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江婷婷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林民 張麗
5G將推動移動互聯網擴展到物聯網領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從而構筑起智慧社會發展和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
2019數博會,5G大放異彩。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通信技術基本上不到十年就會經歷一代更新。技術更新速度不但快,而且每一代更新從總體來看,都伴隨兩樣基本因素的提升:數據能力的提升、新的應用產生。
“5G帶來的最直觀可感知的變化有兩點,一是海量的數據;二是層出不窮的場景化的應用。”2019年數博會上,云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寧瑞認為,數據的解構和重構,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個巨大的顛覆。
當下,正處于4G邁向5G的過渡期。基于5G的應用,我們現在所能夠想象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未知遠大于已知。
“5G時代究竟什么領域最熱,我們無法預料。”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移動通信的產業鏈較長,5G的產業生態更廣泛,它的產業鏈將延伸到垂直行業,產業發展則需要上下游多個企業協同。
中國聯通政企客戶事業部總經理李廣聚認為,5G產業在技術成熟和網絡具備之后,將有更多潛在可能性有待挖掘。
如何去理解?李廣聚舉了個例子,中國聯通曾跟雄安新區管委會溝通,準備在雄安新區每平方公里布置50萬個傳感器,構建一個“數字孿生城市”,屆時城市的運行會呈現一個全新的局面,這將是一個5G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
“5G時代帶來的產業變化,就像高清視頻一樣越來越清晰。”溫寧瑞說,根據《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總體規模超過4萬億元,4K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8K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可見超高清視頻將會是5G時代最先成熟的一個場景應用,這樣的一個規模體量也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數博會上,在海信5G智慧街區內展區可以看到,這里小到每個井蓋都有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加持。“我們安裝井蓋破損監測、井蓋丟失監測等多種檢測設備,實時監測井蓋狀態變化,將數據實時傳輸到市政設施智能管控平臺,通過語音、短信等多種方式提示報修,減少‘馬路陷阱’對人們的危害。”展區工作人員介紹。
一度電都不多用、一滴水都不白流。在智慧街區內,智能路燈長了“眼睛”,根據行人經過情況,自動實現開關燈、隔一亮一、亮度調節等不同功能。智慧噴淋則根據實時雨量信息、土壤溫濕度信息自動調節噴水量,實現按時按需噴淋,供水引用海綿城市用水,實現雨水重復利用、中水循環利用,最大限度節約水資源。這條5G智慧街區將率先在貴陽市人民大道投入使用。
“5G改變社會,萬物智聯不僅是移動通信的一次升級換代,更是一次影響和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的技術。”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梁寶俊認為,5G的基礎在網絡,5G的生命力在應用。
此前,在華為發布的《5G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中,列舉了云VR/AR、車聯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無線醫療、無線家庭娛樂、聯網無人機、社交網絡、個人AI輔助和智慧城市10個應用場景,基本囊括了日常能看到的關于5G宣傳片中的場景。
但這僅是局部。在中國通信企業協會會長苗建華看來,5G將推動移動互聯網擴展到物聯網領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從而構筑起智慧社會發展和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
苗建華表示,建設智慧社會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信息的共享、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隨著5G、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應用的迅猛發展和高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大數據將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及國防建設產生更加深刻、更加重大的影響。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表示,2020年全球將有第一批國家正式應用5G,而中國必將是其中之一。
5G已來,不再是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行之。今年3月,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啟動了5G標準制定工作。
“即將到來的5G標準,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結合之后,將支持一系列新應用。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更為舒適安全的智慧城市,國際電聯的標準能夠確保萬物互聯空間環境內數據互聯操作性,有利于所有產業創新發展,刺激開拓全球市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可因此受益。”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說。

當前,貴州數據經濟領域的創新和市場培育日漸興起,大數據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圖為2019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華為云展區。