授維克多·邁爾·舍恩伯格表示要汲取“石油”,就必須打好數博會這個“鉆井平臺”。
今年的數博會展示了大數據的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布了許多大數據的最新科技成果,舉辦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高端賽事,討論了大數據業界共同關注的前沿話題……“數”不勝數,熱鬧非凡,精彩不斷。
貴州推動數字產業形成和發展,讓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切實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
“我們欣喜地看到,貴州搶抓大數據時代機遇,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某些方面作出了示范。”騰訊云副總裁葛燄說。
貴州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做優做強大數據產業,其中,加快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是重中之重。2018年,貴州省1625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實現深度融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數量和質量是互相替換的關系,高速度并不一定代表更好的生活品質、更好的享受、更好的體驗。要提升中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品質,就要利用信息、數字和技術來加強信息披露、質量監測和品質提升。
“今天的經濟結構跟40年前完全不同,各種各樣的分工,各干各的事,通過交易完成,最后走向消費。由于技能不夠、訓練不夠,導致這中間出現品質問題。知道問題后,就要討論數字化技術對解決這類問題能不能有幫助。”周其仁說,要從提升產品、服務品質方面分析數字技術在引領經濟高質量、生活高品質轉型方面的作用。
盤石董事長田寧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看到數字化的技術應用和提升正在拉近邊遠落后地區和發達省份、城市間的數字鴻溝。”
摩洛哥數字化發展署署長西迪·穆罕默德·德里希·梅勒亞尼說:“貴州的脫貧案例極具啟發性,我們要加強互利合作,運用大數據消除‘數字鴻溝’的‘貴州方案’,積極為全球減貧貢獻力量。”
“最新公布的一個統計顯示,全國109個大數據產業園區中,前三甲地區也是集聚了最多大數據企業的產業園,是北京中關村、貴州貴安新區和上海市北高新園區。從這些產業園區發展的步伐來看,它們已經站在了經濟騰飛的風口。”在5月28日舉行的2019數博會第二屆線下數據商業生態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嵐激情澎湃的演講吸引了不少嘉賓聆聽。
“這些園區將肩負起培育新興產業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業態的全球網絡使命。”羅嵐認為,在“一切數字化、數字化一切”離生活越來越近的時代,想要在新的數字經濟浪潮中淘到金子,首先要摸清數字經濟的“脈絡骨骼”。

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主持2019 數博會開幕式。
“我們經常會把大數據和AI這兩個詞語加在一起講,為什么?因為沒有數據就沒有AI。”作為中國最早關注大數據領域的資本方IDG資本董事總經理張海濤認為,網絡是信息時代的骨骼,而數據則是數字經濟體的血液。
“AI是計算機智能,計算機有一定的處理能力,和人的大腦一樣,同樣需要大量的數據、大量的信息灌輸進去,才能逐漸實現智能化運用,所以大數據是AI的前提條件。”張海濤表示,新時代投資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有大規模數據。
張海濤說,由于沒有數據,傳統企業可能就趕不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浪潮。而數字時代,線上線下已經連為一體,實體經濟要利用好互聯網構建的線上設施,要在自己的土壤中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一切都要靠數據,尤其是具有精準屬性的線下數據。
貴陽市政協副主席鄧勝龍表示,由于技術限制,線下商業在過去很難實現數據化,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新技術的發展,線下數據逐漸從“幕后”走到“臺前”,實體經濟也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可以說,線下數據是實體經濟進行智能升級的支點和動力。
數字時代,萬物互聯互通,深化交流、加強合作是人心所向,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是時代大勢。
今年的數博會,“一帶一路”沿線36個國家的嘉賓齊聚筑城,在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充滿更多機遇的大環境下,共商共建共享“數字絲路”交流合作下的廣闊市場。
“數字絲綢之路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始通過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在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先進制造、國際貿易、金融、醫療、教育等更多領域加深大數據應用合作,共享數字化經濟成果。”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在數博會“‘一帶一路’大數據創新創業合作論壇”上表示。
而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地區,貴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努力打造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阿里巴巴、華為、聯想、騰訊、華大基因等中國500強企業先后落戶貴陽;成千上萬的大數據企業在貴州本土孕育而生、茁壯成長;蘋果、印孚瑟斯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爭相落戶貴州;遍布全球的大數據企業光臨貴陽尋找機遇。貴陽成為了中國數谷,也成為了世界的數谷,成為了全球大數據合作的搖籃和圣地。
“在科技領域,尤其是大數據發展方面,沒有開放是不行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認為,在信息時代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要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開放中加強聯合創新、協同創新,在深化國際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
“我們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哪一個省份像貴州這樣,集優良的生態、動人的風光、先進的大數據產業以及天文前沿科技等諸多要素于一體。在不遠的將來,相信貴州必將站上發展的潮頭。”日中平和觀光株式會社社長守屋卓說。
乘著數博“春風”,打開“山門”迎客來,貴州懷揣著感恩奮進的心,以更加開放、更加國際、更加專業的姿態,迎接數字經濟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